梁利平
摘要:教育创新一直是近几年来提得比较多的一个话题,而高中数学也因为它知识点多,计算量较大成为很多人比较头疼的一门学科。教育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的过程,高中数学老师需要不断改变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方式,把数学变成学生的优势学科。本文意在提出关于高中数学创新的建议,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创新 教学效果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只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高中数学相对比较枯燥,趣味性较弱,所以很多同学不喜欢数学,那么如果老师可以适当地改变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手段,改变枯燥单一的数学课堂教学状况,就能一定在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创新的教学方式也能帮助学生找到更好的学习数学的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那么高中数学老师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做一些创新呢?
一、回归教材,对教材知识点进行整合梳理
数学知识点很多,但是最基本的都在课本上,教师应该仅仅抓住课本上的最基本的知识点,并做适当的拓展延伸,对课本上一些没有详细说明的知识点做一些补充说明。比如说,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必修4中学到了“平行向量”的知识点,它的思想就是给平面图形建立一个坐标系,运用坐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那么老师就可以做适当地延伸:把平面扩展为立体。就是把平面向量的思路作用于立体图形,给一个立体图形建立一个坐标系,将已知的条件放在坐标轴上,这样,对于立体图形的一些比较抽象的问题就很好解决了。这个是空间向量的思维方式,是出现在选修课本里面的,因为选修可能在后面才会学到,或者有的学校干脆就不学。而立体的知识是出现在必修2里面的,也就是说,老师可以在整合了课本资源以后,把应该后学的知识提前讲,虽然一开始对学生来说可能有一点难度,但是经过一些练习之后,是能够掌握这种方法的,因为空间向量的知识只要理解了,就比较简单而且很实用。
二、数学思想的渗透
数学中有很多很有用的数学思想,比如说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等,要通过一些训练,让学生树立这样一种意识。比如说分类讨论,在学习椭圆的知识点的时候,会有椭圆和直线相交,求直线斜率(k)的情况。这种情况就要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分别计算“当=0,当k>0时,当k<0时”要分别讨论这三中情况下的斜率。也就是说,当我们不确定未知事物具体情况时,要进行分类讨论每一种情况是否存在,然后再汇总分类讨论的几个结论,得出一个具体的结论。注意最后取结论的时候要取它们的并集。数形结合的思想是说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要画出草图,借助图来进行思考。比如说在学习二次函数的时候,要讨论函数开口方向的时候,或者对称轴与顶点的关系的时候,可以根据题意画出草图,再加以分析。有了草图的参与,题目会变得较为清晰,理解起来也会更加容易。
三、注重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数学题目千变万化,不可能做完所有的练习题,所以老师应该多教给学生一些解题方法,这样学生在遇到这类题的时候可以按照老师教的思路去思考,就比较容易得出答案。比如说在学习等差数列的时候,一般这种题目都会有很长的数字串,很多学生看一眼,没发现规律,就放着不去碰了。老师可以教学生在遇到这种题目的时候,如果一下子看不出它的规律,可以先根据它的发展顺序,多写出几个项数,就可以看出它们的变化规律了。与等差数列很相近的是等比数列,等比数列题目也是一长串的,老师也可以让学生先写出几个来,看看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再运用相关的公式进行运算。同时,学生的思路和技巧也很关键,不同的题目有不同的解决方法,高考数学分值是120分,时间只有两个小时,很多同学做不完题目,嫌时间太短,往往就是没注意方法。对于一些无法直接计算出结果或者运算量很大的选择题,就可以采用验证法,把选项里的答案分别带进去计算,看哪一项符合。面对计算题很大的解答题,可以在草稿纸上运用“整体代换”的思想,把某几项看作“1”,然后计算的时候就可以减少一些失误。
四、发散思维,举一反三
高中数学很多知识点是很相似相近的,老师在讲这些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结论。比如说在学习函数的时候,涉及幂函数,对数函数,指数函数,分段函数等等,它们的名称不同,图像也不同。老师可以在講完它们各自的概念之后,画出它们的图像,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得出它们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等。同时让学生学以致用,及时练习一些相关的题目,注意总结做题思路,掌握一些这类题的解答方法。
五、合理评价,适当鼓励
评价的目的是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在某个阶段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要重视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的评价,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更要关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老师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有的学生理解能力较强,有的学生则相对弱一些,老师要对数学相对薄弱的同学多一些关注和鼓励,发挥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多创造一些机会让他们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估计他们积极思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学习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只有让学生觉得自己可以学好数学这门课,学生才会更了积极主动地去完成一些任务型活动。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的能力,数学学习比较注重方法,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多多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遇到不理解的题目要主动问老师、同学。
总之,高中数学在高中阶段占有重要地位,高中数学老师要通过各种方法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应该立足于教材,对教材知识点做一些梳理整合,在教学中注意数学思路的渗透,注重学习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还要对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作出合理的评价并适当鼓励。我认为,对于学生,不管他对自己所教的科目是否学得好,都应该给予更多的尊重和理解,不应当歧视学生。有的学生或许不擅长这个科目,但是擅长别的科目,不应该对学生表现出太多的偏见,有时,老师的态度对于学生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胡兵.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的策略与方法[J].现代交际,2017,(08).
[2]段学俊.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培训,2017,(07).
[3]张吉华.实施高中数学素质教育的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
(作者单位: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