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艺术院团人文素养问题思考

2018-03-26 07:40王娇然陶玲
祖国 2018年3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

王娇然 陶玲

摘要:艺术是为人生的,故艺术与人文有着水乳交融的关系,良好的人文素养是从事艺术工作的前提。现如今各艺术院团成员,由于各种内在及外在因素导致人文素养现状令人担忧。如何提升艺术院团成员的人文素养,为大众传递出有人文涵养的艺术作品,是所有艺术院团必须积极面对的课题。本文以宁夏艺术院团为例,在评估艺术院团成员人文素养的基础上,分析问题并提出对策,是以提升艺术院团成员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宁夏艺术院团 人文素养 艺术与人文

艺术类人才在社会中越来越呈现出大众化的趋势,传统的艺术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艺术院团人员的文化素养的需求。人文素养影响着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更影响着一个团体的发展,甚至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在对艺术院团成员的培育中,应该更加重视人文素质的提升。本文对宁夏艺术院团成员的人文素养进行初步了解及探究,从中发现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以期望构建一个具有人文素养气息的艺术院团的教育氛围,真正提高艺术院团的人文素质。

一、人文素养的内涵

人文素养,是历史传统和人文精神熏陶习染而成,渗透入人的知识体系,影响着人的健康发展,称之为素养。它以科学的人生观指导人生实践,从而自我规范、自我塑造、自我完善。它是嵌入个体理解和悟性的认知结构,具有人道情怀、批判理性等特质内容,最终成为一个人内化于心的优秀品质。本文界定人文素养主要涵括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行为三方面,其核心理念是关注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与意义;关注人的精神追求,亦即“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和精神”。艺术院团培养艺术类人才的人文素养,就是要通过人文教育,以人文知识传授为基础,以人文思想培养和人文精神塑造为核心,使受教育人具有人文行为和人文思想,人文素养理应成为艺术院团具备的文化底蕴。

二、宁夏艺术院团人文素养的现状

据笔者调查了解,我区艺术院团人才在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行为方面的缺失现象令人思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艺术人才从小就把更多精力投入专业训练,学习文化知识的时间相对少了。久而久之,文化课成为一种障碍,厌学情绪油然而生。导致对文化知识的缺乏,尤其是艺术方面知识缺乏,从而人文精神淡薄,创新能力较低。二是艺术院团人才大多来源于专业类艺术院校,受教育模式影响,入学时重视艺术专业课成绩,轻文化课成绩。入学后又缺乏人文素养类课程的涉及,加之自我对文化知识的漠视,最终人文素养的缺失。三是学习主动性较弱,艺术人才学习特点是感性、主观、情绪化,普遍自主学习能力偏低,个别出现散漫、缺乏毅力的情况。四是艺术人才心理障碍增多,且较大多数人活泼外向,聪敏易感,既有思想活跃,反映机敏的优势,又有易于情绪化、行为处事过于感性的弱点。个别又因家庭环境等原因,脱离社会、自我封闭。五是在个人价值取向上表现为个人本位,甚至是拜金主义倾向。部分成员价值取向功利化,处理事情处处以物质利益为衡量标准,从而造成物质主义、技术至上盛行。艺术院团成员人文素养的缺乏,制约了艺术团体内涵式发展,也影响了全社会的精神文明进步。

三、加强艺术院团人才人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

“人文素质教育关键是有人文精神之个人的形成,而不是人文知识的传授与学习,即不能等同于人文学科的教育。”因此,提高艺术院團人员人文素质,不能单一地依赖于人文学科课程的教学,而是要把它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认识。要转变观念,重新定位人文素养的重要性,树立正确人文理念;教学相长,艺术院团与教育系统相辅相成;营造浓厚的人文素质教育环境,创设群体教育氛围;以培育兴趣为宗旨,优化人文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向多样化、多元化发展,增强艺术类人才人文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树立正确人文理念

艺术创作的灵感并非无中生有,而是在深厚的人文素养基础上产生的,一件杰出的艺术作品也一定拥有深厚的人文内涵。例如,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中以席勒的诗“欢乐颂”作为歌词,用独唱、合唱和管弦乐队谱写出“艺术与人类联合”的颂歌,也表明了他期望“四海之内皆兄弟”世界大同的理想。由此可见,人文素养是艺术创作的不竭动力。艺术院团不仅仅是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育,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既有人文素质又具有科学精神的高水平、高素质创新人才,走出“重技术、轻人文”的观念误区,让专业技术教育与人文素养教育融合兼顾。为此,艺术院团要高度重视人文素养在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确立人的理想信念、坚定人的意志品格、丰富人的文化生活、和谐人的交际关系等方面的功能。树立主动学习人文知识的观念,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以高人文素养为榜样。

(二)教学相长,提升艺术院团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的培育离不开艺术教育。提高艺术院团的人文素养,应当坚持教学相长,在倡导院团人员自学提高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在艺术人才培养方面,艺术教育体系与艺术院团合作,形成教学相长的机制。一方面,艺术院团人员参与到教育教学中去,在艺术院校“双导师制”背景下,利用自身专业知识服务于教育,并在教学中提升自我。另一方面,艺术教育体系走入艺术院团,将富有人文精神的艺术教育课程、讲座、实践活动推向艺术院团,利用艺术教育平台提升艺术院团人文素养。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对艺术院团的人员的教育进行有效的改革。合理布局艺术专业,优化层次结构,提高教育质量,拓展继续教育,提升艺术院团的整体文化素养。

(三)营造艺术文化氛围,促进人文环境工程建设

马克思曾说:“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艺术审美恰恰能够提供和实现这种自律的尺度的楷模”。针对艺术院团人员的人文教育尤须实现教育方式的艺术化,务求实效。艺术文化是艺术院团人员学习成长的主要环境,对培养艺术院团人员的人文素养具有涵化的作用。一方面,艺术院团的工作重心之一就是要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积极倡导人文情怀,营造良好的人文大环境,使院团的人员在艺术文化氛围中去思考、感悟、理解,净化灵魂,内化为品格。另一方面,艺术院团应围绕培养人文素养教育这一主题,组织丰富多彩的院团文化活动。例如,举办人文知识竞赛、人文主题演讲等;聘请著名的艺术家开设人文讲座,以“榜样示范法”讲述亲身经历的艺术道路历程;举办具有人文意涵的创作大赛,在艺术创作中内化人文,提升素养;组织以唐诗宋词意境命题的创作活动等。院团成员通过参与活动以培养兴趣,提高综合能力为目的,塑造自我,提升人文素养,达到艺术文化与人生相融合。

(四)旨在培育兴趣,优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单一导致对人文素养课程的排斥与误解。艺术类课程普遍具有人文性,艺术类人才个性张扬、人文基础薄弱,更易接受形式多样的人文素养课程。人文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优化课程体系,是提升艺术院团人员人文素养最直接的方法。例如,艺术欣赏课程即是较为适合艺术类人才修习的一门集建筑、绘画、雕塑、工艺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戏曲、摄影、电影、电视十二个艺术门类的欣赏课程,囊括了古往今来几乎所有艺术门类发生、发展的历程和彰显于世的重要成就。这类课程的学习,使艺术类人才不拘泥于本专业小范围内的知识,而是触类多通,提升艺术类文化综合素养,从而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例如,北京宫殿紫禁城从建筑结构上可沿中轴线分为前、中、后三段,却也与音乐之中前奏、高潮、复现、尾声相应和,均体现出艺术表现丰富而精微的哲理。正如黑格尔所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对此,艺术院团人文教育要加以因势利导,必须循序渐进,先期以培育兴趣为主,开设“美学鉴赏”“艺术欣赏”等艺术教育中渗透文化教育的课程。

鲁迅先生说过:“画家所画的,雕塑家所雕塑的,表面上是一张画,一个雕像,其实是他的思想和人格的表现。”艺术院团的艺术工作、艺术作品,如果缺乏对人类、社会的人文关怀,就不能称之为优秀的艺术。综上所述,人文素养提升的核心是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行为三方面的培育,良好的人文素养将潜移默化对艺术院团人员思想、道德、修养等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高焕祥.人文素质:理念与实践[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杨辛,谢孟.艺术欣赏教程(第2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项目编号:16NXYDCDG11;作者单位:[1]王娇然,宁夏艺术职业学院;[2]陶玲,吴忠市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
培养历史思维,优化历史活动课
以I, robot为例探索英语影视欣赏促高中生英语人文素养的形成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以文学阅读为载体培育大学生人文素养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