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卓豪
【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学生角度入手,以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为切入点,结合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因素,从主动提问、互助学习、知识迁移、反思质疑等方面提出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提升学高中数学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主学习;主动提问;互助学习
与小学、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知识的深度、广度都有所加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认真听讲,还要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分析与解决文问题,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对于高中生来说,自主学习能力是高中数学学习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可以锻炼数学思维、弥补学习不足,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以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应当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
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它能够查漏补缺、锻炼思维。与传统的机械学习、被动学习、盲目学习等相比,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方法,具有独立性、自主性、能动性,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适应教学要求、课程特点,同时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新方法,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
(二)提高学习效率
自主学习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为标准,自主探究知识的过程及独立解决问题。从中不难看出,高中数学采用自主学习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参与积极性,学生根据数学问题自主探究,独立的思考与分析问题,不仅解决问题,也可以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数学资源等来挖掘自己的数学潜能,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并能够用逻辑思维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概括知识点,深刻记忆重难点,以提升学习质量。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程改革后,高中数学课程内容愈加丰富,更新速度也较快,这影响了知识传播方式与获取途径。对于高中生而言,如果仅通过课堂教学来获取知识,不仅会缩小知识面,也会使学习的时间、空间受限,不利于扩大知识量,更全面的掌握知识。为此,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根据自身情况利用课下时间适当的进行自主学习,查漏补缺,弥补课堂学习中的不足,不仅能提高学习质量,还能形成自主学习、自我调整的良好习惯,这对未来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二、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因素
(一)内部因素
第一,学习动机。学生的求知欲等内部动机对学习产生的助推力是很大的,学生只有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机,才会积极主动的进行自主学习活动:第二,学习方法。数学学习是否有效,主要在于学习方法是否科学。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如果学生没有掌握数学学习的有效方法,将很难依靠自己能力进行学习,也就无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是否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对自主学习能力形成有一定影响:第三,学习的意志品质。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良好的意志品质主要表现为敌自觉性和坚韧性。数学数学是一项辛苦的脑力劳动,过程中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疑难问题,需要他们迎难而上,不要望而却步。
(二)外部因素
第一,教学模式。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如果课堂上的教学枯燥无味、不符合学生特点,学生很难产生学习兴趣,而学习兴趣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习的积极性,影响着学生是否善于独立思考,是否能够成为想象力好和逻辑思维强的学习者;第二,教学工具。多媒体软件等教学工具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使教学内容图文融合、声情并茂,利于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第三,教学素材组织。教学素材除了包括书本上的内容外,还要融入一些生活素材,激發学生学习动机,自愿开展自主学习活动。
三、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勤于思考,主动提问
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要养成独立思考与质疑的能力,积极自主的提问,这是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关键。在自主学习中,学生首先要有强烈的学习意识,喜欢数学、愿意学习数学,激发自身的学习动机。当学生对一个问题有兴趣,就会投入相当大的精力,想尽一切办法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这一个过程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所以,学生学习高中数学时应当善于思考,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产生分析、探究与学习的内在动机。如,写家庭作业时,遇到疑难问题不要立即放弃,或马上查资料、询问其他同学,应先独立思考,试着分析问题、找到解题线索,即使最终得不到正确的答案,也能培养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能力。
(二)加强互助学习,养成良好的自主意识
高中数学知识量大,学生学习任务重,一般很少有独立学习的机会,而且学困生很难依靠自己能力独立的去学习。为了让每一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都有所发展,应当在合理分组情况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一个问题开展具体的探讨,互帮互助,既独立又合作。小组讨论时,学生想说什么说什么,各抒己见,发散思维,探究性的开展学习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使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三)掌握类比迁移的学习方法,激发内在动机
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时,学生可以根据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关联点进行联想类比,通过知识迁移来更好的掌握新知识。知识的类比迁移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利用这种方法进行新知识学习,可以把复杂的内容变成简单的,把不熟悉的知识点变为熟悉的,既利于降低学习难度,也利于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对数学逻辑思维形成和知识系统兼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如,学习函数极限概念时,学生可以利用数列极限概念进行类比迁移,利用已有知识去理解新知识。知识类比迁移是学生独立思考的一个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发掘自我学习潜力,培养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勇于反思,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后,认真检查作业,并进行反思,总结做题技巧、方法,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分析出错原因,避免总是犯同类错误。如果不进行反思,可能不会发现已经出现问题,找不到问题发生的原因,造成思维片面化甚至错误。所以学习反思可以帮助学生不断的加强自主学习,学会思考与问题分析,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除了反思之外,还应学会质疑。如,课上听讲时,遇到自己没有理解的问题或认为错误的讲述,学生要勇于提出自己的质疑,及时发表自己意见。质疑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思考的问题,学生提出质疑前一定经历了长时间思考,而思考是自主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从这一点来看,学生进行反思、质疑是重要的,可以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掌握数学学习的有效方法。
四、结论
综上所述,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为了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应当善于思考,积极主动的提问,经常与其他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同时学会反思与质疑,掌握类比迁移等学习方法,借助以上一系列活动潜移默化的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提升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