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是无处不在的,不仅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还隐藏于文学作品中。很多的文学作品中蕴含了作者的美感,对这些美的因素加以探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文学作品中,进而不断积累知识,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就应充分落实美育,通过有效的策略来激活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灵性。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审美灵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09-11
作者简介:高晖霞(1977—),女,甘肃榆中人,甘肃省榆中县第九中学教师,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在以往的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理性教学,忽视了美学教育的开展,这样的教学就使得部分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无法挖掘出语言的美,明确文章的神韵美,久而久之,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面对这样的情况,中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开展美学教育,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发现其中隐藏的美,进而抵消学习中的疲惫,获得心灵上的享受。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些文章是以景色描写为主,采用的是以景叙情的方式。教师在开展此种类型文章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挖掘出文章中的美,应采用情境创设的方式,为学生创设与文章内容有关的情境,进而使学生能够融入其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感受到文章的美、语言的美。
在文章中,作者详细地描写了济南的冬天,通过对景色的描写,寄托了作者对济南的喜爱之情。在雪景描写中,作者运用了“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等语句,这些语句将济南的雪景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为学生展现了一幅美好的画面[1]。为了让学生对这一幅画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济南冬天雪景的图片或者是视频,以此来满足学生视觉体验的需求。在视觉与思维双重体验的基础上,学生对济南冬天的美会有更深刻的感受,更能够理解为何作者如此喜爱济南的冬天。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较为僵化,一支笔、一块黑板就是课堂教学的主基调。在单一、黑白分明的教学中,很多学生无法感受到文章字里行间所隐藏的美,机械的学习阻碍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同时也阻碍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进步。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结合现代化技术,多应用多媒体来开展教学,这样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鲜活、富有生命力,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文章中。
在应用多媒体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应用其播放图片,还可以用其播放音乐、播放视频。将音乐和文章朗读结合起来,可以创设一个有声的世界,进而让学生在其中领悟到音乐美、节奏美。教师可以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到这一首词的美,而在此基础上,通过音乐的播放,可以给予学生更强烈的听觉冲击,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這一诗词的音乐美。学生对这一首词的美感有所领悟之后,学习效果会事半功倍,同时,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
一篇成功的文章,必然有其成功之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带领学生对文章进行仔细的推敲,找出其中的成功之处,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美感。中国汉字是博大精深的,同样的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所传递的情感存在差异,所以,每一位作者在文章写作中都会对词语进行仔细的推敲,十分谨慎地用词。因此,教师应带领学生揣摩词语的含义,领悟作者赋予词语的情感。
比如,在《钱塘湖春行》一诗中,诗人运用了“早”这个字来形容黄莺。对于“早”这个字,每一位学生都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通过“早安”来彼此问候。那么,在“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一诗句中,作者为什么要用“早”字呢?“早”在该诗句中的应用,被作者赋予了“活力”的意义,有活力、充满生命力的黄莺,能够给读者更加深刻的感受[2]。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带领学生对重要的词句进行推敲,以此来领悟作者想要传递的情感。
综上所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正在逐渐地被淘汰,新的教学观念、教学要求正在改变整体的教学。在教学环境发生改变的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师应注重美育,缺少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情境创设、多媒体的运用以及引导学生对词句的推敲来培养学生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能够领悟到文字之美、语文知识之美。
参考文献:
[1]立 言.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小说的审美教学探微[J]. 淄博师专学报,2009(2).
[2]周均平. 论语文审美教育的基本性质和主要特征[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