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承传“孝”道来提高学生素养

2018-03-26 02:15雷伟强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8年3期
关键词:孝经养父母论语

雷伟强

作为一个知书达礼之人,“孝养父母”不仅要奉养父母大人之身,还要有孝敬、顺从老人之心。这是提高学生素养,使之健康发展的基础。

一.行孝

孝敬、顺从父母,对父母讲话要做到“怡吾声,柔吾色”,孔子也说道,对父母行孝:“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弟子规》上又说:“兄弟睦,孝在中”,《诗经》上说“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孥,子日:”父母其顺矣,”夫妇、兄弟相亲相敬,一家人能和谐相处,对于生身父母来说,真的是很高兴了。

孝敬老人还须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愿才算圆满!

《论语·里仁第四》中孔子说:“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子张第十九》中曾子日:“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乜,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对养父母之志的作为,孔子一向采取赞叹的态度。

面临父母的不义言行,应如何做法呢?孔子说:“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劝谏父母若一时不能奏效,还要保持敬心,不能心存怨气。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思想的影响熏染,中国出现了众多的“孝”子。我国古代尧孝时代产生了伟大的孝子虞舜,针对舜的大孝,孟子评价:”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人人可以为尧舜,人人应该为尧舜!禹亦一孝子,因为他:“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论语·泰伯第八》)为了满足父亲的心愿,泰伯让天下,让出了孝,让出了悌,身着芦衣的闵子骞不忘异父同母的弟弟,不忘记后母的心里感受,亦为一大孝子,曾子对于母亲给予的身体善加利用,生怕做错事,曾参对母亲很孝顺,所以孔子才把《孝经》给了曾参来传承。

二.行悌

同“孝”并稱的为“悌”。“悌”非仅尊兄爱弟之谓也,还可取敬长尊长之义。《礼记·曲礼》云:“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十年以长剐兄事之,五年以长则肩随之,这是从年岁上论如何行“悌”之道。”《论语·乡党第十》:“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文中“杖者”即年长者,年长者即须敬之矣。

为什么要行孝悌呢?“永言配命,自求多福”,一个人的运势在人的存心,我们用儒家经典说明孝道的大用。《孝经·广要道章第十二》“教育人民互相亲近友爱,没有比倡导孝道更好的了。教育人民礼貌和顺,没有比服从自己兄长更好的了。”而且“孝”道的推广肯定会像《孝经·天子章第二》孔子所说的那样:“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也会像《孝经·广扬名章第十四》孔子所说:“君子侍奉父母亲能尽孝,所以能把对父母的孝心移作对国君的忠心;奉事兄长能尽敬,所以能把这种尽敬之心移作对前辈或上司的敬顺;在家里能处理好家务,所以会把理家的道理移于做官治理国家。”可见,“孝”道至广至大,小到一家一户,大到整个国家,乃至宇宙尽一“孝”字矣。由对自己亲人的小“孝”升华而成为对国家、宇宙的大“孝”,这可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至此,“孝”道对于实现家庭、社会、国家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不言自明矣!

三.在学生中全力地推广孝道思想意义深远。

《论语·颜渊第十二》中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在上者以身作则、身垂行范,在下者自然仰慕于上者之风范,熏染于在上者之气息,所以孑L子注重身教。《大学》上说:“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絮矩之道也。”在上者“孝”敬老人,百姓就风行“孝“道,在上者尊敬老人百姓就会养成“悌”的行为,在上者抚恤孤寡老人,老百姓自然亲爱相见,可见,在上者的孝的道德示范作用何等重要!

早在20世纪20年代,梁漱溟就曾呼吁要持守民族文化之根本,复兴孔子的真精神,不能为了救亡而彻底走上西化路径,从而丧失民族文化的精髓。国之希望在少年,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谈到: “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在学生中推广《弟子规》、《论语》、《太上感应篇》、《了凡四训》、《十善业道经》等意义重大,中华传统伦理道德的唤醒、弘扬、复兴必然会改变社会目前的浮躁,提升国人的素养、道德境界,必将迎来中国和谐的科学发展的明天。

注:本文为课题GS[2017]GHB1759《提高中学生核心素养之主动学习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孝经养父母论语
法律咨询:被收养后,对生父母是否还有赡养义务
“蒙以养正”
《孝经》: 以“孝”为中心的儒家经典
解除收养关系能否要求补偿
从视域融合视角看《孝经》文化负载词英译
理雅各《孝经》翻译研究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被人收养,该赡养谁?
点点读《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