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曲《水草舞》赏析

2018-03-26 11:57李虻夏娇
琴童 2018年1期
关键词:乐段谱例乐句

李虻 夏娇

杜鸣心 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湖北潜江人。1939年被选拔到陶行知创办的重庆育才学校学音乐,1947年随学校迁至上海,先后师从贺绿汀、黎国荃、范继森、吴乐懿等人学习钢琴及作曲理论。1949年调入中央音乐学院教视唱练耳和钢琴,1954年赴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1958年回国后任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讲师。他的创作领域涉猎广泛,创作偏重于器乐体裁,作品格调明快,节奏处理灵活多样,形象鲜明。主要作品有:舞剧音乐《鱼美人》(与吴祖强合作)、《红色娘子军》(集体创作),交响音画《祖国的南海》,管弦乐曲《交响序曲·节日》、《第一钢琴协奏曲》等,此外,还有大量脍炙人口的电影音乐。其钢琴作品《珊瑚舞》和《水草舞》在群众中流传最为广泛。

杜鸣心创作的钢琴曲《水草舞》与《珊瑚舞》,原为芭蕾舞剧《鱼美人》中的音乐。舞剧描写的是大海的公主鱼美人与青年猎人的爱情及战胜邪恶势力的故事。《水草舞》把一簇簇水草想象成身穿绿色长裙的姑娘,把水草的随波曼舞想象成姑娘们柔软的腰肢和起伏的身体,以柔美、舒缓的音乐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幻想与美妙的音乐意境。该曲音乐形象鲜明生动,旋律优美如歌,结构简练清晰。

作品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由引子、呈示段、中段、再现段和尾声构成。8小节的引子在高、低音区保持相同的音程关系,为我们展示了水草在海底飘摇流动的梦幻场景;呈示段的音乐(9~12)以四分音符的琶音和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交织而成的旋律为主题核心发展,生动地刻画出水草在水波中摇曳的形象;中段为呈示段的对比段,是以琶音为基础而组成的旋律,在低声部先奏出,随后又在高声部以切分的形式进行音调模仿,把海水波动的形象描绘得惟妙惟肖;再现段再现了呈示段水草的音乐形象;最后的尾声部分概括再现了水草摇曳和海水波动的形象。

第1~8小节是引子,小行板,三八拍,降A大调。左右手在不同音域同时奏出的十六分音符双音均匀的律动,形成非常灵动的音乐效果,犹如波光粼粼的湖面上若隐若现的水草微微摆动;第7~8小节左手以八度加厚的上行半音阶引出了A乐段水草主题。

谱例1:《水草舞》1~4小节

第9~30小节是A乐段,由两个平行乐句组成,8+14不对称结构,后乐句扩展了6小节,B大调,节拍转为二四拍。前乐句可以分为两个4+4的乐节,第9~12小节以四分音符的琶音和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交替,构成音乐主题。这个主题在A乐段中不断地巩固、发展,生动地刻画出水草在水波中摇曳的形象。后乐节运用了同主音大小调交替的手法,使得音乐的音响色彩更加丰富,产生飘忽不定的效果,就像大海中的波浪一样忽明忽暗,既浪漫又富有诗意。

谱例2:《水草舞》9~12小节

第31~51小节是对比的B乐段,也是由两个平行乐句构成,8+12不对称结构,调性转入A乐段的同主音小调(b小调),虽然表情术语要求弹奏得安静(Tranquillo),但交错的切分节奏却使該部分具有了很强的发展动力。这个乐段左右手卡农式模仿的演奏别具一格,左手以均匀的八分音符节奏为基础,首先奏出4小节歌唱性旋律;右手间隔十六分音符后,以切分的节奏、双音与和弦加厚的手法,对左手音调进行卡农式模仿,形成一前一后的呼应,使音乐产生层层叠进的音响效果。描述了随波逐流的水草时而一层层叠压在一起,时而悠游自得地晃荡的情景。

谱例3:《水草舞》31~34小节

第52~67小节是A乐段的倒装再现,先再现了A乐段的后乐句,然后再现A乐段的前乐句。音乐又回到了开始部分的水草主题。

第68~86小节是乐曲的尾声,通过A乐段和B乐段材料的交替运用,回顾了水草摇曳和海水波动的形象。最后,力度越来越弱,就像水草渐渐飘向远方、消失在视野的尽头,水面又恢复了平静。第86小节的结束音慢慢地柔下来,在pp力度下结束全曲,给人以意犹未尽的感觉。

猜你喜欢
乐段谱例乐句
一生为客恨情多
论豫剧唱腔中调式及调式运用分类与设计逻辑
美学视角之乐段辨析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江南丝竹器乐合奏曲《三六》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钢琴演奏中划分乐句的方法及表现乐句的策略
武侠意境交响化:阿镗《神雕侠侣交响乐》本体论
论曲式学中复乐段的辨析问题
板式变奏原型结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