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珊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日趋成为高等教育的焦点问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关系到高等院校科研水平的关键因素,而对研究生生源质量的竞争,不仅是当今教育市场化的产物,还是各高校发展综合实力的体现[1]。如何吸引优秀生源、提高生源质量已经成为地方高校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地方高校的招生现状
(1)随着国家招生政策的调整,各地方高校面临着优秀生源流失越来越严重的现象。从近些年的招生情况来看,地理位置的优劣是其中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城市环境影响着优秀考生的选择意愿,本校的优秀毕业生也都纷纷选择了大城市或者重点院校。尤其是2014年推免生可以申请外校读研以后,流失了大部分优秀生源,推免生大多会选择“985”“211”高校,或者会选择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无形中给地方高校增加了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压力。
(2)第一志愿上线考生总体不足,调剂生源过多,造成部分优秀生源流失。地方高校的教学质量、办学水平都不如重点院校,优秀本科毕业生逐渐向高层次大学聚集,报考地方高校的都是中等偏下的本科毕业生或者同等学力者,使得地方高校在生源竞争中处于被动的局面。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是根据当年招生的总规模、各招生单位初试成绩汇总的情况,对各个学科门类、专业和地区招生单位的初试成绩经过仔细统计、分析和测算后确定的[2]。报考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的考生不仅数量低于报考重点大学的考生,而且大部分也不是优秀的本科毕业生,导致地方高校每年第一志愿上线的考生总体不足,无法满足招生需求。
(3)生源分布很不均衡。地方高校第一志愿上线人数超过计划数的专业基本集中在一些特色专业或者当下的热门专业,如计算机类、建筑类、机械类、管理类等。但是一些基础学科专业如数学、力学、物理学、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生源严重不足,甚至部分专业连续几年一志愿上线不足20%,虽然经过调剂绝大多数专业都能完成招生计划,但调剂生源可供选择的范围比较小,质量也不高,严重影响学科发展规模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3]。
二、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的主要举措
(1)加强研究生招生宣传,改善生源结构,提高生源质量。对地方高校而言,宣传工作是展示学校研究生教育水平和综合实力、增加学校在社会上的关注度,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最终提升招生效果、获得优质生源的重要途径[4]。为了能提高生源质量,就必须采取多元化的招生宣传办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微信、QQ、微博等网络宣传媒体的快速涌现,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这些媒体推送、转发一些宣传材料、学科专业特色、研究生导师风采等,可以让考生第一时间了解到有用的信息。把学院简介、专业介绍等也刊印成册,直接发放或者邮寄到各相关生源单位。另一方面动员已毕业的研究生和在校研究生一起参与到宣传工作中,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通过人际传播和口碑传播及时把招生单位的第一手信息带回本科学校,他们可以更直观地向在校本科生宣讲并扩散招生信息。还可以组织各个专业一些有经验的和业务能力强的教师去生源集中的学校进行招生宣讲,尤其注重向有推免资格和考生基数大、教学质量好的院校,宣讲内容要涵盖学院基本情况、综合实力、招生计划、培养条件、招生和录取的优惠政策等。同时为了留住本校的优秀生源,也可在学院内部针对本科生开展一些宣传活动,如暑期大学生夏令营活动、研究生招生宣传活动周等。除此之外,积极动员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宣传,近几年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加强学科建设,强化学科特色,培养应用型人才。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基础建设,是提高学校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基础,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学术水平和综合实力。全国启动高校“双一流”建设战略,地方高校更应该加强学科建设,发挥学科优势,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以求发展。此外还应该重视师资队伍和校园环境建设,积极引进并培养学术骨干,形成一支德才兼备、业务能力强、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同时,对地方高校来说,可以依托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和实践基地,培养应用型人才,加强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以“产、学、研”为催化剂,加强与省内外知名企事业单位合作,构建跨学科的实践基地。
(3)加强监督,增加研究生招生录取的透明度。将现代科技手段运用到招生录取和调剂过程中,及时快速地将各学科的招生规模、招考人数、考试成绩在网上向社会公开。加强对调剂过程的监督, 在网上公布调剂结果, 杜绝暗箱操作。严格破格录取的审批程序,健全审批环节和审批责任, 实施全过程监督, 确保研究生录取公平、公正。
(4)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优质生源。构建优秀生源的奖励机制,充分调动了优秀生源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优秀生源的辐射范围。奖励的数额不一定很大,在不影响正常机制运行的情况下,激励措施显示出学校对优质生源的重视,让优秀学生感受到来校读研的优势。地方高校只有充分利用这类特有的效应,才能在优秀生源的选拔上占有一席之地。例如,西安科技大学在推免工作中,同意推免至本校读研究生的学生,在各个培养环节都合格的前提下,可享受三年的一等学业奖学金。
(5)提供海外游学学习的机会。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已经成为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措施,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应通晓多元文化背景,能够参与国际竞争。地方高校与重点院校相比似乎在综合实力上存在一定差距,尤其对于优质生源的吸引力来说不及重点院校,因此地方高校在这方面要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同时给予出国交流的学生一定的生活补贴,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
(6)重视重塑导师形象。导师是研究生上学期间的第一责任人,不仅是传授知识和启迪智慧的先导,还是教育过程的指导者和参与者。导师要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和特有的教育方式吸引学生,努力为他们营造和谐宽松的学术环境和自由平等的对话机会。因此,应该加强地方高校导师形象塑造,为研究生思想品德、学习科研、实践能力等方面起到更好的引领作用。
三、结束语
优秀生源的选拔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源头和基础,加强改革传统的招生途径,更多地关心研究生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开辟绿色通道,为研究生生源质量的提高打开新局面。一方面地方高校还应该从多方面协调校内各个部门在招生宣传、调剂复试等环节遇到的困難,努力构建校内研究生招生激励机制,制定相关政策,充分调动二级学院、学科以及导师等招生工作主力军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良好的生源质量是保证研究生教育培养的先天条件。地方高校要建立有效的招生生源质量保障体系,提高招生生源质量,实现研究生教育的良性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巫 剑.西部高校研究生招生中选拔优秀生源的几点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6(40):215-216.
[2]谢新伟.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录取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06(9):20-21.
[3]黄寒冰,刘贵伟,刘长斌,等.新形势下地方高校研究生招生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大连工业大学为例[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98-101.
[4]陈小娟,张 琳. 新媒体时代地方高校研究生招生宣传策略探析[J/OL].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22):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