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芳
一、写作入格,思路清晰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首先要做好的事情就是入格。入格也就是学生选取了一种文体后,就必须按该文体的规范来写文章。如果学生写出来的文章,看前面是记叙文,看后面又是议论文,或者反之,看起来显得不伦不类,作文得分必然不会高。学生在写作中需要掌握每一类写作文章的特点,并严格围绕着这一类文章的写作要求和写作特点,才能使作文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需要注意,议论文要观点鲜明,有理有据,条理清晰,论证严密;记叙文要中心突出,虚实生动,构思巧妙,以情感人。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要积极思考,运用语言来展现形象,使读者留下很深的印象,在大脑中概括出自己的理解,透过这些形象去理解作品的内涵。通过对形象的刻画和写作,学生会不断地建构一个生动形象的人物或者是故事情节,更好地理解作品中所描述的社会生活场景、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进而理解文章的意义和价值,明白文章清晰的思路和框架。
二、选好话题,独辟蹊径
学生在看到题目要求后,就要选好写作的话题,并且在写作过程中紧紧地围绕着这个话题来写,确保不偏题、不跑题。学生在确定话题时要选择自己熟悉的、有话可说的。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知识范围来进行选择,采用“大题小作”的写法,从具体一点切入,然后带动自己的积累,在这个问题上聚集、展开和提炼,把这一点说足、说深、说透。这样才能在有限的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
写作过程中,学生要独辟蹊径,写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和认识,这就需要学生善于选择切入点,独具慧眼,在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角度上做到有个性,表现出文章的新颖性和自己的创造性。为了展现个性,学生要选择新颖的、独特的材料体现主题,要选择与文章文体相适应的形式表现文章的内容。充实的材料会帮助学生突出中心、表达情感,写出具有个性和启发性的文章。同时,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在恰当的时候选用一些合适的修辞方法,使文章更具有表现力,突出自己的个性特点。
三、夺目标题,先声夺人
学生在写作中要关注文章的标题,通过一个好的文章标题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创新的标题可以激發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欲望,让读者带着一种好奇心和求知欲去主动阅读,对文章充满期待。学生在拟人文章标题时可以运用比拟或拟物的手法,即把物人化或是把人物化,把甲物比拟作乙物。恰当地运用比拟可使标题具有思维的跳跃性,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这一标题将语文人格化,把对语文的炽热、浓厚的情感真切地呈现出来。学生在写文章标题时还可以运用衬托或者是比较的方式,把两种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衬托、比较,使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更利于展示文章的内蕴。如“忘记与铭记”“灵动与沉稳”“要知足也要不满足”等标题都是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为辩证地分析问题确定了立足点。不同的文章标题写作方式会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达到理想的效果。
四、恰当问题,引人深思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恰当的问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思考。在写作过程中,学生恰当的提问或者设问也会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例如,在文章的结尾处,学生就可以采用反问或者设问的方式来结尾,这样的结尾方式会提出问题,引人思考,可以使读者更加深入地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文章的思想意义,从而更加鲜明有力地突出文章的主题。问题的设置不是为了提问,而是问中带答,没有任何质疑的作用,而且进一步强调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借助问句的形式来进行强化和升华,使读者的思想在问题中自然而然形成自己的答案。如学生作文《数星星的孩子》的结尾:“我在想,几十年后,还会有伟大的张衡出现吗?”作者在写作时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他在呼吁读者通过自己的阅读形成自己的答案,融入写作情境中,体会到作者的心情和思想。
总之,小学语文写作需要教师的“牵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要学生自主地练习,主动地创新。教师的引导和方法的指导会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使学生掌握写作方法,更好地进行创造性的写作。
参考文献:
[1]黄先政.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分段训练模式初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11).
[2]西洛卓玛.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研究[J].语文学刊,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