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列宁关于批评要有内容的思想

2018-03-26 02:43文建龙
重庆社会科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列宁反对派内容

文建龙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092)

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它把是否具有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作为自身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经常自己批判自己”[1],使自身壮大起来。马克思这里的“批判”与“批评”同义。恩格斯认为,发扬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是保证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他说:“批评是工人运动生命的要素。”[2]列宁也非常重视批评和自我批评,他提出了一些富有新意的批评思想,关于批评要有内容的思想就是其中之一。

一、列宁关于批评要有内容的思想的提出

早在学生时代,列宁就投身无产阶级革命,他在革命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批评思想。列宁把批评当作武器与反动势力进行斗争,同时,他也将批评当作加强党的建设和帮助革命同志进步的工具。关于批评的论述,列宁著作中可谓俯拾皆是。但是关于批评要有内容的思想,列宁到1920年年底才明确提出。列宁提出批评要有内容的思想,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国内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1920年和1921年,是俄国苏维埃政权深陷严重经济和政治危机中的两年。

就经济危机而言,虽然苏维埃政权取得了国内战争和抗击外国武装干涉的胜利,但是经过了4年世界大战和3年国内战争的俄国,此时国民经济已濒临破产。据统计,1920年大工业产值与战前相比几乎减少了6~7成,冶金业约为战前产量的3%,煤比战前减产2/3,石油几乎减产3/5,纺织品产量减少19/20。1920年的农业产值只等于沙皇俄国时期的65%[3]356-357。粮食和其他最必需的食品严重短缺。这种情况导致人民生活异常艰难。更为不幸的是,1921年俄国发生严重旱灾,它遍及了俄国主要的产粮区,饥民达到3 000万到3 500万[4]57。

就政治危机而言,主要是苏维埃政权不稳固以及党内斗争激烈。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虽然已经建立起来,但有许多不利于苏维埃政权巩固的因素:一是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的连年战争,导致国家人口大量减少。如果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算起,由于饥荒、瘟疫和躲避战乱的移民,1914—1923年,俄国共丧失人口1 300万[4]22、俄国社会阶级状况发生了深刻变化。二是地主、中资产阶级被消灭,富农遭到剥夺,大批知识分子精英移居国外,工人阶级人数大量减少。“1920年产业工人几乎比1913年少了一半。”[3]357三是存在大量人口失业。1920年底,500万红军开始复原,但社会提供不了他们工作岗位,这为社会动荡埋下了隐患。除了这批人失业,还有大量工人因为经济不景气而失业。四是工人罢工、农民起义的事件频发。五是此时布尔什维克党本身的行政命令作风、官僚习气等也开始盛行起来。这些情况导致了各阶层对俄共(布)的普遍不满。

与此同时,俄共(布)党内斗争也尖锐起来。从列宁和俄共(布)探索出路、提出转移工作重心时开始,党内一些同志就不断提出尖锐批评,甚至还形成了一些反对派别。1920年年底到1921年年初,俄共(布)党内就由托洛茨基引起的工会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这个大规模的广泛讨论不仅没有澄清工会作用等问题,反而转移了全党的注意力,造成了党内按纲领分派和派别林立的局面。于是党内批评蜂起。马克思主义从来就主张党内斗争需要有批评的自由,并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党得到健康发展。但是,俄共(布)党内的批评,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超出了正常的党内斗争范围,这使得列宁和俄共(布)的主张很难贯彻下去。党内有的派别的做法事实上在分裂党。如以施略普尼柯夫、柯伦泰等人为代表的工人反对派,公然站在与党中央对立的立场上。在1920年12月30日全俄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俄共(布)党员代表、全俄工会中央理事会党员委员会及莫斯科省工会理事会党员委员联席会议上,施略普尼柯夫要求把国民经济的管理交给工会。在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前,柯伦泰出版了《工人反对派》,要求把国民经济的管理交给加入各产业工会的生产者的全俄代表大会,由他们选举出中央机关来管理共和国的整个国民经济;各个国民经济管理机关也分别由相应的工会选举产生,而且党政机关不得否决工会提出的候选人。工人反对派的这些主张加剧了工人和党中央的对立。再如民主集中派,它的代表主张人民委员会和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合并,要求取消地方政权机关对中央的从属关系。他们还反对中央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的统一,力图把组织局排除在政治领导之外。不论是工人反对派还是民主集中派,他们都是打着“批评自由”的招牌向俄共(布)中央和列宁发难,在党内起着明显的消极作用。

(二)列宁决定把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

1920年底,国内战争和抗击国外武装干涉已经结束,苏维埃政权获得了有利的喘息机会。但此时国内却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这成为俄共(布)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为此,列宁酝酿如何把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

在这之前,列宁曾先后两次要求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和国家管理上来。第一次是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1918年4月,苏维埃政权得到了初步巩固,俄国也已经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当时的国际政治形势给了俄国一个难得的喘息时机。列宁认为“必须竭尽全力利用客观条件的凑合给我们造成的喘息机会……发展国家经济”[5]。不过,1918年夏季国内战争爆发了,该工作被迫中止。列宁第二次要求党转移工作重心是在1919年年底到1920年年初。到1919年年底,国内战争胜利在望,此时列宁再次决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去。1920年初,列宁在不同场合多次表达了转变工作重心的思想。但好景不长,该年4月,波兰军队和弗兰格尔叛军进攻乌克兰,这使得列宁转变工作重心的思想尚未付诸实践就又被迫中止了。一直到1921年,列宁才实际上做到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经过长时间的调查研究,同时在严重的危机的逼迫下,到1921年2月初列宁形成必须改行粮食税的决定。”[4]42粮食税的实施标志着新经济政策的开始。新经济政策的推行,被认为是列宁和党转变工作重心实践的开始。此后,俄国采取措施发展市场和商业,利用和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利用资产阶级的专家,开展了以租赁、租让、发展混合公司为主要内容的国家资本主义实践。但是,当时党内一些同志对以粮食税取代粮食征收制的主张还是不理解,他们认为这样做又回到资本主义社会去了,他们对党和列宁提出尖锐批评,使得列宁和党在工作上遇到了很大阻力。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列宁提出了批评要有内容的思想。他最早提出这个思想是在1920年年底。1920年11月20—22日,俄共(布)莫斯科省代表会议在克里姆林宫召开,出席会议的民主集中派、工人反对派和伊格纳托夫派的代表对党的政策进行了激烈的攻击。在会议上,列宁指出工人反对派和民主集中派对党和党的政策的批评和攻击是“为反对而反对”,是在滥用批评自由,他主张“应当坚决地结束这种状况”[6]35。 他说:“在这里应当承认一个痛心的情况:批评没有内容。 ”[6]36“真正的建设工作就是要运用批评,就是要注意批评的内容。”[6]37在这里,列宁的意思非常明确,那就是:批评要有内容。在列宁看来,民主集中派、工人反对派和伊格纳托夫派的代表对党的政策的批评严重脱离苏维埃俄国的实际,只是为批评而批评,甚至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的自由”[6]36,而不是为了解决苏维埃俄国存在的严峻的现实问题。因此,这种“为反对而反对”的“争吵、互骂和斗气”[6]35式的批评必须立刻结束,“大家都应当以代表会议的主张为基础团结起来”[6]36。此后,列宁就批评要有内容的问题有过多次阐述,丰富了关于批评要有内容思想的内涵。

二、列宁关于批评要有内容思想的内涵

列宁关于批评要有内容的思想,内涵丰富而深刻。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批评要注意内容

列宁提出批评要有内容的思想,这个“内容”其实是有其特定含义的。我们知道,任何批评都应该是有所指的。批评既然有所指,那就意味着有“内容”。如,我们要对某人进行批评,往往就是针对某人存在的缺点、错误、不足等进行,这显然有“内容”;即使是对某人存心不良的批评,也往往要找借口针对该人的所谓问题进行,显然这也是有“内容”的。因此,只要是批评有所指,就说明它一定会有某些“内容”。

列宁为什么要说工人反对派和民主集中派“批评没有内容”呢?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弄明白列宁所主张的批评要有内容、批评要注意内容中的“内容”到底具有什么特定的含义,否则,我们就理解不了列宁关于批评要有内容的思想及其精神实质。列宁关于批评要有内容的思想,实际上排除了下列一些情况:第一,排除了为反对而反对的批评情况。列宁在俄共(布)莫斯科省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肯定了反对派要求“把尽快实现转变、尽量吸收年轻的新生力量、吸收地方工人担任比较重要的职务”[6]34的意图是非常健康的,但同时,他也指出,当反对派变成“为反对而反对的时候”[6]35,党就必须制止他们继续那样做。为什么?列宁认为,这种批评是没有内容的。第二,排除了有斗气倾向的批评情况。列宁认为,有斗气倾向的批评既浪费时间,又会影响党的团结统一。所以,当他在俄共(布)莫斯科省代表会议上看到那么多辩论、争吵和攻击时,痛心地指出:“要立刻结束这种现象。”[6]36列宁认为这种批评也是没有内容的。第三,排除了无关痛痒的批评情况。列宁在俄共(布)莫斯科省代表会议上举例说,在党的会议上把时间花在争论某人是否到会等等问题上,这很不值得。所以他质问:“难道大家开会就是为了这些事情吗?”[6]36在他看来,这种批评是没有内容的。第四,排除了不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批评情况。列宁在俄共(布)莫斯科省代表会议上特意举了拿布勃诺夫的例子,列宁听取了他的发言,拿布勃诺夫主张有更多的批评自由,而事实上“批评自由已经宣布过”[6]36,拿布勃诺夫仍然拿批评自由不断地“炒冷饭”,列宁认为这就是没有内容的批评,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诚然,在汉语里,所谓为反对而反对的批评、有斗气倾向的批评、无关痛痒的批评以及不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批评,彼此之间意思似乎差不多,很难作出清晰的区分和界定。但是,不管怎么样,这些批评虽然可能有交叉、重合之处,其实并不能彼此代替。

(二)批评自由是有限度的

列宁主张批评自由。但他认为批评自由有限度。不论是在俄共(布)党内还是在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列宁都主张有限度的批评自由。

那么,列宁所主张的批评自由的限度到底在哪里呢?其实,列宁早在1906年所写的《批评自由和行动一致》里就有明确的回答:“在党纲的原则范围内,批评应当是完全自由的。”“不仅在党的会议上,而且在广大群众性的集会上都是如此。”[7]129显然,列宁主张的批评自由的限度,即:要始终站在党的纲领的基础上进行批评。这就意味着批评自由不能违反党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利益,不能违反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列宁看来,任何不是站在党纲基础上进行的批评,都是不允许的。1920年7月19日至8月7日,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列宁于7月23日就共产党的作用问题作了发言,他在谈及共产党是否应该加入英国工党时说“共产党是可以加入工党的”,但是应该有条件,“就是共产党要保持充分的批评自由,要能够实行自己的政策。”[8]229在这里,列宁主张共产党员在加入别的政党时要有充分的批评自由,尤其是在英国工党可以被争取过来的情况下,他鼓励共产党员加入英国工党的内部做工作,但前提是共产党保持充分的批评自由,能够实行自己的政策。可见,列宁所主张的批评自由的限度是明确的。

(三)批评自由应与批评内容有机统一

列宁从来都不孤立地看待批评自由。他在主张批评自由的时候,始终坚持维护党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利益。他并不主张党员可以随便进行批评。他认为:“党的政治行动必须一致”,“发出任何破坏已经确定的行动一致的‘号召’都是不能容许的。”[7]129这个思想被认为是列宁在批评自由问题上的党性原则的集中体现,其目的是维护党内的团结。换言之,也是为了维护党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利益。诚然,列宁在《批评自由和行动一致》中阐述批评自由的原则时,并没有明确指出批评自由与批评内容的关系,但是,他却深刻阐述了批评自由和行动一致之间的关系。关于批评自由,列宁认为:如果党员在利用这种批评自由时不注意分寸,不讲究时间、场合等界限或限度,就会出问题。所以,列宁关于批评自由的主张其实已经暗含了批评内容。因为人们在行使批评自由权利时,不注意分寸、不讲究时间、场合等,本身就是忽视批评内容的表现。所以他说:“在实践中运用这个原则有时也会引起争执和误会”,但是不要紧,因为“只有根据这个原则党才能很好地解决一切争执和一切误会”[7]129。如果说,1906年列宁在《批评自由和行动一致》一文中只是提出了批评自由的原则、并没有明确提出批评自由要与批评内容有机统一的话,那么,在1920年11月21日俄共(布)莫斯科省代表会议上,列宁则明确提出了批评自由应与批评内容有机统一的思想。他在谈及“批评没有内容”时,批评一些人 “在区的会议上批评涉及的都是一些小事情,而关于工农检查院,连一句话也听不到”[6]。在列宁看来,这种只涉及“小事情”的批评,就是没有内容的,因为它不利于俄国社会主义建设工作。所以列宁说:“真正的建设工作就是要运用批评,就是要注意批评的内容。”“我们现在不仅应当提出批评自由的问题,而且应当提出批评内容的问题。”[6]37在这里,列宁所主张的就是批评自由与批评内容有机统一。

(四)批评自由要有利于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事业

在列宁关于批评要有内容的思想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即批评自由要有利于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事业。在列宁看来,凡是不利于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批评,都是没有内容的,应该取消。所以他说:“批评自由是个好东西,但既然我们大家都已经赞成批评自由,那么不妨来研究一下批评内容的问题。”“如果批评自由是指维护资本主义的自由,那我们就要取消这种自由。”“现在需要考虑的是批评内容的问题。”[6]36显然,列宁所说的“是个好东西”的批评自由排除了维护资本主义的批评自由。他在这里的真实意图是指,批评自由应该是那种有利于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批评自由,而不是其他任何的批评自由。列宁的很多表述,都能印证这一点。如1920年9月,列宁在俄共(布)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我们处在殊死的内战环境中,一般来讲,不可能有什么广泛的批评自由之类的东西。”[8]320列宁在这里的意思很明确,处在殊死内战环境中的情况下,不利于内战结束的批评自由都不是苏维埃政权所需要的。这就说明,列宁主张批评自由要有利于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事业。再如,1920年11月,列宁在莫斯科河南岸区全体共产党员大会上指出,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现在可以而且应当提到日程上来,但是,不应当为批评而批评,而要实事求是地指出这一斗争的方法,最好就在提出批评的同志们工作的那些机关展开真正的斗争[6]49。列宁在这里的真实意思是,为批评而批评不利于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不应该提倡,而应该提倡那种实事求是地指出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方法的批评。又如,在谈及“工人反对派”时,列宁对以奥新斯基等人为代表的“工人反对派”在已经发生了喀琅施塔得事件的情况下仍带着柯伦泰的《工人反对派》来参加党代表大会极为愤怒,他批评他们严重破坏了统一,“谁带着这样的小册子来参加出席代表大会,谁就是在戏弄党。当成千上万变了质的战斗队员正在破坏、危害经济的时候”,“决不能这样对待党”,“必须停止这种做法!”[9]32在这里,列宁固然也在谴责“工人反对派”开展批评不讲究时机,但最根本的,他是在谴责“工人反对派”在以“批评自由”为幌子,为了自身小集团利益而不顾苏维埃政权处在危机中的做法。在列宁看来,他们的这种批评极不利于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事业,必须立即终止。这也充分说明,列宁所主张的批评自由是那种有利于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批评自由,而不是其他任何的批评自由。

三、列宁关于批评要有内容的思想的特点及历史意义

列宁关于批评要有内容的思想是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俄国革命实践中产生的党的建设思想,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它在俄共(布)党内曾经产生积极影响,有着重要历史意义。

(一)列宁关于批评要有内容的思想的特点

1.体现出了鲜明的无产阶级革命立场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具备无产阶级革命立场。否则,它就肩负不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列宁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取得俄国革命胜利的,他坚信马克思主义。他说:“严格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只有一个,这就是马克思主义。”[10]271因此,他没有任何理由不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列宁关于批评要有内容的思想正是站在无产阶级革命立场上提出来的。所以,他对任何非无产阶级立场都是反对的。列宁说:“如果批评自由是指维护资本主义的自由,那我们就要取消这种自由。”[6]36显然,在列宁那里,只要是有损无产阶级革命利益的批评,都是不允许的。

2.极富现实针对性和目的性

第一,列宁是针对当时俄共(布)党内存在的民主集中派、工人反对派和伊格纳托夫派等派别活动而提出批评要有内容的思想的。在1920年下半年的几个重要会议上,如俄共(布)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莫斯科河南岸区全体共产党员大会、俄共(布)莫斯科省代表会议,特别是在俄共(布)莫斯科省代表会议上,列宁深刻地阐述了批评要有内容的思想。这是针对党内反对派叫嚷的所谓“批评自由”和分裂党的行为而提出来的。

第二,列宁提出关于批评要有内容的思想的目的是要维护党内团结统一,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当时正值俄共(布)准备实施新经济政策、集中精力恢复国民经济。严峻的现实促使列宁把注意力放在恢复和发展国内经济上来。但他遇到了来自党内反对派的巨大阻力。当时俄共(布)党内的民主集中派、工人反对派等各派别组织及其活动严重干扰着俄共(布)和列宁贯彻执行新经济政策。列宁提出批评要有内容的思想,目的就是要纠正上述分裂党和阻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的错误。

3.体现了鲜明的无产阶级党性原则

在列宁那里,凡是有违人民利益的批评,他都认定其“没有内容”。这反映了列宁的独特的理论视角。列宁深谙辩证法,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作为一对宽泛而又具体的概念,批评内容与批评形式是辩证统一的:没有批评内容,批评形式就无法存在;而没有批评形式,批评内容也无从表现。在党内斗争中,既然存在批评这种形式,那就会存在批评内容。那种站在党和人民立场、开展实事求是的、旨在消除革命队伍和革命事业中的不良现象的各种批评,是正确的批评,必定是内容和形式统一的批评;而那种没有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开展的非实事求是的、旨在谋取小集团利益或个人私利的各种批评,难道就不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吗?显然也是。与前者比,只是这种批评是错误的批评,它也是有形式和内容的。但在列宁那里,他偏偏只认可前者有内容而否认后者有内容。他为什么要这样?如果真要作出有说服力的解释,只能说,这是党性使然,是党性决定了列宁这样做。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开展党内批评是讲党性的。他认为当时的工人反对派、民主集中派等派别组织批评没有内容,正是他的关于批评要有内容的思想的无产阶级的党性原则的具体体现。

(二)列宁关于批评要有内容的思想的历史意义

1.对于俄共(布)开展正确的党内斗争起了积极作用

列宁关于批评要有内容的思想提出后,在俄共(布)党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促使党员干部从党性立场上看待党内批评和党内斗争问题,使一些人转变了立场。比较典型的人物如柯伦泰,她出生于沙皇将军家庭,1899年参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活动,1915年正式加入布尔什维克党,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六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参加过十月革命,革命后在党和国家领导机关担任重要职务,曾经领导俄共(布)中央妇女工作部并担任过共产国际妇女书记处书记。就是这样一个重要人物,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俄共(布)党内发生工会问题争论出现若干反对派期间,她却是工人反对派的代言人。她在俄共(布)党内斗争尖锐之时,站在工人反对派立场上写了《工人反对派》这个工人反对派的纲领性文件。在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列宁对工人反对派的种种主张作了分析和批评。列宁批评柯伦泰等人说:“你们除了泛泛而论,什么也没有提出来。”[9]39列宁并且指出:“这样做工作是不行的,因为这是一种煽动,而无政府主义的马赫诺分子和喀琅施塔得分子正是靠这种煽动进行活动的。”[9]43在这里,列宁所表达的思想,其实还是要求批评要有内容。柯伦泰在接受了列宁的批评后,承认并改正了错误,脱离了工人反对派而继续为党和国家作了大量工作。这说明,列宁关于批评要有内容的思想在当时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1920年11月,工人反对派在俄共(布)莫斯科省代表会议上,它的纲领获得了21%的票数。由于党进行了解释工作,到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时,它的纲领得票不足6%。1922年,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从组织上粉碎了工人反对派。民主集中派在1920—1921年工会问题争论期间也曾公布自己的纲领,经过列宁的批评,在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宣布解散;伊格纳托夫派在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后也消失了。

2.便于俄共(布)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统一思想认识和维护党内团结

由于列宁关于批评要有内容的思想是建立在党性原则之上的,是真理性的认识,因此,它必然具有强大的理论说服力。该思想提出之后,不断地影响干部群众,再加上列宁本人在一些会议上对该思想的反复阐述,使得那些站在跟党对立立场上的人澄清了思想认识。1920年底,随着国内战争的胜利和外国武装干涉被粉碎,苏维埃俄国进入和平的社会主义建设阶段。而此时,深重的“农民危机”已经尖锐起来,农民对内战期间推行的余粮收集制的不满不断增长,很多地方发生了农民暴乱。此时,列宁积极酝酿实施新经济政策等事关苏维埃政权生死存亡的大事。但此时也正是俄共(布)党内斗争非常尖锐的时候,一些反对派借口“批评自由”,矛头直指列宁和俄共(布)中央。针对这些反对派别,列宁提出批评要有内容的思想,并不是完全要否认他们的批评,而是要求他们不要为批评而批评,不要泛泛而谈地批评,因为这不利于党内团结统一,也不利于党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统一思想认识。列宁要求他们站在无产阶级革命和人民根本利益这个根本立场上,实事求是地、富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并拿出解决办法来。列宁认为,空口批评很容易,但是如果只是为批评而批评,那就形同煽动。这是他不能容忍的。所以,当工人反对派在得知喀琅施塔得事件发生了之后,他们依旧自称“工人反对派”并站在与党中央严重对立的立场上时,列宁愤怒地指出:“在这种时候,你们竟然自称‘工人反对派’!”“你们严重地破坏了统一!”[9]31但愤怒归愤怒,列宁对于那种能够对党有帮助的批评还是欢迎的,所以他说:“我们还不能十分有效地反对官僚主义,充分贯彻民主集中制,因为我们还软弱无力;谁能够在这方面帮助我们,那就应当吸收他,然而,谁要在帮助的幌子下拿出这种小册子来,那就要揭露他,扬弃他!”[9]32列宁提出批评要有内容的思想并经过他的阐发以及他对党内派别活动的批评之后,这些派别活动逐渐瓦解了。这说明,列宁关于批评要有内容的思想对统一思想认识和维护党内团结是有作用的。

3.有利于俄共(布)在重大历史转折关口推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俄共(布)党内各种反对派纷纷涌现之时,也正是苏维埃政权结束内战、打退国外武装干涉之际。而此时,党内矛盾的加剧非常不利于党的团结统一和集中精力解决国内经济政治危机。在这种情况下,苏维埃俄国特别需要执政党的团结统一,而不需要没有原则的批评。列宁在《党内危机》中谈及党内产生分歧和分裂的原因时说:“代表大会前的辩论已经开展得够广泛的了。一些小的矛盾和分歧变成了大的矛盾和分歧”,“有时是由于坚持小的错误并且竭力不让这个错误得到纠正,有时是由于犯了大错误的人紧紧抓住一个人或几个人的小错误不放。”[6]234在这里,列宁意在说明,党内批评自由是充分的,但有的人滥用批评自由,致使党内分歧和分裂越加严重。他说:“分歧和分裂,常常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6]234在这里,列宁希望批评要讲原则,特别是不要引起党内分裂。这其实也是列宁批评要有内容的思想所主张的重要内容。显然,列宁批评要有内容的思想有利于党在重大历史转折关口推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事实也正是如此,俄共(布)党内的反对派在列宁的批评和斗争中败落了,党迎来了某种程度上的新的团结统一,使俄国新经济政策在以后的几年里得到了贯彻并取得了实绩。

四、列宁关于批评要有内容的思想对中共党风建设的启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是否领导得好,是否能起到坚强的领导核心作用,是否能把党建设好。要把党建设好,党风建设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抓手。而要抓党风建设,就必须正确使用批评的武器。列宁关于批评要有内容的思想给我们当前加强党风建设以深刻的启示。

(一)加强党风建设必须重视开展党内批评

加强党风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自身活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党风建设,可以端正党组织和党员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树立起与党的性质和宗旨相适应的良好风尚。一个政党有没有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需要看它的性质是否先进,需要看它的宗旨是否具有人民性,需要看它的理论是否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价值追求。当然,还需要看它的作风是否是好的。政党的作风要好,绝对离不开党风建设。而要加强党风建设,就必须重视开展党内批评。列宁之所以能够建设一个伟大的党并带领俄国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非常重视开展党内批评。列宁说:“自我批评对于任何一个富有活力、朝气蓬勃的政党来说都是绝对必要的。”[10]334列宁关于批评要有内容的思想,其实暗含着一个前提,即要重视开展党内批评。唯有重视开展党内批评这个前提实现了之后,才谈得上批评要有内容、批评要讲内容等问题。从较为宽泛的意义上说,列宁关于批评要有内容的思想也向我们揭示了加强党风建设必须重视开展党内批评的道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主要内容,坚持以建设廉洁政治为目标,以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为方针,以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为着力点,弘扬正气,正风肃纪,反腐惩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这只不过是万里长征迈开的一小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这就告诉我们党风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所取得的党风廉政建设的成绩,更不能因此而有所懈怠;要再接再厉,乘胜前进。在党风廉政建设过程中,在反腐惩恶的高压态势中,还要始终重视开展党内批评,不断将我国的党风廉政建设推向深入。

(二)要充分发挥党内批评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党内批评是一种以促使党员和党组织改正错误、成长进步为重要目的的党内斗争方式,是党保持自身肌体健康和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锐利武器。不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党内批评对于党的健康发展和成长壮大都是不可或缺的。严肃认真的党内批评,客观上要求批评者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对党员、党组织犯错误的时代背景、客观环境、思想根源等方面进行科学分析,帮助犯错误的党员或党组织认清错误,汲取经验教训,最终形成党内“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11]的政治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着力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党的政治纪律,切实转变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工作作风,认真解决反腐倡廉中的突出问题,明确重点、狠抓落实,扎扎实实地推动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但不管怎样,党内批评这一党风廉政建设的锐利武器不能丢。不仅不能丢,还应在新时代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斗争中进一步加强,充分发挥它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党内批评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是多方面的。如果利用得好,党内批评不仅可以起到端正党风的作用,还可以在抑制腐败、发现腐败以及惩治腐败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党内批评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既需要党组织不断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工作,也需要党员干部自身不断地自觉提高党性修养,不断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三)加强党风建设必须强调正确地开展党内批评

长期以来,我们在党的建设领域确实存在着种种不正确的党内批评现象。如批评中的过火主义,表现为少数党员干部将党内同志看成自己升迁的政治对手,丧失党性原则和人民立场,大搞“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将严肃的党内斗争变成你死我活的生死大搏斗;又如批评中的好人主义,表现为部分党员干部明哲保身,毫无原则地充当好好先生、和事佬,忽视党的政治纪律,在批评上闪烁其词,隔靴搔痒,以批评之名,行表扬之实;再如对领导干部不敢批评的现象,表现为一些党员干部面对领导的错误,要么沉默不语,用沉默表示对领导的忠心,要么批评毫无实质性内容,无关痛痒,如蜻蜓点水,要么看似严厉批评,实质上歌功颂德,甘当领导家奴,严重践踏人民公仆的形象,等等。党内批评作为加强党风建设的锐利武器,需要正确使用,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得不偿失。列宁关于批评要有内容的思想向我们昭示:加强党风建设必须强调正确地开展党内批评。列宁关于批评要有内容的思想其实暗含着这样的逻辑:所谓批评要有内容,也就意味着如果批评没有内容,那就是有问题的批评,就是不正确的批评。因此,在列宁那里,批评要有内容其实就包含了必须正确地开展党内批评的意思。那么,如何正确开展党内批评呢?列宁给我们的启示最根本的是两条。

一是开展党内批评必须坚守人民立场。无产阶级政党是最彻底的为最广大人民谋幸福的政党,它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无产阶级政党之所以能够具有任何资产阶级政党所不具备的先进性,最主要的和最根本的原因也就体现在这里。无产阶级政党的任何活动,始终围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展开。这就是人民立场。列宁关于批评要有内容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人民立场。凡是不利于人民革命事业的任何党内批评,列宁都是反对的。列宁强调批评要有内容,就是强调批评要有利于人民革命事业,要有利于增进人民的福祉。二是开展党内批评必须坚持党性原则。不同政党代表着不同阶级的利益、意志和要求,因而有着不同的党性。中国共产党的任何行动都必须坚持党性原则、体现党性原则。在开展党内批评时,我们尤其应该记取列宁的关于批评要有内容的思想,做到批评注意内容、批评要有内容。无数事实也充分证明,在开展党内批评时,我们唯有坚持了党性原则,才会注意批评时讲内容,才能做到批评有内容,才会做到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有益。

(四)加强党风建设需要敢于拿起批评的武器

在90多年的光辉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在党风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共产党虽然在党风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在某些领域、某些地区,党风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某些领域、某些地区,社会风气反而不如以前了,党员干部队伍作风问题显得比过去更为严重了,党员组织生活松松垮垮甚至变得不够严肃了,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已经淡薄了,等等。列宁关于批评要有内容的思想向我们昭示:加强党风建设需要拿起批评的武器。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敢于拿起并利用好批评这个武器。实事求是地说,要敢于拿起并利用好批评这个武器,这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任何一位党员干部来说,要敢于拿起并利用好批评这个武器,既需要有丰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又需要有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立场;既需要有对党的事业矢志不渝的忠诚,又需要有坚定维护党和人民利益决心和勇气,还需要有敢于为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和献身精神。

猜你喜欢
列宁反对派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主要内容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列宁的赠言
纪念列宁
漩涡中的俄罗斯:社会、政权和反对派
反对派与总统大选
普京:反对派欲抹黑大选
亲历叙反对派首都大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