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东北抗联精神在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中的重要作用

2018-03-25 06:55倪慧
世纪桥 2018年12期
关键词:党性教育党校

倪慧

【摘要】东北抗日联军在14年艰苦卓绝、极为严峻恶劣的抗战斗争中,形成了感天动地、彪炳史册的东北抗联精神。这一精神所彰显的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绝对忠诚的忠贞精神;动员依靠群众、凝聚发展合力的服务精神;敢于责任担当、秉承奉献无私的革命精神;不畏艰难险阻、敢于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应该成为新时代党校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培训的鲜活题材,对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提升责任意识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东北抗联精神;党校;党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D6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8)12-0073-03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指出:“这一伟大胜利,将永载中华民族史册,永载人类和平史册”。作为这部镌刻着中华儿女抵御侵略、救亡图存壮丽史诗中最为惨烈、最令人动容的篇章之一的东北抗日联军,他们在以杨靖宇、赵尚志、魏拯民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在辽阔的东北大地之上、在白山黑水之间,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14年艰难的斗争,在苦与累、死与生的磨砺中铭刻了彪炳史册的英雄壮举与不朽业绩,熔铸起传诵至今的东北抗联精神。

党校承担着为领导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的重要任务。党校姓党,其自身肩负使命的重要性、所处地位的特殊性决定了党性教育板块是党校永恒的教育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2月11日召开的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各级党校要把党性教育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宗旨教育,深入开展党史国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深入开展道德品行教育、法治思维教育、反腐倡廉教育,把党章和党规党纪学习教育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挖掘好红色资源,传承好东北这片黑土地所孕育生长的东北抗联精神,通过特殊年代铸就的不朽精神,对新时代党员干部进行生动鲜活的党性教育,在党校干部的党性教育培训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一、东北抗联精神是我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三省相继被日本侵略者占领。在此之后不久,中共中央就指派驻扎东北的所有共产党人,筑起保家卫国的抗日救国战争,由此展开了长达14年的同日伪侵略者的殊死搏斗。

全国抗战爆发以后,东北抗日联军在广袤的东北大地上进行了抗战时间最早、坚持最长、处境最为险恶、斗争最为残酷、牺牲最为巨大、影响最为深远的战争。日伪军本想消灭东北抗日联军,侵占东北后,以此为根据地大举进攻关内,自1937年开始就不间断的向东三省大量驻扎进军,最多时驻兵达76万之多。在历时14年、迄今为止人类最低生存环境下的艰苦卓绝的惨绝人寰的斗争中,以杨靖宇、赵尚志、张甲州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夺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在极其艰苦的环境里,坚持抗日斗争,并在艰苦斗争中铸就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正是因为拥有这样一种敌人杀不绝、困难压不倒的精神,我们才能坚守14年之久,并鼓舞全国人民团结御侮的决心,共筑起与日本侵略者同仇敌忾的钢铁长城。东北抗联精神,它凝聚的是民心、党心、更是人心,由此成为最终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1949年的5月,中共中央给东北局的电文中,充分肯定东北抗日联军的光荣历史,电文称:“抗联斗争是光荣的,‘此种光荣历史应受到党的承认和尊重。”2014年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位著名抗日英雄和英烈的群体名单,有20位抗联英雄,一个抗联英雄群体就是八女投江。在2014年的8月24号,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位著名的抗日英雄和英烈的群体名单中,有85位抗联战士,一個抗联英雄群体就是抗联十二烈士。这是党中央对于东北抗日联军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东北抗联精神是黑土文化所孕育的威武不屈精神的有力彰显,更是这片黑土地后来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我们要学习好、宣传好、更要传承好这一伟大精神,成为我们在新时代干事创业的精神支撑。

二、东北抗联精神是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生动教材

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他所蕴含的很多内涵,都彰显出在党性教育方面极其强烈的典型性和实用性。是对党员干部进行党性教育的鲜活教材,其所涵盖的时代价值是历久弥新的。

(一)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绝对忠诚的忠贞精神

对理想的坚定信仰、对党的绝对忠诚,是东北抗联精神的根本所在。作为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条件最为恶劣、孤悬敌后的东北抗日联军,在强大的侵略者面前,在自然环境、生存环境、心里环境都极其恶劣的情况下,依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捍卫民族尊严、保证领土完整,能够坚持14年的时间与敌人周旋苦斗,靠的就是坚定的信念,靠的就是不移的忠贞。东北抗联领导人杨靖宇曾说过这样的话:“一个忠贞的共产党员,为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为民族解放事业,头颅不惜抛掉,鲜血可以喷洒,但最后胜利的信心是坚定不移的”。正是因为拥有这样一种“捐躯赴国难、誓死忽如归”的革命态度,当日伪军将杨靖宇包围在漾江县三道高地时,他宁可牺牲生命,也绝不委曲求全。以冷云为首的八名抗联女战士,为掩护抗联部队撤退,当八名女英雄将所有子弹全部用完后,面对敌人的诱降,她们宁愿彼此手挽手,大义凛然无所畏惧的一步步走入波涛滚滚的乌斯河,献出花样的年华与宝贵的生命,也不愿在卑劣的日寇面前低下自己的头颅。之所以有这种感人至深的英雄壮举,只因在他们的灵魂深处,坚信并矢志不渝的坚信抗战必将成功,且抗战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回首往事,那种跨越时空所彰显出来的对理想信念的坚定、对党忠贞不渝的东北抗联精神,依旧价值永恒。

(二)动员依靠群众、凝聚发展合力的服务精神

依靠群众、服务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做好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东北抗联精神的鲜明特征。东北抗联之所以能够坚持14年,其宗旨就是希望老百姓能够脱离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的残暴奴役。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信念与追求,他们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中,牢记并时刻严格按照纪律要求执行抗联部队的宗旨,无论环境多么艰难、处境多么困苦,都不拿百姓一针一线,既不与民争衣、争食,更不在为难关头与民添难,宁肯自己多吃苦,也不打危害群众利益的仗。在建立抗联密营根据地的过程中,也正是因为有群众的帮助扶持,根据地规模才得以不断的扩大,不仅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粮仓、临时性的战地医院,而且还拥有了武器库等等设施。此外,老百姓对东北抗联的拥护还体现在主动为抗联运送物资、送信、贮藏枪支、提供住处、送饭送水等等一切他们能做到的,正因如此,东北抗联才能克服无法想象的困难长期坚持斗争。

(三)敢于责任担当、秉承奉献无私的革命精神

敢于责任担当、秉承奉献无私是东北抗联精神的重要内容。东北抗联中很多将领并非都是东北人,生于云南地区的周保中在苏联学习结束后,被延安派到东北,14年的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涯,他没有过丝毫动摇。抗联女英雄赵一曼,当她面对日寇灭绝人性的酷刑折磨时,依旧是对党、对人民、对祖国忠贞不屈,钢铁般的意志令世人钦佩。东北抗联总司令杨靖宇,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之下仍不放弃,坚持抵抗,决不投降,战斗到最后,只剩自己一人,身边的人除去牺牲,就是叛变。当村民赵亭喜上山砍柴发现满身冻疮的杨靖宇,劝他投降还能保命时,杨靖宇回答到:“如果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那么还有中国吗?”这句话今天听到依旧震人心魄。就是因为有这样一群在国家最黑暗、最困难、最无助之际,用自己的血性与灵魂,组建起一支打不垮、剿不灭、困不死的钢铁队伍,支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无数抗联将士为了国家的解放、民族的独立,将青春与生命奉献给了这片黑土地,体现出的就是他们对国家民族命运高度负责的担当精神、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

(四)不畏艰难险阻、敢于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

不畏艰难险阻、敢于攻坚克难是东北抗联精神的宝贵品质。彭真同志在抗战胜利后讲过这样一番话:“伟大的十四年东北抗联斗争,同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赣南的三年游击战争并称为中国革命的三大艰难”。历经14年浴血奋战,毫无外部援助的东北抗联战士们,不仅要用陈旧的武器面对装备精良、穷凶极恶的侵略者,而且还要抵御冬季零下三四十度严寒气候和供给不足等艰苦的自然环境,随时面临冻死、饿死、战死的抗联战士,不亚于战斗牺牲的人数。抗联将领周保中曾有过这样的表述:“白雪铺满大地,山中雪积及尺,抗日救亡战士,裹着单衣水鞋,日夜出没于寇贼倭奴之封锁线,其困苦颇甚”。面对困难与挫折,不放弃不妥协,这就是东北抗联不畏艰难险阻、敢于攻坚克难的真实写照。追忆抗联往事,就是要学习和继续传承这种不怕苦、不怕累、不气馁、不言败的精神。

三、东北抗联精神在党校党性教育中传承的途径探析

东北抗联精神是新时代党校干部党性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挖掘好、讲授好、宣传好这一红色资源,对于丰满完善党校的党性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深挖对抗联精神的研究

作为党务工作者,在对学员进行深刻的党性教育之前,要做足功课,想要讲好东北抗联精神,就需要对这一伟大精神有深入的了解,要深挖东北抗联精神的深刻内涵,特别是东北抗联精神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做足功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必要条件。

(二)设计好党性教育的内容

东北抗联精神的内涵应该说是非常丰富的,这一丰富性决定了我们在进行党性教育课程的时候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不同年龄层次、职务层次学员的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且集中性的党性教育方案。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对党员干部强化党性教育的具体要求,结合各自党校实际情况(包括地市党校所在地是否具有抗联遗迹、遗址、纪念碑、教学基地、抗联故事、抗联英模;以及党校自身授课教师的人数、素质、能力等)突出时效性、实践性地安排相应的教育内容。比如,可以侧重在不同班次中确定“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勇担重担教育”“优良作风教育”等教学主题,以此来丰富并加深学员对教学中相关专题的深刻体悟与理解把握,由此也能够更加充分且突出抗联精神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现场式、体验式等多样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的启用

在党校授课中,无论是原著课板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板块、领导干部能力素质板块还是党性教育板块,都更多地是采用讲授式来完成授课任务。讲授式的确有其独特的自身优势,但随着学员素质能力、学历、阅历的不断提升,他们对党校的授课形式不仅仅满足于传统的讲授式这一单独形式。因此,开展现场式、体验式等多种创新教学方式,让学员走出教室,亲身感悟抗联精神,既可以增添红色党性教育的生动性、实践性,也可以达到课堂讲授式无法替代的真实性。在开展现场式、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要切忌以教室为主,而是更多的让学员为主角,要挖掘他们的观后感、体验感,倾听他们的心声、感受,这样既可以增加他们的认知感,与此同时也可以完善创新教学方式中存在的不足,使之不断完善,越来越好。

(四)教学是目的,踐行是目标

党性教育的最终成果,既要体现在党员干部思想理论水平的提升上,更要外化于党员干部的工作实践中。通过抗联精神这一类红色党性教育活动的开展,要使受训学员具有坚定理想信念、不怕牺牲的精神;具有危难关头、我是党员我先上的精神;具有实现转型发展、艰苦奋斗的精神;更具有敢于担当、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要真正达到教学是目的,践行是目标的党性教学宗旨。

猜你喜欢
党性教育党校
坚持党校姓党 开创党校工作新局面
国企党校必须坚持姓党
党校人的忠诚
有效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兵团组工干部党性教育
基层党校党性教育系统化探索
提高党校党性教育实效性对策研究
“三严三实”视域下构建党性教育新常态的实践路径
坚持“党校姓党”做好新形势下县级党校工作
党员一生必修哪门课
让“党校姓党”的旗帜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