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毛泽东的家国情怀及其时代价值

2018-03-25 19:31
城市学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故土湖湘家国

洪 梅



青年毛泽东的家国情怀及其时代价值

洪 梅

(湘潭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他对故土的深厚感情,是其家国情怀的根基;对湘学的继承弘扬,是其家国情怀的发展;对国民的忧患意识,是其家国情怀的主线。毛泽东家国情怀的时代价值主要表现在:有利于培养胸怀故土的家园情感,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的爱国精髓,有利于加强心忧天下的全民意识。

青年毛泽东;家国情怀;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1]青年时期的毛泽东,面对内忧外患的国家和民不聊生的人民,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思考和寻找救国救民的出路,逐步确立了“心忧天下”的家国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改造中国和世界”的远大理想和抱负。新时代背景下,以青年毛泽东的家国情怀对年轻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培养他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共同信念和家国情怀,从而使他们担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青年毛泽东思想中的家国情怀

(一)对故土的深情,是家国情怀的根基

毛泽东的青年时期是在湖南度过的,在读书期间,毛泽东就深受湖湘文化的重要影响。湖湘文化中的忧患意识、敢为人先、经世致用、百折不挠等观点正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而生于斯长于斯的毛泽东自六岁时就开始浸染于这种文化的熏陶。儒家文化的以身报国,造就了青年毛泽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湖湘文化的心忧天下,启迪了青年毛泽东“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怀。

而影响毛泽东一生的是他的家庭。毛泽东出生于一个传统的农民家庭,父母是普通的农民。他在六岁时就开始跟随父母干农活,父亲的勤劳简朴和母亲的温和善良都极其深刻地影响到了年幼时期的毛泽东。后来毛泽东在《祭母文》中就高度赞扬了其母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操:“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不作诳言,不存欺心。整饬成性,一丝不诡。手泽所经,皆有条理。……病时揽手,酸心结肠。但呼儿辈,各务为良。”[2]他在写给朋友的信中,称赞自己的母亲是一位“可以损己而利人的人”,母亲的言传身教,使毛泽东自幼年时期就与中国农民有着一种割舍不断的深厚感情和爱憎分明的立场。此外,周围乡亲们的勤劳善良也给毛泽东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直至毛泽东参加革命后,都曾深情地表示“我为全社会出一些力,是把我十分敬爱的外家及我家乡一切穷苦人包括在内的,我十分眷念我外家诸兄弟子侄及一切穷苦同乡。”[3]戴木才认为“农民世家的现实环境作为毛泽东人格生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滋育土壤,我们也不能否认,毛泽东的农民世家给毛泽东人格所带来的某些农民气息和农民气质,使毛泽东在感情上、气质上或人格上与中国农民有着一种割舍不断的精神联系。”[4]中华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家国情怀,是带有家园思想和乡土情结的。长期的湖湘乡村生活,不但强化了青年毛泽东对养育自己故土的依恋之心,对乡亲父老的感恩之情,更对故土乡村社会有了深切的体察和认识。

(二)对湘学的继承弘扬,是家国情怀的发展

湖南人自古以来就有强烈忧国忧民的爱国意识,形成了“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兼容并蓄”的湖湘性格。青年时期的毛泽东深受湖湘文化熏陶,启蒙于湖湘文化又超越了湖湘文化,其爱国思想超乎常人,逐步奠定了自己的思想特色。

湖湘大地称之为“屈贾之乡”。屈原和贾谊这两位著名的文学家和政论家,都是“心忧天下”的爱国主义者。他们并不是湘籍人士,但因为有着相同的抱负和被贬到湖南的共同经历而得名。他们的爱国精神在湖湘大地滋生与传承,最终被青年毛泽东等一批爱国人士创新发展,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湖湘子弟。1918年,青年时期的毛泽东以“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送纵宇一郎东行》)的诗句来歌颂屈原与贾谊二人。也正是这二人的“心忧天下”给了青年毛泽东极大的影响与启迪,激发了青年时期毛泽东的家国情怀,并将解放中国作为他一生的奋斗目标。

到了近代,湖湘人吃苦耐劳和坚忍不拔的英雄气概更是对青年时期的毛泽东有了直接影响,更铸就了青年毛泽东百折不挠的坚强品格。如曾国藩坚持创建湘军留下的“无湘不成军”的美誉。青年毛泽东曾评论近代人物说:康有为思想无实干能力,袁世凯有实干能力没有思想,只有曾国藩既有思想又有实干能力。这正是宋代湖湘学派以来,既重性道之学的大本大源,又讲经世致用的实事实功的湖湘文化特色。此外,为维护祖国统一,抬棺出征抗击沙俄的爱国将领左宗棠,谭嗣同为变法流血“去留肝胆两昆仑”,都给予他深刻的影响。陈天华的《猛回头》与《警世钟》则更展现了湖湘人民热爱祖国的炽热情感和改造中国的英雄气概。这种精神气质也深深影响着青年时期的毛泽东。

(三)对国民的忧患意识,是家国情怀的主线

屈原、贾谊的爱国主义表现在对国家的命运、天下混乱的一种深深的忧患意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湖南岳阳楼写的《岳阳楼记》,则更成为湖湘学子的座右铭。青年毛泽东时的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半封建时期,爱国主义者们都渴望能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中国。但如何建立,建立一个什么模式的中国,也是大家苦苦探索的问题。最初唤起青年毛泽东忧患意识的,是在1910年读的《盛世危言》和《论中国有瓜分之危险》这两本小册子。《盛世危言》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郑观应的作品,书中认为中国要想“张国势”“御外侮”,就只有建立一个君主立宪的体制,像资本主义国家一样实行“君民共主”。青年时期的毛泽东通过这本书认为,中国之所以衰弱,是因为缺乏西洋器械,由此萌生了改良主义观点。《论中国有瓜分之危险》讲述的就是中国已面临落后挨打、亡国灭种的严酷现实。这本书让青年毛泽东认识到国家正处于危难之时,发出“中国其将亡矣”的慨叹。

在这个时期,他开始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有了新的认识,并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理。这两本书就像一盏明灯,让青年时期的毛泽东知道了韶山乃至湖南之外的世界。而家乡父老饱受战乱之苦,更加深了青年毛泽东对民族兴亡的忧虑以及对国家前途的担忧。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在深恋自己故土的同时,也热爱着自己的国家,于是发出了“何以报国?在我学子”的慨叹,给自己取名为子任,意为以天下为己任。青年毛泽东正是以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形成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家国情怀,寻找到了改造中国,使之富强兴旺的正确道路。使他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因而也为后人留下了以家国情怀为基础的爱国主义的宝贵文化遗产。

二、青年毛泽东家国情怀的时代价值

(一)有利于培养胸怀故土的家园情感

人在一生中很小就会形成对故土家园的深厚感情,如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会永远镌刻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这就是人对长期成长、学习、生活中的故土、家园、亲人的一种刻骨铭心的深厚感情。家国情怀最初是来源于对养育自己故土的爱,也是一种对曾经接受的过去文化的一种回忆与认同。这种深沉的爱也寄托着每一个人的抱负和理想。“遥望中原怀故土,静观落叶总归根”,那些远在千里之外的离乡游子,始终胸怀故土,心系祖国。古往今来,热爱自己祖国、心系自己家乡的乡愁成为了大家广泛认同的心理,“荣宗耀祖”与“叶落归根”则更成为乡土观念的体现。近年来的祭祖文化、寻根文化的渊源也来源于此。正是因为这种浓烈的“乡土观念”,青年时期的毛泽才会有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出去求学时发誓“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

我们在放眼天下的同时,也应胸怀故土。爱自己的家人和家乡,这才是家国情怀的根本体现。家国情怀的家是放在国之前的,只有先爱家才能爱国。也只有先爱自己的故土家园,才能爱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胸怀故土,是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

湖湘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凝聚着湖湘人民深厚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湖湘的每一块故土都是每个湖湘子弟生命发展和人格产生的源头,这种对自己的故土深厚的眷念和热爱是中华民族所共有的心理特征。而湖湘土地上的各个高校更是承载并传播着湖湘文化的精神血脉和思想精华。高校在给大学生们传授科学知识及思想政治的同时,也应让学生感受湖湘文化的精华,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

一个人思想立场形成的关键时期就是青年时代,大学生现在正处于思想可塑性最强的时期。虽然个人的自身遗传因素和家庭背景不同,但他们所处的社会现状和时代背景是相同的。学生最初来校时可能会有各自不同的目的和想法,但经过相同的思想政治教育、英雄的榜样作用以及社会精英对他们的精神引领而形成一种文化时,他们会逐渐被这种文化吸引并将其作为生活中的主流思想。当这种文化逐渐与他们的人生追求相一致时,他们的人生观就会得到改变,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正是在家国情怀的影响和湖湘文化的熏陶下,在学生时代就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从自己的家乡走向省城,从省城走向全国,最终使中国得到彻底解放。四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门逐渐打开,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也涌进了国外的各种社会思潮。本土文化在受到了外来文化冲击的同时,也影响着大学生对自己地域性文化的继承,有的甚至切断了大学生与地方传统文化和乡土社会的纽带,使得大学生的精神信仰发生了变化。由此带来的是有些大学生对本土文化的排斥和对外来文化的追崇,一些庸俗的处世哲学也冲击着大学生的心灵,进而导致大学生与自己故土家园的深厚感情难以建立,由此丧失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远大理想和抱负,这使大学生爱故土爱祖国的热情大打折扣。就业选择时不再是想着回乡建设桑梓,而是想着如何逃离故土。甚至出国深造后不是想着回来建设祖国,而是想着如何在国外安家落户。

因此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也要让地方的传统文化成为当代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新载体。如大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带领大学生去乡村调研,进行文化专项活动,了解地方文化,并打造地方文化特色,使湖湘文化进入校园。当前的政府、社会、学校等部门可大力号召学生们深入基层和乡村,这不但可以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也可以促进农村的经济建设。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正是因为有着对故土的深厚感情,才能深入实地考察,开阔了视野,找到了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也应像当年的毛泽东一样,热爱自己的家乡和人民,洞悉家乡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以及经济发展状况。在改变自己的就业观念同时,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家乡建设中,将自己的爱国之情和自己的故土之恋相结合,把自己的前途、理想和抱负与国家的繁荣昌盛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的爱国精髓

对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在传承的基础上,最重要的是创新。这就是说对青年毛泽东家国情怀的传承,并不是简单地背诵相关的爱国诗句即可,主要还是将诗词的精华和中心的文化本质充分挖掘出来,有针对性地理解相关内容,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并将家国情怀从传统向现代进行转换,增强实现家国情怀的实效性。

首先要将家国情怀与国际主义相结合。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在求学期间,就探讨了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关系问题,开始了由民主主义世界观向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转变。尽管民族性是家国情怀的重要体现,但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并不主张狭隘的民族主义,他认为只有将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才是真正的家国情怀的体现。主张的是以改造中国为己任,认为四海之内皆同胞。此刻的他已经在继承前人家国情怀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进行了改造并创新。青年毛泽东的这种家国情怀对于我们今天的家国情怀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今天的我们在传承家国情怀教育的同时,也要时刻把握好家国情怀的阶级性,在传承家国情怀教育的同时,还要与新时代相结合,既要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也要把家国情怀与国际主义相结合。

其次要将家国情怀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家国情怀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要尊重自己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只有对自己国家文化有了认同感,才会去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的国家,并从内心有种自豪感和荣誉感,尽己所能地去建设和爱护她。对于传统文化,毛泽东并不排斥,但也不主张全盘吸收,他认为:“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及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8]由此看来,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就已经强调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教育了。我们所应做的就是大力倡导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紧密结合,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发扬光大,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能更好发挥其重要作用。

再次要将家国情怀与家国建设相结合。我们在学习毛泽东家国情怀的同时,主要是应学习其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色。青年时期的毛泽东不但注重道德主体的责任感,并用自己的实践行动去实践了他所信奉的真理。我们所应做的就是将这种家国情怀转化为爱国行动。而这种爱国行动就是建设好我们的国家。在新时代,我们国家正在发展进步,而民族也在走向繁荣昌盛。但也有一些诚信缺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占据着一定的市场。我们所做的就是要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让他们能以一个正确的眼光去看待身边发生的人和事,积极主动去实现和完成“两个一百年”的任务。就像青年时期的毛泽东那样,“以天下为己任”,为自己的国家奉献自己的人生。

(三)有利于加强心忧天下的全民意识

青年毛泽东的忧患意识体现在对国家的生存和民族的关怀,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历史的使命感,并积极参与到社会变革的整个过程。青年时期的毛泽东正是有着这种不屈服、不畏难的精神。在面临困难的时候临危不惧,敢于担当与奉献的精神。

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应像青年时期的毛泽东一样,心忧天下,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具有为民族事业敢于牺牲奉献的精神,有居安思危的辩证思维精神。即使在新时代,也要像当年的毛泽东那样,始终关切祖国的前途和人类的共同命运,关心人民的生活与疾苦,刻苦学习,奋勇前行。

青年毛泽东始终“以天下为己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90后,他们接受讯息的途径比我们更快也更多。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有些人开始对国家认识产生了困惑。如西方在经济上将发展中国家作为他们剩余产品的倾销地和廉价资源的供应地,在政治上试图通过各种经济制裁妄图改变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制度。他们提出的“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以及“主权淡化论”冲击了很多年轻人的价值理想观念。

除此之外,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现在的年轻人也不像青年毛泽东那样具有忧患意识和担当精神。如何在物欲横流和西方浪潮的冲击下保持初心,拥有危机意识,增强自己的理想信念?如何正确地引导人们去理性地面对和认识这些困难?如何面对这些挑战?则成为了新时代最重要任务。只有把忧患意识运用到课堂中、社会中、生活中、实践中,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来增强家国情怀,才能使年青一代担当起民族复兴的重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就是告诉我们在防范风险挑战之时,我们该“怎么看”“怎么办”等重大问题,为我们增强忧患意识、应对风险挑战提供了重要遵循。现在的中国正处于历史机遇期,在前进的道路上肯定会有艰难险阻以及挑战和风险。党的十九大将增强忧患意识以及如何防范重大风险放在首位,就是要求全党和全国人民要时刻提醒自己,时刻戒骄戒躁,只要常怀忧患意识,才能应对各种挑战,在忧患中砥砺前行。

只有从青年毛泽东的忧患意识中汲取精神财富,才能在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代伟人在年轻时代所具有的胸怀和智慧,培养自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树立忧国忧民的中国精神和家国情怀。并能将自己的理想随时运用到实践中去。要像当年的青年毛泽东一样,走入社会,从实践中发展真知,在考察中了解国情和民情,并与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多接触。

青年毛泽东出生地是湖南韶山,1910年前是在县内度过,1918年前是在省内度过。所以青年时期的毛泽东成长的重要时期是在湖南度过的,因此在湖南留有大量珍贵的历史遗迹。我们可去博物馆和毛泽东故居,毛泽东青年时期就读的湖南第一师范等教育基地,在身临其境的同时,通过耳濡目染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对此毛泽东曾说过:“我在这里——湖南省立第一师范——经历了不少事情。我的政治思想在这个时期开始形成。我最早的社会经验也是在这里取得的。”[7]这样在感受青年毛泽东家国情怀的同时,也能培养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因为时代的不同,青年毛泽东的家国情怀也深深打上了时代烙印。当时的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产生的历史使命便是救亡图存。毛泽东自幼受儒家文化的大一统思想影响颇深,青年时期在长沙又接受了湖湘文化的熏陶。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从康有为到陈独秀,无不给他带去了深远的影响。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出来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是青年毛泽东家国情怀核心体现。我们应该深入挖掘其爱国主义情怀,并紧密结合新时代的特征,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为实现新时代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终身。

青年时期毛泽东所体现出的家国情怀,对新时代的我们来说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应该学习和实践青年毛泽东当年的家国情怀,并结合新时代的要求,将家国情怀与新时代的要求紧密结合,落实在实现中国梦的建设实践中。

[1] 习近平.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 人民日报, 2018-09-11(05).

[2] 毛泽东. 毛泽东早期文稿[M]. 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8: 374.

[3] 中央文献研究室. 毛泽东书信选集[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3: 114-115.

[4] 戴木才. 毛泽东人格[M]. 江西: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9: 89

[5] 石永军. 中国梦[M]. 北京: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2013: 233.

[6]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4-05-04(02).

[7] 毛泽东. 毛泽东自述: 增订本[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6: 32.

[8]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 第2, 3, 4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Study on Young Mao Zedong’s Feelings for Hometown and Motherland and Its Era Value

HONG Mei

(School of Marxism, Xiangtan University, Xiangtan, Hunan 411105, China)

Mao Zedong in his youth had a strong sense of national responsibility, mission and hardship. Among them the profound feelings for his hometown are the foundation of the feelings for hometown and motherland. The inheritance and promotion of Hunan Academics i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eelings for hometown and motherland while the sense of national hardship is its mainline. The era value of the feelings for hometown and motherland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it is conducive to cultivating the homeland emotions of the native land, promoting the patriotic esse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strengthening the national consciousness of concerning for the country.

Young Mao Zedong; feelings for hometown and motherland; era value

2018-07-22

湖南省教工委项目(15B24)

洪梅(1972-),女,湖南临澧人,讲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从事生态伦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A 755

A

10.3969/j. issn. 2096-059X.2018.06.015

2096-059X(2018)06–0095–05

(责任编校:彭 萍)

猜你喜欢
故土湖湘家国
《湖湘论坛》征稿启事
湖湘文化的统一战线价值分析
近代湖湘文化的崛起与启示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故土情
人间故土
湖湘论坛2016年全年目录
略谈“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