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是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是增强教学针对性、吸引力和感染力的重要前提。本文以“基础”课中“社会公德”专题为例主要从把握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教学内容与逻辑结构、讲授导入与切入方式、深入阐述与难点释疑、师生互动与交流空间、资料插入与课外阅读、案例选择与讨论内容、内容归纳与专题小结等八个环节进行了教学设计。
【关键词】专题教学;教学设计;社会公德
教学设计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教学的前提,也是抽象的教学理念向具体的教学操作转化的枢纽,对于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吸引性和感染力,提高时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社会公德”专题为例,提出教学环节设计的若干思考和几点建议。
1 “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设计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系列活动的航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必须以认清课程性质、确立教学目标为起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不仅包括知识目标,还包括能力目标。
在讲授“社会公德”专题时,教师可以这样确立教学目标:公共生活中为什么要遵守公共秩序?怎么践行社会公德?网络生活中有哪些道德要求?本专题作为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的第一節,通过这一专题的教学,应着力实现以下三方面的目标与要求:第一,大学生要遵守公共秩序、社会公德、网络道德等道德要求。其次,社会公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在生活中以道德规范作为行为准则,身体力行,充分实践。
2 “教学内容与逻辑结构”设计
对主要教学内容的把握,是教学设计的基础环节,在“基础”课教学设计过程中,研究教材内在的逻辑关系,梳理其基本的线索,才能形成科学的教学脉络。
本专题围绕社会公德而展开,在教材中,是第五章第一节。教材中设置了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等三个目。这三个目也是本专题教学的三个主要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当今社会逐渐向生人社会转变,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是社会公德的首要内容。同时在公共生活中还要遵守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道德规范。最后在网络生活中也有具体的道德要求。
3 “讲授导入与切入方式”设计
讲授导入是确定教学思路的首要内容,一个好的导入常常能收到“纲举目张”的效果。而好的讲授导入与切入方式,应该是学生的兴趣点,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有利于推进课堂的整体教学。本专题可选择以下内容作为讲授导入。
(1)在讲授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时,导入南方航空倡导的“礼让后排登机”反而提高登机效率;与之相反,汽车加塞、与行人抢行等现象既不文明,有安全隐患,同时通行效率低下。通过正反两方面事例的对比来导入,让学生认识到在现代生活中离不开公共秩序。
(2)在讲授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时,可以从社会公德的一些测试类节目,从你会怎么做来导入。可以放大人的行为,比如地铁、公交进食等现象,让大学生看到不遵守社会道德规范既损人又不利己,是不文明现象。
(3)在讲授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时,可以从出现在网络直播中的伪慈善等现象谈起,来引起同学们的关注,同时网络中涉黄、涉毒不仅违反道德要求,而且触犯法律,要接受法律的制裁。
4 “深入阐述与难点释疑”设计
思想政治理论课既具有厚重的理论色彩,又同客观实际密切相联。这就要针对学生思想上的“症结”、社会上的“热点”、教学中的“重点”、理解时的“难点”,进行深入讲解以释疑解惑。本专题选择以下内容进行深入讲解。
4.1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比较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的区别,了解当代公共生活具有更广泛、更公开、更复杂、更多样的特征,因此在工作、教学、交通、网络、娱乐等公共活动的场所都需要遵守公共秩序。
遵守公共秩序既服务别人也方便了自己。学生在公共生活场所要讲秩序。食堂打饭、图书馆借书要排队,银行办理业务要叫号,乘地铁、公交车要排队。杜绝抢行、插队、加塞等不文明的行为。
通过这些热点、重点内容学习,学生认识到公共秩序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4.2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本目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内容:第一,社会公德,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第二,要认真学习社会公德规范,自觉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努力提高践行社会公德的能力。
大学生要在生活中崇尚社会公德,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大学生还要努力提高践行社会公德的能力。大学生自觉在生活中遵守社会公德,讲究公共秩序,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并带动、影响他人。
4.3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包括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健康进行网络交往,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养成网络自律精神四点内容。
学生应该提高对网络内容和信息的鉴别力,不在网上发布、传播、转载负面信息,积极运用网络传播正能量。学生应该通过网络开展健康的人际交往,同时自我保护,不要轻易相信网友、与网友约会,避免受骗上当,避免给自己人身和财产安全带来危害。随着目前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具有交际、支付、迅速获取信息等功能,使得人们在生活中越来越离不开手机。一方面容易造成大学生成为“低头族”,课堂、课外沉迷于网络,无心学习。另外一方面网络信息量太大,不能甄别,时刻刷微信、看消息,很难集中精力学习,影响大学生的学业及成才。学生要拒绝网络暴力以及网络舆论的负面引导,要自觉拒绝网络诱惑。在网络生活中要培养自律精神。
5 “师生互动与交流空间”设计
在“基础”课教学中,通过互动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在讲授本专题时,可以选择以下内容进行师生互动:
【提出问题】在第一目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提问马路上的汽车加塞现象,对于车主获益程度如何?
【教师点评】如果一辆汽车加塞,很大可能车主获益,节省时间。但是在示范效应下,更多车加塞,道路拥堵,影响了整条路的交通。
【提出问题】在第二目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中,大学生如何做到社会公德中的文明礼貌?
【脉络梳理】文明礼貌从小到大同学们都在学,做到文明礼貌,应该从坚持每天使用基本的文明礼貌用语“请”、“谢谢”、“你好”、“对不去”、“打扰了”开始,逐渐成为彬彬有礼的人。
【提出问题】在第二目,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中,大学生如何做到社会公德中的保护环境?
【教师点评】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带头宣传和践行环境道德,生活中不铺张浪费,在生活中重视循环环保,及时把家中废品废物送去循环场所,循环就是环保,也就是节约资源。
6 “资料插入与课外阅读”设计
教学资源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基础工程,它的优化与整合对课程建设起着推动作用。本专题教師选择部分视频和图片插入相应的教学内容之中,提高视觉效果。
本专题建议插播视频(剪辑):央视焦点访谈《网络直播闹剧何时休》。插入案例,新浪网涉黄被查出,武汉斗鱼被罚款6万元背后,宣扬暴力,危害社会公德。通过插入资料的学习,学生懂得违反社会公德不仅要接受道德的审判,还要接受法律的制裁。
在课堂教学的同时考虑安排课外阅读。指导学生在课外观看大型文献记录片《全国道德模范颁奖仪式》等视频资料;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等用先进模范的事迹来引导大学生的行为。
7 “案例选择与讨论内容”设计
社会公德中,用案例“楼上孩子练钢琴,楼下老人受不了”来展开讨论,这类琴童扰民现象怎么解决?学生讨论后提出了较好的解决方案,如错峰练琴,对琴房进行隔音装修等等。教师适时进行引导,只要心中有他人,邻里纠纷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8 “内容归纳与专题小结”设计
归纳即归拢并使之有条理,由一系列具体的事实概括出基本的原理,而小结则是对一个阶段或者某个问题学习的总结,多用于综述体会。本专题可以这样归纳总结。
社会公德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是要遵守公共秩序,第二是要讲社会公德,第三,在现实生活中和网络空间都不例外。学生通过学习,充分认识公共生活的特点及要求,自觉加强道德修养,遵守社会公德。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不断努力,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自觉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做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表率。
作者简介
邓华杰(1979-),女,湖北省南漳县人。硕士学位。现为武昌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单位
武昌工学院思政课部 湖北省武汉市 43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