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班级管理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2018-03-24 09:24安大胜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班级管理

安大胜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班主任应利用班级文化的潜移默化性和自我教育性等特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进班级文化建设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班级常规管理的途径,活动课的途径,班级文化与环境建设的途径,通过读书塑造学生价值观的途径,通过微班会,利用微视频、图片培养中小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

[关键词]班级管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06-0081-0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从班级管理方面来讲,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班级、建设什么样的集体、培育什么样的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班级是学校的基层单位,班主任应从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总体目标出发,利用班级文化的潜移默化性和自我教育性等特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进班级文化建设中,让学生真正领悟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我认为以下的几点是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

一、班级常规管理的途径

班级管理要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全部。首先,要制定出大家认可的班纪班规,全班学生用民主的方式制定出学习、纪律、生活、劳动等方面的班纪班规。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规章制度,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以及主人翁精神、民主意识的培养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这种班纪班规可以获得全班学生的心理认同,从而有利于内化成他们追求的价值目标。执行者和维护的班级学生能自觉遵守,同时也正是核心价值观理念的体现。在大家的心目中都有同样的班纪班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谁也不能例外。班级管理本身就是要体现“公平、公正、民主、法治”的价值观理念。其次,管理过程中,有的学生也许违犯了班纪班规,教师对他们的教育和批评,让他们认识到错误的同时,学生之间要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进而塑造良好的人格品质。他们之间要形成一种“友善、和谐、平等”的关系。最后,所有任课教师之间要互相帮助,齐心协力,共同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学生懂得什么是集体,什么是团队,也使他们懂得“爱国、敬业”。班风是班级风貌的体现,是全体学生学习、生活、文明、道德等各种观念汇聚而成的风气。要通过班风建设,制订出班级建设目标,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风气,达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

二、活动课的途径(主题活动、课外活动、晨会、其他团体活动等)

围绕“活动课”(晨会、班会、团会)的要求,从坐、立、行、走、言等某些具体的方面,组织学生背诵,使每名学生将“二十四字”核心价值观内容熟记于心。同时,使学生将核心价值的“二十四字”内容与他们行为习惯的养成紧密联系起来,开展养成教育和德育,提升中学生的文明素养和遵守班纪班规等的自觉性,促使他们谈吐优雅、举止文明、遵纪守法。通过班会、晨谈、知识竞赛等活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进行背诵和宣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入脑入心。你可以利用哲理小故事让学生理解、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你也可以这样讲“友善”:当你想要做什么事时,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了会不会使别人不愉快?使学生将“友善”二字与我们的行为习惯对应起来,学生就不会觉得核心价值观距离他们遥远了。作为学生来说,践行“爱国、敬业、诚信”这几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就要落实到日常学习生活中。“爱国”,就是要将爱国精神落实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发奋读书上;落实到热爱家乡,热爱父母、亲人、教师、同学上;落实到热爱学校上。“敬业”就是要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勤奋读书,学有所成。“诚信”就是要诚实做人,踏实做事。

以“三爱”“三节”为主题召开班会,将“三爱”“三节”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和学习生活的点滴中,积极响应习总书记向全国青少年提出的“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节水、节电、节粮”的号召;围绕“懂礼仪,知廉耻,严律己,讲文明,遵法纪”的要求,以坐、立、行、走、言等显性礼仪为抓手,开展养成教育和法纪教育,提升中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

三、班级文化与环境建设的途径

整洁、亮丽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学习热情、陶冶情操,所以打造班级环境文化要从布置教室开始。要合理利用教室的有效空间资源,在最醒目的位置布置张贴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标语、图画等;开设卫生角,将卫生用具归类摆放,垃圾分类存放,劳动工具等摆放整齐,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及和谐友爱意识。教室内的墙报、板报是班级环境的重要部分,体现的内容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爱国、民主、文明、和谐、自由、诚信、友善等。在形式上力求多样、简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并用自己的眼光观察社会。

班主任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合到政治、语文、历史、音乐等各门课程之中,全面系统、重点突出地进行宣传,让广大学生认知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含义。还要让广大学生接触社会上的各种外部知识和网络信息。学生可能人生经验不足、思想不太成熟、很少参加社会实践,对错误思潮和信息的判断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思想困惑和价值迷失。

四、通过读书塑造学生价值观的途径

首先,树立爱读书的榜样。如果你不读书,怎么要求学生读书呢?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管理者要发挥榜样作用,因此,要想使学生爱上书,自己先得爱上书。学生经常见到你拿着不同的书,看书的那种专注状态是学生训练注意力、意志力最好的榜样之一。其次,用书中的例子、故事、思想、方法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读书可以使学生发生变化,读一本书后,写一篇质量很高的读书笔记,用很短的篇幅写出书的核心思想、自己以后要注意的问题、对当下的判断与思考、读书的计划等。通过这些事情的潜移默化、长期坚持,使学生在精神层面、价值观层面发生微妙而神奇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逐渐形成了感恩、积极、独特、严格、勤奋等价值观。

五、通过微班会,利用微视频、图片培养中小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微班会是指采用微视频(10分钟以内)或图片资料,以视频的形式开展的后延性班会。它以短小的视频提出主题和学习单,引发讨论,利用讨论主题引领学生跟踪主题、自主探讨,最后达成班级教育目标,课堂展现大约十分钟到十五分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可以将“二十四字”价值观内容通过微视频展现给学生,变成学生能够理解的道德实践活动。例如,为引导学生开展日行一善道德实践活动,利用视频将学生弯腰捡拾垃圾、帮教师倒水等活动串起来,形成一个八九分钟的视频片段,以“诚信、友善”为主题布置学习任务,用实践养成教育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对学生提出“在家里做个好孩子,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的要求。通过师生讨论这些活动的价值,讨论道德实践活动中该怎么做,将相关视频及讨论发到网上引发更多的人参与讨论,进一步扩大效果,对学生进行延续性教育。

总之,在班级管理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要以创新的管理、活动方式和正确的途径,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就一定能推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生观取向,使德育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

(特约编辑 斯 陌)

猜你喜欢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班级管理
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大力弘扬“东汽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