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臣 徐勤萍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及数理统计法,对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紫竹小学实验班开展优质体育与健康课程、两操创新活动、丰富的体育社团及周末亲子活动,对照班进行常规校园体育活动。研究发现:“活力校园”行动计划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运动参与与自主学习水平,有利于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活力校园;体育学习兴趣;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8)09-0058-02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与时间
随机抽取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紫竹小学与附近一所与本校条件相当学校的三、四、五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紫竹小学学生为实验组,另一所学校学生为对照组。
研究时间为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和中国知网期刊、硕博士论文库查阅与“活力校园”和“体育学习兴趣”相关的文献资料,分析和总结国内外“活力校园”构建与实施现状,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构建适宜本校开展的“活力校园”行动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2.实验法
对实验组实施“活力校园”行动方案(表1),对照组进行常态模式的体育教学与校园体育活动,以验证“活力校园”行动计划对小学生體育学习兴趣的影响。
3.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9.0软件对实验前后所测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数据进行处理与统计分析。
二、研究工具
采用华东师范大学汪晓赞教授编制的《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评价量表》作为本研究实验效果的评价工具,测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水平(包括运动参与、积极兴趣、消极兴趣、自主学习四个维度指标),此量表的信效度已经过检验,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三、实验研究步骤
(一)确定变量
1.自变量:分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个水平。
2.因变量: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包括运动参与、积极兴趣、消极兴趣、自主学习四个维度。
3.无关变量及其控制:由于认知能力不同,学生在进行量表填写时可能会产生不能理解或曲解题意等现象的影响,主要通过教师协助读题与讲解题意来进行控制。
(二)实验过程
1.实验准备(2016年7月—2016年8月)
(1)拟定“活力校园”行动方案,确定实验内容(表1)。
(2)数据前测:2016年9月,由班级任课体育教师完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评价量表》前测数据的收集。
2.实验实施(2016年10月—2017年5月)
实验组:实施“活力校园”行动方案(表1);
对照组:采用每周三节体育课、两节体锻课,外加每天早操、课间操,每学期一次田径运动会的常态模式开展体育教学与校园体育活动。
在开展“活力校园”行动计划的同时设立了系列奖励评价机制,活动中期与结束将会评选出“活力少年”“步数达人”“活力家庭”与“健康冠军”四个奖项,达到标准的学生与家长都将获得相应的奖励,并将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以鼓励更多的学生与家长参加到“活力校园”行动计划中。
3.实验结束(2017年6月)
(1)数据后测: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再次进行《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评价量表》[1]测试(有个别学生因身体或其他原因未参与后测)。
(2)数据整理与分析:对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前后测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
四、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体育学习兴趣各维度上没有明显差异
T检验结果表明,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在运动参与、积极兴趣、消极兴趣、自主学习4个指标上均不存在明显差异(T运动参与=1.281,P>0.05;T积极兴趣=1.423,P>0.05;T消极兴趣=-3.646,P>0.05;T自主学习=1.358,P>0.05,表2),由此可见,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处于同一水平。
(二)实验后实验组学生在运动参与和自主学习维度上明显高于对照组
T检验结果表明,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运动参与和自主学习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T运动参与=-2.229,P<0.05;T自主学习=-2.487,P<0.05,表3),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在积极兴趣和消极兴趣维度上尚未发现明显的不同,这可能由于实验时间只有一个学年,实验效应尚未马上显现。由此可知,“活力校园”行动计划在提高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学习能力方面具有较显著的效果,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行为和习惯。
小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养成,仅仅依靠每天35分钟的体育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在“活力校园”行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实验组通过KDL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及多样灵活的组织形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运动参与。同时,KDL课程以“知之、行之、乐之”的教学理念、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关键要素的坚持,保证了每一个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堂上高效且高质量的学习。课间操和文化课中的微运动,在增加小学生身体活动水平的同时,也为提高学生运动参与度和体育学习的自主性奠定坚实基础。此外,小学生还能够通过学校开展的丰富多样的体育类社团继续学习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如武术、羽毛球、网球、围棋、足球、游泳等。每一个富有特色且卓有成效的社团都为学生的兴趣发展提供了有利途径,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亲子运动会、亲子定向、亲子足球训练营等活动的开展,使家长乐于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家长和孩子们在各项活动的进行中,亲情互动,欢乐无穷,不仅使学生的体育参与水平大大提高,更打开了家校联动的良好局面。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活力校园”行动计划因其优质的课堂教学、两操创新活动、丰富的体育社团和周末亲子活动等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多样有趣的体育运动及学习机会,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运动参与与自主学习水平。
2.“活力校园”行动计划能够搭建起有效激发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校园体育活动体系,合理创造积极的运动环境,对促进学生充满活力、健康成长具有较好的意义与价值。
(二)建议
1.“活力校园”的建设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日积月累的沉淀与学校体育工作者们不懈的努力。对于“活力校园”的进一步推进,需要对“活力校园”的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可以通过评价信息的反馈,不断改进与完善“活力校园”行动方案。
2.“活力校园”的建设是一个综合项目,内容众多,难以在短短一年内全部打造完成,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逐步开展,一个学年以重点发展一至两个内容为宜。
参考文献:
[1]汪晓赞.我国中小学体育学习评价改革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点项目(ALA150010)聚焦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的青少年体育问题及对策研究子课题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