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勇
摘 要:本文总结了游戏辅助主教材出现的四个主要问题:牵強附会、负荷不对、漫无目的、逻辑不清,旨在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启示教师避免类似问题,提高游戏辅助效果。
关键词:游戏;主教材;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8)09-0030-02
游戏是学生喜欢的内容,游戏辅助主教材按理是非常好的结合方式,但在实践教学中,部分教师由于认识出现偏差,导致实践中出现诸多问题。
一、游戏牵强附会,建议钻研教材
案例一:
A教师执教“肩肘倒立”,在专项准备部分,他组织学生进行“搭房子”游戏,方法:四人一组围成圆圈背对背坐下,然后后倒翻臀脚尖碰在一起,看哪组坚持时间长。笔者发现学生的背部与地面的夹角大约是45°。
分析与建议:
A教师的初衷很好,他在准备部分设计“搭房子”游戏让学生先期体验“翻臀”,但为何效果不佳,因为“肩肘倒立”的“翻臀”要求背部与地面的夹角成直角,而学生在做“搭房子”游戏时背部与地面的夹角成45°,显然与正确的动作不符。由于“搭房子”的方法与正确技术衔接“生硬”,所以该游戏不仅不能让学生体验动作,还会导致负迁移。其实,在实际教学中,类似该游戏的例子还有很多,究其原因是教师对教材的钻研不够。教师钻研教材包括很多方面,就设计诱导性游戏而言,教师首先需要钻研教材的重难点和课时的重难点,因为只有重难点确定正确,设计的诱导性练习才有针对性。其次,教师要了解重难点的技术实质,如果不了解重难点的实质,诱导性游戏就缺乏科学性,就像上述案例,假如教师对“肩肘倒立”的“翻臀”技术有深刻的认识,就不会设计上述“搭房子”的方法。第三,我们要对设计的诱导性游戏进行钻研,了解诱导性游戏的方法是否与重难点一致。同时,还要了解该游戏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如果存在安全隐患,学生因为害怕就会出现错误动作。如一位教师上“蹲踞式起跑”,为了解决难点——学生起跑后躯干逐渐抬起,他组织学生进行“钻山洞”游戏,方法:在起跑线前上方拉若干由低到高的橡皮筋,旨在通过限制法诱导学生起跑后躯干逐渐抬起,但大多数学生都是翘着臀部跑出去,因为该游戏存在安全隐患——头容易碰到橡皮筋。这就是教师对该游戏钻研不够造成的。
二、游戏负荷不对,建议负荷适中
案例二:
B教师上“肩肘倒立”,为了让学生体验翻臀动作,他组织学生进行“夹球翻臀接力”游戏,但他将40个学生分成4组,结果每个学生只体验了4次。
案例三:
C教师执教“鱼跃前滚翻”,在准备部分,他为了让学生体验“充分蹬地”,先让学生进行“皮球与冰棍”游戏,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蛙跳接力”游戏。准备部分结束,部分学生的大腿有酸痛的感觉。在基本部分练习时,笔者发现该部分学生动作质量差,练习积极性不高。
分析与建议:
案例二的学生总共练习4次,显然运动负荷太小,案例三中学生的大腿酸痛,说明运动负荷太大。“肩肘倒立”和“鱼跃前滚翻”技术难度大,案例二、三中的两位教师想法很好,他们针对教材的重难点,在准备部分设计诱导性游戏,让学生先期体验重难点,减轻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教学效率。但体验动作也要把握好适宜的运动负荷,如果练习次数少,负荷太小,则达不到体验的目的,反之,负荷太大,导致相关肌肉疲劳,则会影响主教材教学。通常,我们采取两种方法调整运动负荷:一是合理分组法。即通过合理分组调整运动负荷,如案例一,教师可以4人一组,这样学生的练习次数将增加3倍。二是控制时间法。即通过控制练习时间调整运动负荷。如案例三,我们可以减少练习时间,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运动负荷,以便保持充沛的体力进行基本部分的学习。
三、游戏逻辑不清,建议遵循规律
案例四: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D教师执教“山羊分腿腾跃”,在过山羊前,他让学生过“低人羊”(学生全蹲)-“过中人羊”(学生半蹲)-“过高人羊”(学生直腿)。笔者发现,随着“人羊”的升高,学生过“人羊”越来越轻松,也越来越安全。但是,笔者还发现,学生过“人羊”的体验并没有促进学生的学习。
分析与建议:
“过人羊”是学生平时经常玩的游戏,它与“过山羊”有诸多相似之处,教师将“过人羊”安排在“山羊分腿腾跃”的准备部分,旨在通过生活化的游戏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同时体验“过山羊”的感觉。而且教师考虑到“过人羊”的难度,设计了三个不同高度的“人羊”,让学生由低到高“过人羊”。应该说教师的考虑非常精细,但为什么效果不佳?主要是学生过“低人羊”需要向前下方撑手,而过“高人羊”则不需要,所以,过“低人羊”难度比过“高人羊”难度大。同时,过“人羊”的难度也比过“山羊”的难度大。因为相比于山羊,“人羊”易晃动,且手撑的地方不平坦,这增加了腾跃的难度。因此,让学生由低到高过“人羊”,及把过“人羊”安排在过“山羊”的前面,这些都违反了循序渐进的原则。诱导性练习是指在体育活动中为正确掌握动作技术所采用的过渡性练习。技术与能力的发展都有其规律所在,其中“由易到难”是非常重要的一条。诱导性练习的设计与实施,也不能违背运动技术掌握的规律,要做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本案例中,助跑过“人羊”比过“山羊”难,如果把过“人羊”安排在过“山羊”的后面,同时去掉与主教材技术相关小并带有一定危险性的过“低人羊”和“中人羊”,就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
四、游戏漫无目的,建议目标集中
案例五:
E教师执教“快速跑——反应速度”,他在课堂中分别组织了“喊数抱团、迎面接力、袋鼠跳接力、信任背摔”等游戏。由于学生喜欢游戏,因此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学生的技术却没有丝毫进步。
分析与建议:
按理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练习积极性高,教学效果应该好,但观察学生的技术却没有进步,原因是游戏没有围绕课的技能目标,仅仅围绕“兴趣”设计。2011版《课标》强调“目标引领内容”,该理念体现在课中就是,课的组织、方法、语言、场地与器材的选用都要围绕课的目标。游戏虽是学生喜欢的内容,但游戏必须围绕主题,不能“漫无目的”。在上述案例中,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反应速度”,假如教师围绕“反应速度”,在准备部分设计“正反口令”和“抓手指”游戏,在基本部分设计“听信号起动”“看信号起动”“30米迎面接力”等游戏,就能取得好的效果,因为这些游戏不仅具有目的性,而且具有科学性。
参考文献:
[1]朱春江,等.浅析诱导、辅助练习的区别及运用[J].中国学校体育,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