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金融学专业教学改革探析

2018-03-23 07:51仝群旺
学理论·下 2017年12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互联网教学模式

仝群旺

摘 要:“互联网+”与金融教学的融合使金融學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产生了重大变化。“互联网+”对金融学专业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师素质、精炼教学内容、统一考核和评分标准、完善教师考评机制都具有重要作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和模块化教学,实现金融实验课程和考核方式的网络化,拓展师资来源,是“互联网+”应对金融学教学改革存在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学专业;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12-0216-02

“互联网+”即“互联网+传统行业”,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创造出的新业态,是对传统行业的颠覆和重塑。“互联网+”通过融合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力,改变经济运行方式和居民生活方式。“互联网+”与金融行业的融合可以使得金融作为实体经济发动机和杠杆的作用得到加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其对经济的全面渗透使得国家和社会需要更多懂“互联网+”金融的现代金融知识,掌握金融从业技能的应用型金融人才,而高校正是金融人才的主要培养者。

然而,目前我国高校特别是地方应用型高校在金融专业教学方面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现代金融学人才的培养。因此,本文根据自身教学实践对目前金融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应对策略。

一、目前应用型高校金融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不足,教师专业技能不高

由于经济发展对高层次金融学人才需求较多,金融学博士硕士毕业生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而高校与金融行业在薪酬待遇方面的差距使得高校在人才吸引方面处于弱势,特别是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吸引力更弱。因此,这些高校虽然基于金融学专业招生就业方面的优势而纷纷设立金融专业,但往往缺乏真正金融专业出身的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更多的教师是从其他专业调剂而来。虽然任何专业的设立师资方面都会存在这种问题,但专业师资的后续建设应加以重视和及时补充。从其他专业调剂的师资往往缺乏金融学专业的基本训练,在专业技能方面更是欠缺,造成很多教师授课照本宣科,实验和实践课程疲于应付的局面。

2.教学内容陈旧

金融行业是创新性极强的行业,与“互联网+”融合后,各种创新更是层出不穷。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第三方支付、P2P网络信贷、众筹、互联网银行、不良资产等新型互联网金融产品部分或完全替代了传统金融产品,使得金融行业产生根本性变革。理论总是滞后于实际,金融专业教科书不能完全反映金融创新的最新成果。金融专业教学内容和金融业发展实际脱节使得学生难以提起学习兴趣,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3.教学内容重复较多

由于金融专业各门课程教材出版社、编者不同,出于知识周延性的考虑,内容一般覆盖该门课程所有知识点。金融学理论和实践的系统性和关联性使得相关课程有很多内容存在重复的问题,如金融学、国际金融学、金融市场学、商业银行学、证券投资学、投资银行学等课程内容重复较多。如果每门课的授课教师都照本宣科,重复授课,就会造成学生听课倦怠,课堂效果欠佳,最终造成师生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4.实验课程考核和评分标准难以统一

金融实验课教师一般先要学生熟悉软件操作,再具体讲解相关的理论和技术。以证券投资模拟实验为例,学生熟悉证券模拟软件和证券分析系统后,进行证券财务分析、宏观分析、技术分析、趋势线划法、量价分析、投资组合分析等内容。由于证券实战模拟是实时模拟,以股票模拟为主,在开盘前和收盘后可以对学生进行理论和实务操作的培训。金融实验课程可以使学生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为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但实验课程的考核始终困扰着授课教师,由于学生实验基础存在差异,有的学生在上课之前就长期从事炒股等实践操作,有的学生却是零基础,加上运气等原因,单纯依靠实验结果如炒股或期货的终值为评判标准有欠公正,依靠实验过程也很难掌握学生对理论和实务的掌握程度。

5.教师考核机制存在问题

教学在高校普遍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现象,科研成为很多高校的唯一目标。相对于论文、课题、获奖而言,教学实际无足轻重,缺乏有效激励和奖惩。金融学作为创新性极强的学科,新的金融知识、金融产品层出不穷,而繁重的科研任务和烦琐的教学事务使教师难以把精力放在新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上,教学疲于应付。

二、“互联网+”背景下金融学教学改革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1.实施“翻转课堂”教学

“翻转课堂”是互联网教学的较好方式。学生在课前了解课程章节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完成学习任务,掌握重点难点并进行作业测试;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共性问题讨论,进行答疑和评论,学生在课堂上对课程内容进行讲解和展示,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学生在课外通过网络学习教师授课视频,查阅相关资料,和同学及其他专业人士探讨,掌握理论和技术的实际应用。通过“翻转课堂”,学生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学习的时间、地点、方式由自己选择。教师能更深入地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并通过和学生的探讨来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如证券投资学这门课程,由于证券行业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证券分析的工具也已相对固定,教师在某些授课视频补充一些新的金融产品和分析方法以及国内外相关法规变动即可。总体而言,“翻转课堂”可以深入传授教学内容,提高教师授课质量,把教师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

2.避免金融学相关课程内容的重复,实施模块化教学

金融学相关课程内容重复性较强。如证券投资学和投资银行学在证券投资的主体、客体和程序方面基本一致,非金融专业课的财务管理和证券投资学在资产定价以及投资工具收益计算方面也基本相同。其他金融学专业课和非专业课重复内容也很多。因此,金融学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教师可以就授课内容进行统筹安排,根据各个老师的特长确定重复内容的授课人选。由于学生可以同时看到不同老师的授课视频,就可以在学到重复章节时,跳到擅长这一部分的教师的视频在相应章节进行学习。通过优化组合,不仅可以减少教师的重复劳动,还可以提高授课质量,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课堂个性化教学方面。

3.金融学专业实验课程的网络化

随着电脑普及和网络的覆盖,金融学的实验课程如证券投资模拟实验、商业银行管理实验等完全可以让学生在宿舍学习,甚至随时随地学习和操作。由于证券投资模拟是仿真模拟,由授课教师通过模拟系统预先分配每个学生相同数量的虚拟资金,由学生在股市开盘期间进行操作,学生完全可以在自己的电脑上和手机上安装相应软件进行持续操作,有问题可以通过系统平台或其他网络通信工具进行咨询和沟通。这种授课模式一方面可以大大减少对高校日益紧张的实验室的占用,减少高校实验设备和网络设备的投入,另一方面可以保持课程的持续性,避免学生只有上实验课时才能进行学习和操作,下课后由于没有操作環境而对授课内容生疏的现象。而且证券市场千变万化,需要学生持续操盘,如果每周只在实验室上一两次实验课,其他时间无法了解证券市场的变化,会使操盘效果难以保证。商业银行管理实验主要是对相应软件操作的练习,对商业银行业务流程的熟悉和掌握。学生在实验室有限的时间里对复杂的流程可能没有全部掌握,通过在自己电脑和手机上安装相应软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操作,扩大了学习的空间和范围。

4.考核方式的网络化

对金融学的大部分课程而言,可以通过实行机考即网络化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学校通过组织课程组教师自己编写试题数据库或到校外购买相关试题数据库完成题库建设,并保持每年根据金融学的发展更新20%题库内容的比例。网络化考试具有系统自动组卷、自动阅卷、无纸化等特征,保证了学生考核的公平有效。同时,网络化考试还可以避免教师授课内容的随意性,使授课内容全面覆盖教学大纲。对学生而言,可以避免学生猜题押题和试题的泄漏,要求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相关课程的知识和技能,改变学生学风和考风。网络化考试可以真正实现教考分离,将老师从繁重的出卷、阅卷、成绩评定、试卷分析等环节解放出来。

5.提高教师素质,拓展师资来源

高校教师科研教学任务繁重,很难有时间去学习进修,网络课堂为教师更新拓展专业知识,掌握先进技能和相关软件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就金融学专业而言,各类课程在网上均有一些国内外专家的相关视频,包括国外著名高校开设的公开课,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修。此外,通过QQ、微信等网络交流工具参加各类金融学学术讨论群,也可以了解和掌握最新的金融学理论和金融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

学校外聘教师成为目前提高授课水平,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金融学专业可以聘请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甚至小贷公司、P2P网络信贷、第三方支付等金融机构的管理人员进行授课。由于这些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事务繁忙,很多人不愿意到学校授课,对这些人员可以采取网络授课的方式。网络授课还可以扩大外聘人员的地域范围,聘请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相关专家进行视频授课。

三、结语

“互联网+”不仅促进了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对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互联网+”与金融学教学的融合对于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师素质、精炼教学内容、统一考核和评分标准、完善教师考评机制都具有重要作用。当然,“互联网+”与金融学教学的融合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避免一刀切、形式主义、教学秩序混乱等问题的出现。要坚持有层次、分步骤与系统性的对立统一,脚踏实地,使“互联网+”渗透下的金融学教学改革在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自主性、掌握金融发展理论和实践前沿方面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会平.应用型本科金融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5(14).

[2]胡烨丹,潘锡泉.互联网金融语境下的金融职业教育模式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4).

[3]李熙娟,何人可.基于认知的金融在线教学交互设计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11).

[4]田雨鑫.“互联网+”环境下金融教学改革对学生素质提升的研究——以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6 (32).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互联网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