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黎 练惠林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学生的德育培养受到了社会中各界人士的重视,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德语水平,要求小学按照实际的发展情况实现德育教育,促进小学德育工作的进行。在新时期的背景下,小学德育是教育工作中最基础的内容,对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样有助于减少学生出现不良的道德行为,加强小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非常重要。本文就对提升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进行讨论。
关键词: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提高策略
一、 引言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推动,德育是以社会中道德品质和道德水平为基础,通过一定方式来感染学生,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和行为习惯。目前,在我国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由于小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阶段,对是非观念的认识比较模糊,对其进行德育教育比较重要。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导致德育工作只是在表面上执行,不能充分地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如何提高小学德育的实效性,已经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二、 影响小学德育实效性的主要原因
总的来说,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构建中心,正从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这样的转变不仅是经济转变,与此同时,人们的观念和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由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意识形态的竞争比较复杂,在东西方文化碰撞领域比较激烈,网络对学生的思想文化有着比较明显的影响,这给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小学德育工作主要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1)从德育观念方面来看,存在对德育的错误定位,大部分人觉得德育教育是可有可无的,在小学教育中忽略了德育教育。面对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学生的成绩好坏受到了教师的重视。(2)道德教育脱离现实,尚未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校德育应吸收新的德育内容。目前,大部分德育内容脱离了社会实际,变成了死板的教条和空洞的语言符号,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为教师预留出的创造空间不充分,也没有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导致学生没有将德育问题在教学中体现出来。
三、 提高小学班级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
(一) 改变德育教育方式
随着新时期的社会形势的发展,对小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对德育工作方式进行创新,使之可以满足目前社会的发展。小学教师要了解周围的动态,观察学校的典型类型,并以合理的方式把正确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例如,如果是上课不听讲、嬉戏打闹,在教育后没有起到作用的时候,可以采用幽默或是讲故事的方式进行解决;如果是普遍的问题,比如,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对自己没有自信等,可以让学生通过表演小话剧的方式,让学生找到学习中的美,从中找到自信,让他们了解到不合适的行为会影响到他人,对自己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最终让学生充分地接受德育教育。
(二) 以身作則、积极总结
对于班级中班主任来讲,想要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就要做到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言行和举止作为标杆,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和带头的作用。没有人是天生就有良好的品德,品德的培养需要后天的引导。学校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首先要在日常的教学和工作中,表现出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用自己的言行来渗透到学生的德育工作,用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对学生的价值认知进行引导。强制性的德育工作有的时候并不会得到好的效果,而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德育方式,可以有效地推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此外,教师都要有自己的德育工作心得,在不同的情况下,针对不同学生所采用的德育工作策略也存在差异。这需要班主任在实际的德育工作中积极地做好工作总结,通过对生活中案例的总结和分析,结合相关学生的德育工作基本理论,找出适合自己的德育工作开展策略,形成在不同情况下都可以自如应对的德育工作综合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 联合家长增强德育力量
德育教育和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联,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和家长进行心灵的沟通,让家长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充分的了解,进而能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的德育活动中,并积极配合教师的相关工作。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家委会的作用,班主任需要邀请家长积极地参与班级中的德育活动,创设家长和学生之间交流的互动环节,同时鼓励家长对班级德育活动进行指导,并提出相应的意见。此外,班主任也可以借此机会,与家长讨论教育孩子和开展班级德育活动相关的经验和方法。这样老师对学生在校外的思想情况和道德表现也有了全面的了解,方便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德育活动进行调整和完善。
(四) 创新德育方法,重视道德实践
目前,由于小学生经常会出现言行不一的情况,而且比较严重,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学校缺乏德育教育的表现,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学生道德行为实践不够重视。其实,生活是伦理和道德产生的前提,如果离开生活,无法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同时会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道德品质的培养主要在于行动,而不是简单的说教,机械式的灌输知识,经常忽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情感生活,将学生当做道德认知主体,而不是实践主体。因此,道德教育应该重视我们的生活和实践,通过建立相应的场景和角色进入体验式的教育,采取多样化的课堂实践和社会实践为载体,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由学生自我认知、自己感悟,可以将德育真正的融入学生的实践生活中,为了实现学生真正对道德的理解,以便完成道德的内化。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意识到多媒体和网络道德教育,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和现代教学手段,有效地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满足学生的不同心理需求,使德育具有渗透力和影响力,从而达到提高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教师要在实际的工作中对德育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同时将德育有效地渗透到学科教学和社会活动中,建立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道德教育,它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吕继东.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研究[J].赤子,2015.
[2]张国豪.论如何提高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5.
作者简介:
蒋黎,四川省成都市,四川省金堂县白果小学;
练惠林,四川省成都市,四川省金堂县淮口镇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