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评估视角下的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8-03-23 12:18杨蓬张家润
考试周刊 2018年29期
关键词:审核评估课堂教学改革高校

杨蓬 张家润

摘 要: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关键。笔者从审核评估的角度出发,从七个方面对高校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审核评估;高校;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改革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审核评估考查的重点内容。如何解放课堂,攻破教学改革最顽固的堡垒,笔者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从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转变、灌输课堂向对话课堂转变、封闭课堂向开放课堂转变等七个方面对高校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思考。

一、 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转变

人的认知过程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和分析评价、创造两个层次:记忆、理解、应用层次产生的是低阶层的认知,发展的是低阶能力,形成的是低阶知识,获得的是低阶学习,导致的是低阶思维;分析、评价、创造层次产生的是高阶层认知,发展的是高阶能力,形成的是高阶知识。知识课堂与能力课堂是两种不同的课程观。知识课堂以知识为导向,知识是传递和被接受的过程,课程是终结性的;知识课堂以低阶能力为目标取向,开展的是低层次的教学活动,掌握的是低阶知识,形成的是低阶思维。能力课堂以能力为导向,知识是发现和主动构建过程,课程是形成性的;能力课堂以高阶能力为目标取向,开展的是高层次的教学活动,掌握的是高阶知识,形成的是高阶思维。

在知识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成了知识的存储器,无法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和审核评估所要求的高质量人才,知识课堂应向能力课堂转变。

二、 灌输课堂向对话课堂转变

灌输课堂是传统课堂授课的主要形式,老师是知识的权威,学生是知识的“容器”,教学过程成了“复制”知识的过程。这种填鸭式的课堂教学形式抑制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老师是为了把知识从书本上移植到学生大脑中而授课,导致老师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下,学生学习压力大,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思维。

对话课堂作为一种有效的课堂交流方式,打破了教师对课堂的主宰,营造了师生之间一种平等、轻松的交流方式,师生之间主要用知识、思维和心灵对话。知识的对话需要将单项灌输转变为多项交流,使知识在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传递、交流与互动;思维的对话需要将“句号”课堂变为“问号”课堂;心灵对话需要将知识课堂转化为情感课堂,只有倾注了情感,才能感受知识的生命,才能领悟知识的美。因此,对话课堂将老师和学生从知识的禁锢中解放出来,老师不再是简单的“教书匠”,学生不再是只为了考试而学习的“考生”。

三、 封闭课堂向开放课堂转变

封闭课堂是指在固定的地方、固定的时间内完成固定的教学内容,目前我国大多数大学仍使用封闭课堂授课。在这种课堂教学形式中,老师将所有的知识在固定的地点和时间内进行集中传授,受时间的限制,学生听的多,思考和自我学习的机会少,课后又缺少自我学习的主动意识,制约了学生自我学习的主动性,禁锢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思维。

开放式课堂教学是指在一定的系统理论、信息理论和控制理论的指导下,吸取已有的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创造地应用于现代课堂教学过程,以达到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启迪创造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适应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方法。这种课堂教学方式拉伸了学生学习的时间轴,创造了更多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创新性学习能力,学生不再是在“听”大学,而是在“读”大学。

四、 重知轻行向知行合一转变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更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也只是知识的“存储器”,至于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往往不属于课堂教学的范围,从而导致学生毕业后很难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出现了高分低能现象。

近些年,国家先后出台《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提出要重视实践教学,注重创新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创新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践,落实到学校具体的人才培养中,除了增加专门的实践教学环节之外,教师在课堂授课中应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做中思,达到知行合一。

五、 重研轻教向教研融合转变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首要任务。目前我国,一方面由于高校科研工作更容易转化为经济效益而备受政府和社会的青睐,导致学校将大部分资金和人才投入到科研工作方面;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高校教师的职称晋升均以科研为主导,促使教师为了评职称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而忽视了教学工作,导致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下降,丧失了它的根本职责。

对于高校来说,应该仰望天空,肩负起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对于教师来说,应该仰望天空,承担起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责。落实到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就是要改变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推进课堂向教研融合转变。

六、 重教轻学向教主于学转变

重教轻学的现象已成为大学课堂教学的诟病,教师仍是课堂的主导者,具有绝对的权威,掌控着整个课堂教学节奏,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教得怎么样主要取决于教师,与学生无关。学生在课堂中往往处于被动的学习角色,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至于怎么学、学的怎么样也间接的由教师决定。“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在大学课堂中屡见不鲜。

重教轻学导致了教学主体的严重错位,课堂教学应转向以学生为主体。要实现这种转变,就要做到:1.教之主体在于学。就是要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激发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2.教之目的在于学。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会学习,学会知识,不在于教师是否完成了自己的授课任务。3.教之效果在于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应该以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衡量,教得怎么样主要看学的怎么样,要以学论教。

七、 从共性培养向因材施教转变

中国是教育大国。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国民经济和调查公布数据显示,全国共有在校大学生2682.3万人,应届大学毕业生795万,普通本专科招生737万人,全国共有具有大学教育程度人口为1.9593亿人。我国是全世界受大学教育人数最多的国家,但我国不是教育强国,由于特殊的国情和庞大的学生基数,限制了对人才培养的投入,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大学仍以共性培养学生为主要方式,其主要特点是:教学计划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

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学习需要和学习速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共性培养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个人学习需要。而因材施教不仅仅是在知识传授上让一些学生学得多一点、深一点、早一点,更主要的是给他们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更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批评思维和创新能力。高校课堂教学方式应有计划的从共性培养向因材施教转变。

总之,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高校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总结,逐步推进。高校应以审核评估为契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运武.从高校学生课堂教学满意度透视課堂教学创新性变革[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7(1).

[2]何山.高校教育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考[J].北方文学(下旬),2017(5).

作者简介:杨蓬,张家润,辽宁省大连市,大连海洋大学。

猜你喜欢
审核评估课堂教学改革高校
审核评估背景下大学生学习素质教育刍探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五个度”的分析、评价与操作化研究
审核评估背景下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基于CBET模型教学效果调查
公安院校计算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初探
民间舞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方式研究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