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晨晨
摘 要:学生由低年级过渡到中年级,面对写话到习作的转变,需要有写话的提升与习作的过渡。因此,本文从学生出发,从语言、心理描写、动作三个方面,让学生有效地积累好词佳句,能运用简单的提示语、修辞,学会有层次的心理描写,用动词把一件事情描寫生动具体,为学生提升写话能力提供思路。
关键词:有效学习 语言 心理描写 动作
写话是指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写下来。习作是根据某种题材,把心里合理的想象,写出来。《语文课程标准》为我们构建了一个科学的完美的训练序列,那就是“乐意写”(一、二年级)——“自由写”(三、四年级)——“学会写”(五、六年级)。习作的语言、结构方面比写话要求更高。[1]
一、写话语言有效学
在写话语言通顺的基础上,习作中可以运用形容词、提示语、修辞等方法,把文章写得更具体、生动。[2]
1.积累形容词,修饰成佳句
二年级的学生,应该有具备使用形容词的意识,教材中多处针对形容词进行训练。如( )的天空等。在语言中加入形容词,而学生形容词积累不足,可以引导他们在课文中积累,在课文摘抄,教师相机补充。在积累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做到分类积累,把形容词归类为颜色、神态、ABB、AABB、ABAB等词语。学生在课堂上练习用形容词说话,用形容词写话,课后在生活中运用形容词。长此以往,学生在写话中就能熟练运用形容词。
积累词语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通过自己查找、教师提供,借助阅读摘记本记录好比好句。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词语进行分类,如分颜色词、神态词、ABB词语、AABB词语、ABAB词语等等,确保学生的有效学习。
2.认识提示语,三式巧变换
⑴提示语的定义
提示语就是对人物说话时的表现进行记叙描写,提示一下当时的样子。运用提示语可以写好语言。在别人说的一句话里,有“提示语”和“说的话”这样两部分内容。学生如果你们在读对话的时候,只注重别人“说了什么?”而不去考虑“谁说的?”“怎么说的?”结果就会忽略了对话中“提示语”的写法。
为了让学生明白提示语的内涵,可以出示简单的定义式子:
提示语=“谁说的?”+“怎么说的?”
“谁说的”可以是妈妈、姥姥、同学……“怎么说”可以是动作、神态等等。
⑵提示语的分类。
提示语可以根据它出现的位置,分为:前提示语,又叫牵牛式;中提示语,又叫挑担式;后提示语,又叫推车式。在课堂上通过练习,学生可以有效分辨提示语的性质和种类。
⑶提示语的运用
在运用提示语方面,做到四点,可以为语言增色不少。①三式转换:牵牛式、挑担式、推车式的三式交替运用。②动作、神态:在提示语中可以用上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增强画面感。③好词好句套用:生活中积累好词,写话习作中巧运用。④拟声词+少用说。可以提示学生,一些词可以替换“说”。
把这些规则编成儿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对话要写好,示语少不了,动作神态仔细看,说的话儿认真听;练习修改要勤劳,提示语加上形容词,最后告诉你一绝招,最好少用“说”。
3.比喻变精彩,拟人写生动
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有形状的比喻、声音的比喻、动作的比喻等等。比喻要注意恰当,还要使句子表达更生动。
比喻变精彩的小技巧:一、比喻常见事物,大小比例要相当,不能用不雅的词,比如雨点像珍珠,白云像棉花,不恰当的比喻,小花的嘴像个大脸盆。张同学的脸像一头猪的脸。二、加上AA的,ABB这样的词语。比如:小玉的脸蛋像苹果。小玉的脸肉嘟嘟,红扑扑的,像个可爱的苹果,让人忍不住总想伸手捏一下呢!
拟人可以告诉孩子是把物体当作人来写。为了把物体写得具体、形象,有时候我们就要把物体当作人来写,是“物”具有和人一样的语言、动作、神态和感情。这就叫做拟人。[3]
拟人变精彩的小技巧:一、加动作。把人的动作直接加到物体身上,就变成拟人句了。二、改动作。就是把物体的样子直接变成人的动作。三、变神态。把物体的样子变成人的神态,如加入笑眯眯、笑哈哈、绽开笑容等描写神态的词语。四、添语言。就是让物体会说话,给物体加入人的语言。
比喻和拟人经常在课文中出现,学生可以模仿这些句子,运用在写话中,为写话增色不少。
二、心理描写三部曲
1.心理描写定义
内心感受就是遇到事情时你感受到的和心里想说的话。遇到不同事想说不同的心里话,那么如同我们的内心感受变色龙一样,不同环境,不同感受,不同的心里话!
2.心理描写的方法
心理描写写精彩,可以从三个层次写,第一想自己内心的想法;第二想别人的行为、动作、想法;第三针对这一事件出联想。
低年级的学生对心里描写比较陌生,可以通过例文的分析,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心里描写可以反映出一定环境中的任务内心活动,对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学生在习作中描写好人、物,塑造生动的形象。
三、动词串连出精彩
记叙一件事情,可以从中找出一连串的动词,把这些动词串连起来,能把一件事写得生动有趣,如放鞭炮等事件。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把动词串连的方法称为“动词糖葫芦”。“动词糖葫芦”运用技巧,比如说到踢毽子,要向前想到拿起,准备时的动作,向后想到踺子落下,再踢时的动作,以及做动作过程中的所想。让一连串动词相连,添加心理描写,就能活灵活现地展现踢毽子的过程。再辅助例文,和糖葫芦的图画,帮助学生有效理解。写一个动作、一个画面的时候,不能只局限于一个静止的场景,需要连贯地想。注意推前、想后,写得完整、精彩。
除了语言、心理描写、动词串连这三种方法外,学生还可以抓住神态、环境开头描写等方法提升写话能力。对于中低年级的孩子这三种方法比较容易掌握,学生不但可以把写话写得通顺、完整,还可以写得更加具体。当学生升入三年级,面对习作,才不会手足无措。
参考文献
[1] 赵菊联. 谈谈小学语文写话教学[J]. 学周刊. 2011(29)
[2] 许红琴. 如何开掘小学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J].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1(10)
[3]作文导师团讲座,《“作文五指山”讲座》[R].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