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蕾
(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浙江杭州 310036)
择业效能感,是指个体对于自己实施和坚持与择业相关行为能力的信念[1],是自我效能感在职业指导领域的扩展。近年来,随着护理学高学历教育的崛起,护理硕士研究生数量迅速扩大,不少护理硕士研究生对自身专业特点、就业前景等情况尚未充分了解,包括其就业期望也常与就业形势存在差距,从而导致就业期间出现各种心理冲突及就业不理想等现象。有研究发现择业效能感与个体职业选择有较高的相关性[2],因此,本研究对护理硕士研究生择业效能感进行调查,以期为学校教育及就业指导提供相关参考。
1.1 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4月在11家护理硕士学位点院校就读的护理硕士研究生187名。调查对象男5名(2.7%),女182名(97.3%);年龄23~34岁,平均年龄(25.5±2.78)岁;一年级80名(42.8%),二年级 53名(28.3%),三年级54名(28.9%);农村 78名(41.7%),乡镇51名(27.3%),城市 58名(31.0%);选择护理专业的理由:个人理想 19名(10.2%),长辈意愿 51名(27.3%),随大流 7名(3.7%),学校调剂 78名(48.7%),其他 32名(17.1%)。所有入选对象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此次调查。
1.2 调查方法 问卷包括:第一部分,自编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包括性别、年龄、居住地、选择护理专业的理由、对护理职业的了解和接受度、有无工作经验、期望岗位、预估岗位、对就业前景的看法等;第二部分:择业效能感问卷[3],共23个条目,包括自我概念、自我评价、职业信息收集、学绩、社会支持、目标设定六个维度,Cronbach’sα系数为 0.724,本次调查中为 0.888。每个院校设有一名调查员,所有问卷调查均采用现场发放回收的形式进行,调查者使用统一的指导语,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后统一核对并回收问卷。共发放问卷196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87份,有效回收率为95.4%。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对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针对护生的岗位需求理想与实际预估构成比差异进行卡方检验,而针对不同分组间的护生择业效能感差异,分别进行方差分析、进一步LSD多重比较或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1 护理硕士研究生岗位需求情况 见表1。
2.2 护理硕士研究生择业效能感得分情况 见表2。
表2 护理硕士研究生择业效能感得分情况(分,x¯±s)
2.3 不同年级的护理硕士研究生择业效能感的比较不同年级护理硕士研究生择业效能感经进一步LSD多重比较,自我概念维度方面,三年级得分高于二年级(P<0.05),而一、二年级之间和一、三年级之间在该方面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评价、职业信息收集、社会支持、目标设定及总分方面,三年级均高于一、二年级(P<0.01),而一、二年级之间差异却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不同生源地护理硕士研究生择业效能感的比较不同生源分组的护理硕士研究生择业效能感经进一步LSD多重比较,城市生源的护生在自我概念、自我评价、职业信息收集及总分方面,均高于农村、乡镇生源护生(P<0.05),而农村生源护生和镇生源护生之间差异却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不同专业认同的护理硕士研究生择业效能感的比较 根据个人理想与其余理由之分,将护生归纳为自愿组(组1)与非自愿组(组2)。见表5。
3.1 护理硕士研究生择业效能感的水平 择业效能感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就业情况,高效能感的人能把当前情境视为机会,给行为表现提供积极指导,其择业结果的合理性往往较高;反之,低效能者则将不确定情境视为冒险,倾向于负面估计,从而导致个体对这些行为的回避以及在特定领域里低水平的表现,往往无法做出有效的职业选择[4]。本次调查中护理研究生的择业效能感条目平均分为(3.43±0.45)分,略高于韩剑童等[5]学者的调查结果(3.29±0.44)分,提示此次调查的护理硕士研究生总体具有较好的择业效能感。而从各维度均分比较结果来看,护理硕士研究生对自己职业方面的能力、兴趣、价值观等有较强的认识,且对自身将来择业时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相对较高;但对自身职业信息收集能力的评价偏低,分析其可能原因:护理硕士教育起步较晚,无论学校还是用人单位,都在不断调整对这类护生的就业定位,从而造就其择业信息更替较快,护生对这类信息的需求较大却往往得不到及时全面的信息,因而相对信心不足;此外,护生对学绩的自我评价也相对较低,可能原因为不少护理硕士研究生尤其科学学位者在学校就读期间,主要以培养科研能力为主,其他专业能力训练相对偏少,学生对此信心不足。
表1 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岗位需求情况 n(%)
表3 不同年级的护理硕士研究生择业效能感的比较(分,±s)
表3 不同年级的护理硕士研究生择业效能感的比较(分,±s)
组别 自我概念 自我评价 信息收集 学绩 社会支持 目标设定 总分一年级 3.69±0.56 3.45±0.54 3.13±0.56 3.28±0.63 3.38±0.47 3.25±0.60 3.37±0.42二年级 3.59±0.55 3.39±0.62 3.14±0.57 3.12±0.68 3.27±0.53 3.10±0.57 3.29±0.43三年级 3.88±0.54 3.78±0.63 3.52±0.55 3.38±0.71 3.59±0.56 3.56±0.57 3.64±0.45 F值3.815 7.152 9.164 2.028 5.234 8.763 7.797 P值0.024 0.001 <0.001 0.134 0.006 <0.001 <0.001
表4 不同生源地护理硕士研究生择业效能感的比较(分,±s)
表4 不同生源地护理硕士研究生择业效能感的比较(分,±s)
组别 自我概念 自我评价 信息收集 学绩 社会支持 目标设定 总分农村 3.69±0.55 3.44±0.59 3.16±0.59 3.25±0.72 3.41±0.51 3.25±0.64 3.38±0.46乡镇 3.55±0.46 3.44±0.52 3.15±0.56 3.22±0.63 3.32±0.49 3.22±0.56 3.33±0.36城市 3.89±0.62 3.73±0.66 3.45±0.55 3.33±0.64 3.48±0.58 3.44±0.58 3.58±0.47 F值5.432 4.680 5.047 0.404 1.232 2.440 4.947 P值0.005 0.010 0.007 0.668 0.294 0.090 0.008
表5 不同专业认同的护理硕士研究生择业效能感的比较(分,±s)
表5 不同专业认同的护理硕士研究生择业效能感的比较(分,±s)
组别 自我概念 自我评价 信息收集 学绩 社会支持 目标设定 总分组1 3.79±0.38 3.54±0.45 3.28±0.38 3.40±0.44 3.51±0.64 3.54±0.43 3.51±0.34组2 3.71±0.58 3.53±0.63 3.24±0.60 3.24±0.69 3.39±0.51 3.27±0.62 3.42±0.46 t值0.838 0.055 0.326 1.368 0.759 2.470 1.127 P值0.036 0.114 0.046 0.006 0.549 0.134 0.066
3.2 不同年级间护理硕士研究生择业效能感的差异
有关择业效能感的年级差异,以往学者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有提出二年级护理硕士研究生对自己择业能力最有信心[6];王庆妍等[7]则提出三年级评分最高;还有学者提出护生的择业效能感随着年级升高呈现高-低-高的发展趋势[4]。本次调查结果与王庆妍等[7]学者的研究结果较为类似,即三年级护生对自己择业能力最有信心。分析其原因:三年级护生经过近三年的专业学习与实践,提高了其职业兴趣、择业技能、自信心等,且专业技能方面也较前两年有优势;目前就业市场上看,虽然教师岗位较饱和,但其他岗位供应仍较多,且本次调查结果中也发现,尽管大部分护生希望自己将来能从事护理教学工作,但大部分护生认为自己将来实际从事的工作会是临床,即对自身的工作定位较贴近实际情况;且在三年级时因就业压力会更加积极主动关注就业信息,因此其择业效能感偏高。一、二年级之间则无明显差异,说明其对就业形势缺乏足够的了解,心理和其他各方面都没做好准备,对预期的竞争压力缺乏自信。
3.3 不同生源地间护理硕士研究生择业效能感的差异 以往不少研究提出城镇生源护生的自我效能感总体高于农村护生[8],本次调查与以往研究结果相类似。分析原因:其一,目前城乡收入还存在一定差异,而家庭收入情况、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农村、乡镇生源护生的自我发展;其二,按Bandura的解释[9],个体过去行为的成败经验是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尽管时下追求教育均衡发展,但与农村、乡镇生源地的学生相比,城市生源学生总体上自幼在教育资源、机会、信息接触面等方面均具有一定优势,也意味着城市生源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促进和肯定自我发展,长此以往形成了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而择业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在择业方面的扩展,因而出现了城市生源护生择业效能感总体高于农村、乡镇生源护生的现象。
3.4 不同专业认同度间护理硕士研究生择业效能感的差异 从是否自愿选择护理专业的分组比较结果来看,验证了以下观点:专业认同度高的护生,将学习护理专业界定为一种成功经历,自我肯定程度高,学习更为主动,学绩较好,且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看到积极面,即便在学习或者遭受挫折时,也能更积极主动地面对;择业中,为了更好地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收集相关信息,最终体现出来的是高择业效能感。
为更好地促进护生择业心理健康,提高择业合理性,避免资源浪费,高校应加强护理硕士研究生的职业能力培训;加强学校与就业单位的联络,了解其对人才的特殊需求,尽可能多地拓宽学生的职业信息获取渠道;引导认真分析自我与就业形势,调整好就业期望值,制定现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护生增加对职业的理解和认同,树立明确的职业目标,使其择业更为主动;重点关注一二年级、农村及乡镇生源地和专业认同度较低的护理硕士研究生。
[1]Bandura A.Self-efficacy:the exercise of control[J].New York:W.H.Freemam and company,1997:1.
[2]Clement S. The self-efficacy expectations and occupational preferences of females and males[J].J Occup Organ Psychol,1987,60(3):257-265.
[3]胡艳红.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的因素分析及其与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的关系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3:48-55.
[4]龙燕梅.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的研究[M].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2003:6.
[5]韩剑童,王燕,李燕,等.天津市护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择业效能感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0):985-987.
[6]韩世范,娄方丽.晋京两地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择业效能感比较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8,8(4):42-45.
[7]王庆妍,孙玫,唐四元.护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择业效能感性别及年级差异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6B):1702-1704.
[8]李新霞.不同年级及不同生源地护理本科生择业效能感的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2):2658-2686.
[9]Bandura A.Self-efficancy[M]//Ramachaudran VS.Encyclopedia of human behavior.New York:Academic Press,1994:7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