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李继星
在20世纪90年代初,具有较大影响的发达国家先后进入人类“第四时代”——知识社会。教育要有效地服务于社会,就必须围绕着不同时代的培养目标,构建不同的课程体系。目前,正处在第四时代新的课程体系的诞生期。
确定面向未来的学生培养目标,主要是要解决“往哪教”的问题;围绕着面向未来的学生培养目标,主动地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主要是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建立高效教学体系,提高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的效能,主要是要解决“怎么教”的问题。天津市和平区高瞻远瞩,在2013年确立了“奠基未来”的区域教育核心理念,2015年年底又制定了“基本建成国内一流的区域教育体系”的十三五规划期间的区域教育发展目标,2017年年初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及配套的《实施方案》,2018年1月发布了《关于推进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方案和高效教学体系建设方案研制及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引导全区各级各类学校逐步构建有利于实现新的学生培养目标的、面向未来的、体现各校自身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同时,鼓励各校继续完善自2001年以来就开始构建的高效教学模式,鼓励学校形成校级基本式和丰富多彩的变式。把上述狭义的课程建设与狭义的教学改革有机结合,就构成了广义的课程体系或者广义的教学体系。
天津市和平区能够取得国内瞩目的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的阶段性成就,源于下列重要经验:
第一,党政领导高度重视,亲自挂帅。成立了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全面协调本项工作。区政协副主席、区教育局局长张素华女士,区教育局杨承章书记,分管副局长、在读博士明建平同志亲自领导。
第二,与高端教育智库合作,寻求智力支持。区人民政府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签署了五年战略合作协议,中国教科院派三位专家常驻和平区,指导包括课程体系建设、高效教学体系建设在内的各项改革。
第三,重视学习,优先解决“三观”问题,统一并提升思想认识。
第四,顶层设计,整体架构,走区域整体综合改革之路。区人民政府和区教育局设计了七大改革实验项目:通过教育文化项目,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使各项工作有魂;通过治理结构调整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项目,解决教育生产关系束缚教育生产力的问题;通过教育工作者队伍专业化发展项目,解决事业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之一的“人”的问题,特别是人的专业能力的持续提升问题;通过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和高效教学体系建设,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并把本项改革作为改革的核心;通过传统德育向公民教育转型,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校落地的问题;通过教育数字化项目,解决各项教育业务工作的技术平台、技术支持问题;通过教育国际化项目,解决教育双向开放特别是课程与教学的内外双向开放问题。
第五,重视区本、校本的科研、教研工作。
第六,恰当地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和平区在课程建设、引进特别是校本课程的开发方面,有很好的基础。本届领导班子基于基础、基于各校特色,根据“奠基未来”的需要,对原有的基础,进行了冷静、客观的分析,坚决地继承了当下和未来仍有价值的遗存,并根据未来的需要大胆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道路。
和平区教育战线的同志们循着此路坚定不移、豪迈智慧地走下去,在不久的将来定能把和平区的教育体系建成国际一流的区域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