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型教育共营生命绿色

2018-03-23 08:06天津市第五十五中学校长
教育家 2018年8期
关键词:生态型学案情境

/ 天津市第五十五中学校长

邵凤鸣

天津市第五十五中学始建于1955年。在“奠基未来”区域教育核心理念引领下,学校以生态型教育为办学特色,把教育活动看作一个有机的生态,遵循规律,尊重差异,营造和谐、平衡、开放、共生的教育生态环境,使学生得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教育。

学校以生态型教育理念为引领,对教育资源、教育过程、学生发展需要和潜能等进行全方位梳理,构建了生态型教育课程体系,将其分为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综合性课程、环境性课程四大板块,为学生搭建起个性化发展的平台。

教学环境生态化,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生态型教育,强调尊重生命主体,创设适切的教育教学环境,顺应并促进每个生命自由、充分、全面、和谐、个性化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打造符合人的自然本性的物质环境,教室的声、光、颜色、温度、桌椅、教学设施、格局安排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式、参与式与合作式教学,学生有归属感;二是营造轻松、自由、安全、进取的心理环境;三是布置自然、多样、整体、和谐的文化环境。

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生态型教育关注学生在学习潜能、发展基础和个性倾向等方面的差异,主张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主动发展、充分发展。为了适应学校课程体系和高考改革的需要,除保留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外,学校采取了走班制、导师制、学长制等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走班制。“选课走班”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和思维模式,根据学生个人的意愿、兴趣、能力及未来发展规划,选择能够满足自身需要的课程。

一是“定2选1”小走班,针对的是国家课程。通过计算机筛选,两科共性的学生定为一行政班,而另一科不同的学生实行走班。二是分科走班,针对的是校本课程及社团活动。学科和教室固定,根据专业学科和教学内容固定教室和教师,部分学科教师挂牌上课或指导,学生流动听课或自主组织各类社团活动。三是分层走班,针对的是基础略差的学生。将学生学习水平分为A、B两个层次。A层为学习自主、能力较强的学生;B层为学习被动、基础薄弱的学生。A层学生由教师推荐书目,在行政班自主学习;B层学生到薄弱学科教学班进行学习,由教师对基础知识与学习方法进行必要的辅导。

导师制。学校充分考虑学生以往的学习成绩、参与活动情况、纪律表现、选课情况、未来发展方向等综合情况,结合导师的性格、特长、任课经历等,统一分配导师。导师的职责是对学生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指导、成长上教导,坚持发展性、人本性、渐进性与保密性原则,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过程、有实效”,并不断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和评价措施。

学长制。学校安排高年级优秀学生做低年级学生的学长,提供经验与智慧的指导。学长需满足五个标准: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善于沟通交流的资质、勇于承担责任的坚毅。学长制有利于实现学生间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有利于促成学生学习上的自助、生活上的自理、成长中的互助。

教学模式流程化,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生态型教育强调以尊重和敬畏生命主体为起点,顺应人的自然本性,挖掘人自身所蕴藏的潜能。由此,学校提出了“以学为本”的教学理念,即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本、以学情为本。以学生为本,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习为本,明确了学习的核心地位;以学情为本,强调了学情的基础地位。学校围绕教学理念,依托办学特色,形成了“三段六学”教学基本模式。“三段”即课前、课中、课后,“六学”即预学(依据“学案”,感知教材)、自学(自学教材,思考质疑)、互学(合作交流,尝试解疑)、导学(教师引领,解难释疑)、研学(深入钻研,提升能力)、拓学(延伸课程,拓展学习)。

在具体操作中,以基本模式为基础,结合学科特点,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学科教学模式。如语文的“蓄点圆融”模式,数学的“导、思、练、评”模式,英语的“一导二动三实践”模式,历史的“自学、导学、反馈、拓展”模式,化学的“自主构建、学法指导”模式,物理的“前置、协作、差异、有效”模式等。

教学方法灵活化,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发展核心素养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生态型教育是通过生态学的引入,使全体学生得到适合成长与发展的全面教育。二者在目标上的统一性上不谋而合。但生态型教育更强调生态性的原则,如何将生态性原则运用于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灵活的教学方法作为媒介,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体验性与实践性,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案导学法。“学案导学”法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师生、生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导学案编制和设计包括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诠释重点的学习方略、拓展学生思维的活动设计、培养学生能力的学法索引,同时结合学校“生态型教育”特色,注重挖掘和补充生命教育、环境教育内容,以“学案”为抓手,采用“学案”导学,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全面落实课改精神,整体推进“生态型课堂”的动态生成,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场馆教学法。场馆教学法区别于场馆参观和科普式讲授,学科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场馆特点,利用馆藏资源,创设情境,设计课程环节,以体验为核心,让学生亲身实践、获得认知、激发情感的教学方法。首先是任务驱动。由老师结合场馆和学生特点,精心设计学习任务单,有效引领学生自主体验学习。然后是小组合作。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场馆中边参观、边思考、边学习,边寻找答案,并由小组代表进行汇报讲解。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源头,而是通过“搭脚手架”,让学生自己获得知识,体会学习的快乐,并通过对复原场景进行分析推理、思考感悟,落实学科思维、探究能力、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

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通过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描绘情境、用教具展现情境、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再现情境、用活动表现情境、用实践活动融入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知识、提升智慧和发展潜能。

教学评价高效化,助力师生成长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关键环节。生态型教学评价以服务于人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反对以往以“知识本位”和“能力本位”为价值取向、远离人的发展的评价教学的做法,力图使游离于人的发展之外的评价回归到对人的关注,提升人的价值,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因此,生态型教学评价不像传统教学评价那样只注重区分学生优劣,为选拔精英人才服务,它的目的在于激励和鼓励,在于促进每个学生的整体发展与和谐发展。

首先,坚持非标准化评价的观念,评价因人而异,允许打破常规、超越常规,营造学生个性发展的环境和氛围。其次,突出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评价,即优秀的品格、扎实的知识、关键的能力、健康的身心。再次,重视真实的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真实情况,实行学生操行评定和综合素质评价,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学校制定了本校评价项目量化表格,在质性评价技术方面,建立了师生成长档案。其评价结果用于测量并判定教学效果、反馈教学信息、诊断教学问题、改进教学方法、调控教学进程,从而提升了师生的生命质量。

猜你喜欢
生态型学案情境
多元策略的生态型游客中心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用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Agg Hab生态型聚合栖地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乡愁导学案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国际创新创业大赛:“集众智”的生态型交流平台
番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
“比例尺(一)”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