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的三大突破方向

2018-03-23 08:06浙江省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教育家 2018年8期
关键词:温州市科学作业

/ 浙江省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2013年9月,浙江省温州市正式启动“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并加入“浙江省中小学教学改革试点项目”。整整四年时间,从顶层设计到逐步推进,致力于激发学校教学改革的内驱力,研究影响学生学习的要素,积累了丰富的可操作样本,明确了来自实践的可突破方向。

多途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当前教学改革的实质,主要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学习的真实发生。温州从市域项目发起到学校自主选题切入,探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性学习、符合学科特质学习的多样载体与路径,在实践学习方式转变方面总结了四个切入点。

课程切入:丰富实践性学习。课程改革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校本课程(或拓展性课程)是很好的途径。温州市域“1+3+X”素养课程群的架构,定位于给学生经历更多的实践性学习的机会,与基础性课程特别是学科基础性课程形成互补。

“1”是指基础性课程所涵盖的学生发展基础素养;“3”指人文、数学、科学三大领域素养。温州市的“三小(小文学家、小数学家、小科学家)”培育项目从2008年开始启动,基于对学生人文、数学、科学素养的培养,通过从小学到高中“小文学家”“小数学家”“小科学家”的评比活动,倡导学生多样化学习。如“小科学家”培育项目的实施内容有科学记录、笔记评比、实验操作竞选、网上科学观察日志、科技创新大赛系列评比、省级科技类(竞赛)等,体现的是一种“做中学”的思想。学校以相应的课程来体现对“三小”的培养,从而使更多的学生受惠。

“X”的课程是处于日新月异的发展之中的素养课程。比如,温州蒲州育英学校的《财商启蒙》、温州市实验中学的《财商启程》,是一组“小理财师”的财经素养课程群。它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财富知识,更多的是让学生在实践(模拟、职业体验、劳动)中认识财富的真正价值,懂得一个人拥有财富,其实是拥有了更多服务社会、帮助他人的机会与能力的道理。又如“小工程师”课程,以温州市实验中学为龙头的创客课程已经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力,许多学校都在实践着创客课程。“X”预示着温州区域的特色课程朝着适应社会发展的多样化方向延伸,从“三小”到“三师”(小理财师、小营养师、小工程师)课程的建构与实践,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了更多的课程学习机会。

内容切入:践行学科特质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要符合本学科的课程特质,才能最大效度发挥学科的独特价值。因此,课堂改革不是一味地为转变学习方式而转变,学习方式与学习内容相统一,才是课堂变革的重要路径。

以小学语文“1+X”联读教学研究为例,这里的“1”指教材内的一篇课文(也指议题),“X”指与“1”相关联、相匹配的一篇或多篇文章(语段)。“1+X”指围绕“1”与“X”形成的结构化群文。与传统单篇课文的阅读相比,“1+X”联读教学是基于重组学习内容的学习方式的变革,它使阅读文本从一个增加到有关联的多个,阅读内容从一元发展到多元,阅读视角从单角度扩大到多角度,阅读方式从一篇一篇地读发展到一组一组地读,阅读顺序从单一的从头至尾的纵式阅读发展提升到既有纵式阅读又有横向联系的网状阅读。学生的思维容量大大扩展,思维品质的大幅度提升。

再如“小学科学过程设计深化研究”,致力于在“科学”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学习过程,如同科学家一样做研究。这种学习方式从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特点出发,根据问题不同的解决途径与方法,探索了当前小学科学学科三种的学习方式。一是“实践——认识”。“实践——认识”是儿童在科学实践中,在不断解构和重新建构中的累积性过程,也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螺旋上升的认识过程。二是“假设——检验”。这是解决问题的另一条科学途径,也是典型的探究学习方式。三是设计性学习。“技术与工程”属于小学科学一个跨学科内容,整合了科学、技术、工程等领域的知识,设计性学习是这一内容主要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课堂上不能“一次性搞定设计”的真实问题,在“技术与工程”设计中项目组提出了嵌入“再设计”的环节,意在引导学生“像工程师一样做研究”,用迭代思维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和方案。

技术切入:支撑个性化学习。技术已成为决定课堂发生深刻变革的重要因素,技术支持学习是转变学习方式的一种特殊路径,可以引领与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温州在“翻转课堂”“基于网络的探究学习”“基于自媒体的微学习”“电子书包”“云作业”“云阅读”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一是以平板电脑为学习平台的翻转课堂模式。“翻转课堂”的实质是技术支持下的“先学后教”。温州二中以平板电脑为学习平台,通过教学流程的再造,用技术终端撬动课堂变革,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他们根据学生特点,还开发了不同学科的“翻转变式”,如图所示。

翻转课堂的学科变式

二是基于网络的课内外结合学习模式。“科学部落格”是技术支持科学学习的典型代表,是以“科学探索、发现”为目的,以“观察实验”为主要方法,以“网络”为技术支持,以“日志”为呈现方式的学生科学学习活动。在这样的超媒体的世界里,学生的学习由固定的课堂时间走向项目自由时间,从教室走向网络,从被动走向自主,从个体走向群体。在“日志选题——观察记录——成果展示——互动交流”四个阶段中学会基于技术的观察、记录、分享、交流等,从而获得深刻的体验。

多元视角的作业优化策略

作业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如何从非教学时间的作业走向“大作业”观念下基于“作业”的学习,从传统的“巩固知识”走向“促进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温州市在“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项目统领下,开展了优化作业的探索。

强化作业对良好学习品质培养的作用。美国资深作业研究专家Cooper认为,对于儿童而言,家庭作业可以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性格品质。作业是一种典型的自我调节的学习,学校有责任帮助学生树立对自己作业负责的意识,同时强化对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心理效应,重新赋予“作业”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有效地指引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品质。

优化不同功能的作业支持和促进学生学习。“作业”不仅仅是课后巩固和学习效果的检验与反馈,也是承教启学的重要环节,是课前学生认识观念和“迷思”观点的展现,是教师诊断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估手段。不同学习环节需要不同功能的作业来支持。温州市经济开发区根据作业的不同功能研发了不同的“作业单”:诊学单、导学单、拓学单。利用学前的诊学作业诊断学情,研判学习起点或思维障碍点,发现问题;利用学中的导学作业引导学习,突出学习重难点,解决问题;利用学后的拓学作业迁移学习,促进学习反思与实践创新,应用深化。一张小小“作业单”成了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路线图,成了教师诊断学情、指导学习、检验学习效果、拓展学生能力的有效工具。

深化基于学习心理机制的作业设计研究。在严格控制作业量的前提下(控制客观),如果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够把握住学生的心理,那么,这样的作业设计是可以在“官方”的意志和“民间”的诉求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的,这样的作业设计才能给学生带来深度的学习反馈。因此,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立场展开问卷调查、课堂观察、教师札记研究等系列行动,减少学生重复机械低层次水平的操练,切实提高学生的高层次学习能力。温州市第八中学的“生态作业”、温州初中语文“助学作业”等等,在基于学习心理机制的作业设计方面做出了坚实的探索。

猜你喜欢
温州市科学作业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温州市神鹿种业有限公司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作业
温州市瓯三垟灯具厂
科学拔牙
温州市特色街创建 初见成效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