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2018年1月31日,《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教师队伍建设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全面深化改革阶段。《意见》是新一届党中央深改小组通过的第一个教育文件,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高度,显示了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意见》涉及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教师教育、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教师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以及组织保障等内容。其中,如何深化教师管理体制,直接关系到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老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应成为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重点,而如何提高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则成为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
教师队伍是既要有较高专业水准,又要有较高责任感的专业群体。但在我国,先是按照“将教师等同于国家干部”的思路培养管理,后又将教师等同于一般事业单位人员,而忽视了其专业性以及作为教育者所需的深厚的教育热情,教师教书育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导致现阶段社会对教师提出各种质疑。
长久以来,教师素有“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美誉和要求。不过,伴随时代发展,作为现代人当中的一分子,教师也无法超脱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基本特征。因此,在现阶段,要想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离不开物质生活的保障和相应的物质激励机制。
从长远来看,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是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教师职业吸引力不足以及职业倦怠的最有效也是最迫切的举措。从这一点上来讲,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是当前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着眼点。
一是健全教师工资保障长效机制。事实表明,经济待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职业的社会地位。当前我国教师平均工资水准是参照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准而定的,而地方在具体执行这项工资政策的过程中,主要考虑了基本工资部分,而同样作为薪酬部分的津补贴、奖金以及作为工资待遇补充部分的社会福利待遇等并没有考虑进去。因此,虽然国家先后于1987年、2009年(限于义务教育阶段)、2016年连续三次对中小学教师(包括幼儿园)现行基本工资标准提高了10%,但一旦综合各项收入,教师的综合收入就偏低。这是造成教师职业吸引力不高的主要原因。基于这一现实,《意见》提出要健全教师工资保障长效机制,具体将建立教师工资水平与公务员基本工资、津补贴、奖金同步调整的联动机制,以确保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
二是调整完善教师绩效工资政策。目前,我国的绩效工资制度设计过于依赖单一的绩效考核模式,导致绩效工资的激励效果并不明显。综合考虑绩效、晋升、教龄以及政策福利等因素,可以通过系统设计,发挥整体效用。今后需要淡化单一以提高工资为导向的具有竞争性、短期性的绩效薪酬制度,探索实施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的薪酬制度,即重新设计工资结构,探索构建集绩效、晋升、教龄以及政策性补贴为一体的综合化教师工资结构体系,并进一步探索将能力、职责、业绩通过合适的考核评价方法反映到工资待遇当中,真正构建起适合教师职业特点的工资激励机制。
三是对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助,中央财政适当扩大奖补范围。好的待遇才能让乡村教师安心扎根乡村,并致力于乡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实行由中央财政负担乡村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改革实践经验。基于我国国情以及地方实际,现阶段,应该明确我国乡村义务教育教师工资,由中央财政给予适当的补助。为保证补助政策的合理性,要进一步明确乡村教师补助的范围、标准和对象。具体在保持现有的实施艰苦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津贴补助以及实施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基础上,将补助范围覆盖到全国所有在艰苦贫困地区工作的乡村教师,对还不属于前期补助范围内的艰苦贫困地区的乡村教师实施合理的补助。
四是加快建设乡村教师周转房。教师周转房建设关系到城乡教师交流、乡村教师的补充及职业的稳定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事关重大,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切实依据相关法规政策贯彻落实。在加快建设周转房的同时,要调动县、乡两级政府的积极性,为乡村教师在城镇购买住房提供优惠,有条件的地方可为乡村教师在城镇建立教师小区。要采取多方举措,切实解决困扰乡村教师生活的现实问题,使其无后顾之忧。
五是关心全体教师身心健康,政府要为教师提供定期免费体检。身心健康保障是教师作为一名公职人员应该享受的最基本待遇。伴随新课改深入,教师工作量明显在加大。虽然有法定的寒暑假,但由于培训、教研等任务,教师得不到完整的休息调整,教师的身心健康并不乐观。教师身心健康直接影响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尤其在中小学,教师一句不适当的批评甚至可能让学生留下终生阴影。关心教师身心健康,并将之作为教师应有的福利待遇是当前迫切需要着手解决的现实问题。《意见》明确提出,政府要关心全体教师身心健康,为教师提供定期免费体检;要统一组织和管理教师定期免费体检,并就必须检查的项目做出统一的规定。
教育首先是政府行为,而政府行为需以当前教育法律法规制度为依据。保障政府行为的合理性、有效性,需要用刚性制度来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待遇的有效落实。
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意见》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领导,实行一把手负责制。要建立教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党委常委会决策。在具体落实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政策过程中,按照地方公共事业由地方主要领导人负主要责任的原则,国家应对不能落实教师工资福利待遇的地方负责人实施问责制,地方各级政府也建立相应的问责制。
强化经费保障。《意见》指出,各级政府要强化经费保障,加大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一方面,新增财政经费要优先用于教师队伍建设,另一方面,教师队伍建设专项经费增长幅度要高于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幅度,教育投入重点应放到教师专业发展和改善教师生活待遇等方面。
开展考核督查。一方面国家要建立教师队伍建设考核标准,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各级党委和政府督查部门要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年度重点督查项目,公开督查结果。在具体督查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政策落实情况时,国家要设立专门的督查项目或机构,督促地方根据当地实际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当地居民消费水平,适时合理提升中小学教师最低工资标准。地方各级政府也要相应地设立相关督查项目,督促相关部门依法确实保障教师法定的工资福利待遇。
经济待遇是保障,社会地位是荣誉。《意见》不仅明确了当前教师经济待遇的各项具体改进策略,同时明确提出了提升教师社会地位、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的改革策略。具体有建立教师荣誉制度,依法保障教师在办学治校中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通过待遇保障和地位提升,切实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持续不断地补充到教师队伍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