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杰
(吉林市中心医院消化科,吉林 吉林 132011)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症较多,而且临床病死率较高。据报道,患者5年生存率只占14%,尤其是病毒活跃复制患者的病死率较高[1]。拉米夫定属于脱氧苷抗病毒药物,改善患者肝功能效果明显,不过,长期应用拉米夫定会出现病毒变异和耐药性,一旦停药还会反复发作[2]。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拉米夫定应用同时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取得理想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7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72例研究对象均符合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诊断标准。排除了严重黄疸和上消化道出血等疾病,严重心脏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肝炎病毒及肝癌等病毒感染性疾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72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男22例,女14例;年龄32~72岁,平均(48.5±6.8)岁;有18例患者合并腹腔积液,20例患者总胆红素<34.3μmol/L;观察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31~72岁,平均(47.9±7.0)岁;有17例患者合并腹腔积液,21例患者总胆红素<34.3 μmol/L;两组基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保肝、利尿等治疗措施,对照组患者仅应用拉米夫定(国药准字:H20123047,生产企业:山东潍坊制药厂有限公司)治疗,每日口服药量为100 mg,观察组在拉米夫定治疗基础上联合阿德福韦酯(国药准字:H20070123,生产企业: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治疗,拉米夫定用药量与对照组相同,阿德福韦酯每日口服药量为10 mg。经过3个月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肝功能、出凝血时间、不良反应等情况。
1.3 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肝功能、出凝血时间等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对比两组肝功能、出凝血时间:经过3个月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出凝血时间均有改善,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肝功能、出凝血时间(x-±s)
2.2 对比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经过3个月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见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是临床常见并发症的一种,乙型肝炎病毒呈阳性,所以,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临床治疗较难,主要是选择抗病毒的治疗方式,通过对病毒复制的控制,改善患者的肝功能[3]。研究发现[4],应用拉米夫定进行抗病毒治疗能缓解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疾病进展,还能降低肝癌发生率。仅应用拉米夫定治疗,临床耐药性较高,而且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所以,将拉米夫定应用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治疗时要增加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是胞嘧啶核苷类似物,可以对病毒复制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降低患者病毒载量,从而减轻患者肝脏的损害程度,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不过,拉米夫定如果长期用药会引起病毒耐药性突变,使患者病情出现反复,有些患者病情还会持续恶化。而阿德福韦酯属于单磷酸腺苷,是一种无环核苷类似物,经细胞内向阿德福韦二磷酸盐进行转化,从而使聚合梅活性得到有效抑制,对病毒复制起到抑制效果。阿德福韦酯对病毒抵抗作用与拉米夫定相比,更为缓解,但是作用更为持久,而且发生耐药率情况不高。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过3个月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出凝血时间均有改善,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与他人研究结果一致[5]。可见,阿德福韦酯可以对拉米夫定的耐药变异复制起到抑制作用,联合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能使抗病毒治疗效果得到提高,还能避免乙型肝炎病毒出现基因变异,从而避免发生耐药。
综上,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效果理想,而且安全性较高,适宜推广应用。
[1] 赵立新,卢天虎,庄海,等.回顾性分析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35(4):91-93.
[2] 贾红宇,马葵芬,吕国才,等.初始拉米夫定联合阿德韦酯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乙肝肝硬化疗效比较[J].中国药学杂志,2012,47(18):1453-1456.
[3] 何敬堂.初始应用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联合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和安全性[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5):60-63.
[4] 王瑶芬.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Meta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4,23(2):188.
[5] 翟爱荣.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22):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