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堂教学中,时时会生成新的课堂资源,即动态生成资源。动态生成资源包括学生的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无论是言语,还是行为、情绪,都是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资源。面对这些生成性的教学资源,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教育经验和智慧及时捕捉,并及时加以思考和反思,将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增长教育智慧,提升教学能力。
关键词:教学能力;捕捉;课堂信息;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时时会生成新的课堂资源,即动态生成资源。动态生成资源包括学生的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无论是言语,还是行为、情绪,都是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资源。面对这些生成性的教学资源,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教育经验和智慧及时捕捉,并及时加以思考和反思,将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增长教育智慧,提升教学能力。
下面以《分数初步认识》中的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教学环节为例,谈一谈教师如何结合课堂进行有效的捕捉信息和及时的反思。
《分数初步认识》一课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对数的认识停留在整数基础上,在比较分数大小时,也是整数比较大小的思路。因此授课借助学生已有知识通过形象直观的演示比较分数的大小,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本质上说,学生是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包括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去建构对数学的理解。因此,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尤为重要。
一、初次实践
(一)学生折出大小不同的几分之一:学生用两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折出了不同的几分之一;学生用相同的图形折出了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
(二)比较学生折出分数的大小:学生通过观察很快发现二分之一大于四分之一。
(三)学生尝试总结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有学生发现: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教师追问原因。
学生:在相同的正方形中,二分之一分的份数少,四分之一分的份多,所以二分之一的一份比四分之一的一份大。
同学们表示赞同。
(四)课后反思。捕捉到的信息:
1.学生兴趣不高。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数大小方法时,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引导—点播—发现,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都不高。
2.教师反思:当学生有能力自主获得新问题解决思路时,教师是否还有必要进行思路引导?
3.进而思考解决。理论上我们总是在说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实际教学中教师总是不够放手。就本教学环节是教师的引导占用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影响了学生思维的深度。
于是,该教师调整了教学策略。
二、第二次实践
(一)直接抛出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认识了几分之一后,教师直接出示了一组分数大小比较的题目:
八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六分之一;七分之一()二分之一;九分之一()五分之一
(二)学生一一汇报想法:
生1:八分之一大; 生2:三分之一大。
同学们争着喊:八分之一大!三分之一大!教师不急于干预,分别让学生说出理由。
(三)学生组内交流想法。学生兴趣盎然,纷纷行动起来,参与率100%。
(四)学生再次汇报讨论结果:
生1: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折出八分之一和三分之一,然后进行比较,从图上看正方形的八分之一明显小于与它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的三分之一。
师:从图上观察直观告诉我们谁大谁小,很好!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2:因为折8份中的一份比折3份中的一份小。
师:从折出的份数中数出了分得份数多的,每一份反而小,也很棒!
师:刚才说八分之一大的同学是怎么想的?
生3:老师我原以为8比3大,所以就觉得八分之一比三分之一大,现在我明白了,同意前两个同学说的。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没有
师:那你们现在能判断剩下的三组分数的大小吗?
生:能(信心十足)
(五)學生在经历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分享交流的过程中获得了一致的意见,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顺利完成分数比较大小的题目。
(六)调整后再反思
通过情境创设——独立思考——交流协商分享——形成共识系列活动串,要解决的问题(知识目标)很明确,教师采取放手让学生经理思考、交流、分享等学习过程,三维目标达成度相对较高。第二次教学策略的调整,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大大增强,教师得出了这样的认识:一是创设跳一跳够得着的问题解决情境,有利于兴趣的激发。第一次教学中,教师一步步引导使问题变得简单,大部分学生感受学习乏味,造成不愿意参与,而第二次教师直接把若干组分数比较大小的问题抛给学生,再加上教师设立的小陷阱,先让学生不假思索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运用了学生的负迁移,大部分学生会受整数大小比较思维的影响,会想当然地认为分母大的分数大,而一定会有学生会有一部分学生认识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这样产生争论,大大的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二是当学生有了解决问题的欲望时,他们的思维异常活跃,解决的思路也会很开阔。因为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三是学生在共同解决问题时,自然结成了学习共同体,他们会互相启发,互相分享思考的成果。四是两种不同的观点激发了学生好胜心,在好胜心的驱使下学生努力寻找问题的根据。五是展示集体的智慧学生更有自豪感。
教师在两次教学的尝试中,充分感受到了教学策略不同,教学效果也完全不同,因此,教学中如果我们总是善于捕捉每节课中的信息,并及时地把这些信息加以整理、分析、思考、总结,并争取在下节课中进行调整、改进,这时,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将不断提升,教师也将顺利走上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蔡雪娥.妙用动态生成,打造精彩课堂———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有效利用.文理导航,2018,02.
[2]柯惠玲.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进行教学能力提升.考试周刊,2017,12,05.
[3]安翠霞.试论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中华少年,2018,02,10.
作者简介:芦春艳 (1971.11~),女 , 河北保定人,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