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琴
摘要:小学数学从最基本的阿拉伯数字开始,渐渐过渡到计算,然后向应用题、符合运算迈进,越到高年级,课程就越深,且难度日益增大。如果不从小学一年级扎实打好基础,后面学习起来就会吃力。本文从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基础;读题;思考;讲解;练习;评改
数学课堂是教师向学生进行教育、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形式,是使学生掌握系统、全面的数学基础知识,形成数学思维,达成数学解题技巧的过程。在数学课堂上,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是主体。老师要做数学知识的引领者、传授者,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的开展数学教学工作。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老师引领学生读题
数学课堂上的“读题”,与语文课堂“朗读课文”有一定的区别。数学读题,既可以老师先带领同学们大声读一遍题目,目的是让同学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能够把精力投放到数学习题当中来。这里的“读题”,也可以分为“朗读”和“阅读”,老师先带领所有同学朗读一遍,然后问大家弄懂题目的意思没有?弄懂了就要大家静下心来仔细思考,然后再独立去做。
如果朗读数学题目没有达到效果,学生依然没有弄明白题目的意思,那么就要学生全部安静下来,仔细去阅读题目,多在内心阅读,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做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数学课程中,低年级的简单计算题或运算题,读一遍就容易理解其意思,但对较为复杂的应用题,有时就需要反复去读,去琢磨其中的意思。数学知识需要理解记忆,尤其是定理、公式、换算单位等,需要精读,靠死记硬背肯定行不通。
二、老师启发学生思考
学会思考,具备独立的思考能力是学好数学课的前提。对于才接触数学课程的小学生来说,有些学生不知道如何去思考?碰到稍微难一点的题目,就大脑一片空白,茫然不知所措。尤其是面对转了几个弯的数學应用题,他们就害怕起来,有时干脆就不管不问了。
老师在课堂上要采用循循善诱的引导方法,先从简单的题目入手,培养学生思考的兴趣和能力,只要学生建立起了经常思考的习惯,遇到问题自然而然思考起来,长此以往,思考素养就渐渐养成了。
对高年级的分数混合运算法,学生有时容易搞混淆,有些学困生不知道如何把分母化为相同的分数,这时就要启发学生找这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相同的最小公倍数就是他们的分母,通分后再进行加减运算,就顺利地算出了答案。
三、老师引领学生讨论
数学课堂上,老师要放手让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可进行分组讨论赛。老师在黑板上布置一个题目,然后规定多少时间必须算出来。把全班同学分成三到四个小组,然后每个小组进行充分讨论,解题后再选派代表公布答案,看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好。
老师布置的作业,可以同时布置两种:一种是难度适中的,能够充分结合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另一种是难度较大的,主要是针对数学成绩好的那部分学生。老师可做简单的提示,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不懂的地方互相问询对方,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所有同学参与的积极性,从而迅速在大脑中发挥思考,达到对题目的理解和运用。
学生讨论数学题目的内容应尽量引入学生身边的,熟知的事情,从中挖掘出理性的、本质的数学知识,再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讨论的方式可以可以有同桌议、小组议、师生议,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纵横交错,多层次的信息传递,以拓宽数学思路,共同提高数学成绩。
四、老师重点讲解难题
小学数学首先是把基础打牢,只要学生的基本知识牢固了,教师剩下的任务就是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解题能力,启发他们挑战难度较大的题目,尤其是数学综合运算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讲课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讲解难题要抓住时机、抓住问题的关键,在学生广泛讨论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讲,重点讲解那些议而未决的难题。让学生在读题、思考、讨论的过程中,抓住那些地方容易生疑、哪些地方容易卡壳,教师要凭教学经验,凭借对教材和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在课前作好充分准备,这样才能讲到点子上。既要精讲,也要引导、点拨、归纳、总结,从而让数学课堂受到画龙点睛之功效。
五、老师训练学生练习
无论学生的数学成绩是否好、坏,都离不开大量习题的“练习”,只有勤于做题、解题,才能让学生强化理解、记忆,加深对所学过的数学知识的印象,从而牢记在心。学生做数学练习题,要从最基础、最容易的题目开始,逐渐向难度较深的题目过渡,在循序渐进中通过大量练习,筑牢数学知识的根基。
数学练习时用来进一步消化、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主要环节,练习的设计应做到结合课本知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达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作用。
同时,老师对习题的布置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结合课本和学生情况,对题目进行甄选,以求每个题目都能够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提升。
六、老师精心评改作业
老师对待学生的作业,一定要用心去改,且要精心打上自己的评语,重在鼓励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这里的“评”,即指老师对学生作业的评比、评论、评价,意在激发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的作业。“改”,即指老师对学生做错的作业进行更正或改正,指出错在哪里?原因是什么?以鼓励为主,委婉批评为辅,让学生引起深刻教训,下次作业时加以改正。
数学作业要结合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要点,关注教学的容量、密度、难度,思考教学的方法和形式,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对数学产生较大的兴趣。为扭转“厌学”和减轻“学业负担”,教师要积极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同时,作业要细分为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学期作业等,让作业起到巩固数学知识的目的。
评改作业也可采取当场评改的办法,对成绩稍差的学困生,单独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一要积极肯定学生的成绩,尤其是具有创造意识的答案;二要讲清楚带普遍性的错,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启发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办法。让学生的作业消化在每个单元结束之后,也不让学生留下作业的欠账,长期坚持下去,通过作业的反复训练,学生数学成绩会慢慢取得显著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