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帅
摘 要:视觉诗歌打破传统诗歌的书写规则,利用字母的大小写、空格、标点符号等书写格式方面的变异来强调主题意义,表达和抒发思想感情,或是利用诗行或诗节,组成图形,通过图形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刺激,结合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共同制造意象,打动读者。作为英语诗歌的一种类型,视觉诗歌反映了英美文化及审美观,并且越来越多地引起读者与批评家的重视和研究兴趣。本文通过转喻理论解释视觉诗中的图案的转喻现象,从而分析其对于视觉诗主题表达的作用。本文以视觉诗中是否包含图案为标准,将视觉诗分为三类:有图案有完整句子,无图案,有图案无完整句子,通过分析文章中的转喻得出:(1)文章中的转喻都是通过文字本身的内涵与文字所构成的图形相结合来完成的。(2)图形转喻对于有图案无完整句子的视觉诗仅仅是帮助其构成其观赏价值,图形转喻对于有图案有完整句子的视觉诗结合文本使视觉诗的主题凸显,一目了然,并且和文字一起共同构成其文章的主题,而由于无图案的视觉诗不包含图案,其图形模态也就无从谈起,所以图形转喻对于其主题表达的意义也就无从谈起了。
关键词:视觉诗 隐喻 转喻
一、引言
作为一种变异的语言现象,视觉诗歌自诞生之日起就颇受争议,但国内外学者对它的研究热情却持续不减,过去的研究者从修辞学、符号学、诠释学、语篇衔接等方面对视觉诗歌进行了多维度的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语言只是认知建构过程中的冰山一角,仅对语言本身进行描写和分析已不能满足语言研究的要求,语言研究的落脚点应该从认知的角度来进行,本文将从转喻的角度对视觉诗中图形模态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对于诗歌思想表达的意义。
二、视觉诗的定义
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文体,诗歌是诗人用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来创作的,在诗歌的创作过程中,诗人通常会通过各种丰富的语言工具及其语言所包含的各种文体手段如音韵、格律、意象、比喻、象征等来表现自己的思想,诗歌通常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外表相对规整,然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诗歌在语言运用上又有很大的自由性,作为一种特殊的变异类型,视觉诗歌指的是通过书写、排字、版面设计、印刷等手段,使得诗歌在外形方面发生变异,形成某种图像的诗歌,因此,视觉诗歌又称语相诗或图像诗,是具象诗的一种。
三、视觉诗的模态划分
各类视觉诗不外乎是在创造各类篇形、段落、诗形、行形或字形,而诗人创作各类“形”时所使用的工具不外乎文字、标点符号及其他符号形式。创造的结果或许是具体的物像、可辨别的图案,或是激发联想的特殊标示。
Bernsen指出,多模态表达可以分解为同时表达意义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模态(Bersen,2002)。张旭红在视觉诗“me up at does”的多模态意义构建中指出,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意义在于它可以将语言和其他相关的意义资源整合起来。视觉诗歌的多模态文体分析可按照如下3个步骤进行:模态分解→单模态意义的构建→多模态意义的整合。
一个模态即一个符号系统,借助一个特定的感知过程而被识解。人类可以感知多种隶属不同模态的符号系统,包括图像符号、书写符号、口语符号、手势、声音、音乐、气味、味道、触觉。而大部分视觉诗同时包含图像符号和书写符号,因此我们认为视觉诗具有两个模态,根据张旭红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我们可以将视觉诗的图形模态单独研究。
四、视觉诗的类型及其图形转喻探究
英语诗歌中的“突出”主要体现在语音、节奏、句法、词汇等各种语言方面的变异和过渡规则,而本文则集中探讨其中一种模式的“突出”,即诗歌外观上的“突出”。诗歌属于韵文,它不同于散文,本身有着严格的传统书写规范。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一些作家为了顺应时代的潮流,创造出新颖的表现形式,来反映一种新的思想和新的精神,尤其在现代主义的旗帜下,作家不愿受传统书写规范的束缚,大胆突破传统模式,力求创新立异,实验各种新奇的表现手法。一些现代派诗人通过书写、排字、版面设计、印刷等手段,使诗歌的外形方面产生了变异,也称“语象变异”(Graphological deviation),还有人巧妙地将诗节设计成相应的图形,来帮助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增加作品的表现力,使诗歌的外观和主题合为一体,相互说明,相互表现,这样也就产生了一种特殊类型的诗歌,我们可以将其称为视觉诗歌(Visual poetry)。本文着重探讨视觉诗的图形模态对于其主题表达的作用,因此根据诗歌中是否具有图像这一标准,将视觉诗分为三类。
1.无图像的视觉诗
无图像的视觉诗主要是指作家通过突破传统诗歌的诗行、诗节等书写要求,改变语言符号的使用,如大小写、标点符号、移行和空格的处理、单词的随意纠合。美国的现代派诗人卡明斯(e.e.comings)和威廉姆斯(William carol williams)就以书写方面的别具一格而著称。比如他们经常不遵守传统诗歌每一行第一个字母都要大写的习俗,有时整首诗都没有大写。卡明斯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要小写,并经常被不知内情的人误认为是打印错误。对于卡明斯来说,字母的大小写、空格和标点符号已经成为表达的工具,而不仅仅是根据排字习俗所使用的标记符号(Leech 1983)。由于书写变异这一分类,没有较明显的图形出现,因此认为书写变异这一类不具有图形模态,所以书写变异这一类视觉诗的图形转喻也就无从谈起了。
2.有图像无完整句子的视觉诗
尽管诗歌最早的形式是口头吟唱,但有些诗却纯粹是用来观赏,而不是用来聆听的,因此它的外形尤为重要。玛利·伊琳·琐尔特(mary ellen solt)所作的Lilac(紫丁香,图一)就是一首纯粹的图案诗,全诗用Lilac这个单词的五个字母的不同字体,分别组合成一朵朵形态各异的小花,再用这些小花组合成一朵丁香花的图案。由于该诗除了这一个单词之外再无其他语言成分,因此除了它的巧妙构图,我们也无法赋予其更多的意义。然而尽管如此,作为单词组合成的图形,之所以具有观赏性,是因为其所组成的图案,具有花的形状,通过花的形状将其用来代指花,是转喻中的用形状来代替花的整体。而其中花的形状则是由lilac这个单词组成的,这样就通过单词将花的种类限定为紫丁香,与图像转喻共同表现出紫丁香。除此之外,约翰·浩蓝德(John holander)的诗《自然之州》(A State of Nature)在描寫当地人对纽约的感受时将诗的外形巧妙地设计成了纽约州的地图形状,是我们对这个州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别具一格。椎帕(R.Draper)的诗“打靶练习”(Target practice,图二)则更具特色。它可以被看作一首典型的具有图形效果的诗,有人甚至不认为这是一首诗,因为它的外形就是个圆盘形的图案。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该图案完全是由反复出现的四个独立的单词构成的。这四个单词分别占据了四个同心圆的一个层次,并共同构成一个圆形靶子的形状。单词由外到内依次是伤(wound)、跛(cripple)、残(main)和亡(death),伤害的严重程度也依次递增,就如同我们射击打靶,十环的靶心是我们的目标,象征敌人的要害部位——心脏。如能击中敌人的心脏,就可一枪毙命。那么逐渐向外延伸的九环、八环、七环尽管不是最理想的目标,但如能命中,在战场上也能起到伤害敌人、削弱对方战斗力的作用。在这个图像中,wound、cripple、main、death四个圆环图像,而这四个单词,通过表达的伤害程度,使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了靶子,从而完成了意义的投射,通过这两种形式结合起来,完成了靶子这一意象的转喻,即用靶子这一图像代指靶子。然而尽管以上几首诗中,都是通过图像与文字的结合完成转喻意义的表达,因为这种诗本身便是用来观赏,而其用于观赏的图形则是通过转喻构成的,因此,图形转喻赋予了此类诗外形,从而构成了其观赏价值。
3.有图像有完整句子
大多数视觉诗歌都属于第三类,既具有图像又有完整的句子。此类诗歌,主要通过语言文字的外形组合成某种图像,其不仅具有观赏价值,同时,完整的句子也使其可以表达更多的意义。本文将以威廉姆斯的诗 Red Barrow为例,探讨图形模态对于此类视觉诗的主题表达的作用。
威廉姆斯(Williams)是另一位偏爱使用视觉效果的美国现代诗人。他的诗Red Barrow(《红色手推车》)就是一首视觉诗,诗中的简单文字构了三个意象:被描写成红色的“手推车”、限定性短语“雨水带来的晶莹”,和作为对比的“白色的鸡”。
全诗由一个完整的句子构成,分为四个诗节,没有大写字母和标点符号。除了文字表达的意象之外,每一个诗节恰巧都是一辆手推车的形状。手推车的形状,通过与诗中的句子联系,使得读者将这一形状与手推车本身联系到一起。诗中文字内容的强调与诗歌所组成的图形完成了手推车图形,是手推车由图形到整体的转喻。尽管诗人并没有说明究竟什么取决于这辆红色的手推车,但反复出现的手推车图形和句子的直接表达却都明白无误地突出了它的形象,强调了它的重要性。在这里,句法意义和图形相结合表达了作者想要表现的手推车的主题,也加深了读者对诗歌主题的印象。
五、结语
视觉诗,根据其中是否包含图像可以分为三类:无图像、有图像无完整句子、有图像有完整句子。通过对视觉诗中的转喻分析,笔者发现,视觉诗中的转喻是通过文字与图像共同完成的,轉喻对于有图像无完整句子的诗构成了其观赏价值,对于有图像有文字的视觉诗突出了其主题,并与文字相结合,共同表现诗歌的主题。
参考文献:
[1] Bernsen N.O. Multimodality in Language and Speech Systems from Theory to Design Support Tools [A]. In B. Granstrom. B. House. D.&Karlsson.; L(eds). Multimodality in Language and Speech Systems. Paris. Kr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002.
[2] Leech. G. A. Linguistic Guide to English Poetry[M].New York: Longman,1983.
[3] 包向飞.“看”视觉诗的意义——以吕姆的视觉诗Licht为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2):123-126.
[4] 童明.美国文学简史[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
[5] 刘先清,文旭.图形——背景视觉的视觉诗歌研究[J].外语教学,2014(3).
[6] 刘煜.视觉诗歌的文体分析[J].外语教学,2016(2).
[7] 魏纪东,董礼扬.篇章隐喻生成机制的图像性新解[J].外语教学,2012(4).
[8] 于学勇.卡明斯视觉诗语相隐喻的解读[J].中国外语,2008(4).
[9] 张旭红.视觉诗Me up at does的多模态意义构建[J].外语学刊,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