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教学中推行探究式方法,而开展探究学习的关键就是设计探究问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探究问题是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中详细分析认知过程中设计小学数学探究问题的措施,以供借鉴。
关键词:认知过程;小学数学;设计问题
随着小学推行素质教育及深化改革,探究教学法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小学数学教学要在全面掌握正确探究方法的基础上,设计相关针对性的问题,有效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一、 联系实际,设计有效问题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可以联系生活设计问题,在帮助小学生掌握课堂知识的同时,还能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大有益处。
例如,在学习认识物体形状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些常见物体图片,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并要求学生将图片上的物体名称和对应形状标注出来,等图片展示完毕后,将学生的答案收集起来,比比看谁知道的最多,写得最准确,对于这些学生予以适当奖励,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对事物的观察力。
在学习测量知识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测量数学课本、铅笔、课桌的长度,并将数据进行统计,进行评比,看哪一组同学测量的最为准确。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这类竞争性较强的游戏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对于知识点的记忆和掌握也有很大帮助,能有效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二、 代数问题,逐步渗透方法
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可以与相关解题方法相联系,通过问题逐步渗透相关意识,为后期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代数法,指的是将问题中所求的数(量)用字母(未知数)替代,再将其与已知数同样参与列式,经过计算获得未知数的方式。小学数学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逐步渗透代数意识。
如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本身具有10以内加减运算的基础,出现2+()=10计算很有价值,学生可以意识到()代表一个数,逐步渗透字母实现数的启蒙。
老师:同学们,你们怎么看?
学生A:盒子中已经有2个,再放入8个就是10。
学生B:2和8组成10,应该将8填入()中。
教师教学时会产生以上解法,学生A依据图数计算,思考更加直观,学生B根据数的组成计算。学生C的想法,如果继续选择一个数加另一个数的方法,依然属于算术范畴,只有学生意识到2+()=10看成整体,利用等式性质,逐步变形为()=10-2,()=8,实现培养代数思维的目的。
三、 注意时间,控制问题难度
在提问时,教师要注意两点把控,(1)问题的难度要适中,不能过于简单,使学生失去动力,但也不能超出学生知识范围,打击学习积极性。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置难度适中的问题。(2)把握文章重点和难点,所提问题必须要与教材内容有关,在体现学生已有知识点时,促使他们继续深入挖掘,以自我学习为主,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在备课时,教学内容要和方式应适当向学生实际情况靠拢,教学有针对性安排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个性化发展。
因为课堂提问所涵盖的内容较为广泛,所以要求提问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因此,合理控制提问时间也是教师所要掌握的提问技巧之一。在实际授课中,许多教师都有所感受,如果课堂提问时间过早,会因为学生没有足够掌握相关知识,给出的答案较为牵强,有凑字数的嫌疑,同时也会打击学生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但如果课堂提问时间太晚,就失去了提问的意义。所以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掌握合理的提问时间。例如,在学习方程式时,教师可以提前要求学生提前预习一些方程式的相关内容,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可以根据预习内容提问,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学习,这样在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的同时,滤清学习思路,更加积极主动进行思考和探讨。
四、 探究问题,注意控制难度
在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将数学知识点直接讲出来,在方便课堂讲解的同时,使课堂难度降低。但这样也会使学生失去对数学问题探索和思考的兴趣,长而久之,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就会降低直至消失。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在课堂讲解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在提问问题时,巧妙地将知识点隐含在问题中,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探索和享受发现的乐趣,使数学课堂学习更加轻松,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如此,在整个探索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更加牢固,获得的数学知识体验更加独特、深刻。
“众数”作为概率与统计部分的主要内容,体现的是在统计分布中有明显集中趋势的数值,体现了统计对象中数据的一般水平。
例如,在数据2、6、7、9、6、4、6中,众数为6,因为6是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而教师在对学生讲解这部分内容时,一定要注意学生的认知特点,低年级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都具有阶段性特征,需要借助直观的、特定的特点才能对概念进行准确理解和掌握;而高年级学生偏向于非直观性的作用和特点进行概念理解和掌握。
因此,教师在进行“众数”概念讲解时:首先,要带领学生对题目进行仔细观察,了解题目要求;其次,了解众数的根本内涵,明确解题方向;再次,根据解题结果进行分析,引导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由教师带领,大家一起将题目答案求解出来。在整个解题过程中,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过程,让他们在思考过程中建立基本的思考模式,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积极探索的能力,从而帮助他们在以后学习中对问题能够有序思考,正确解答。
五、 结语
总而言之,探究性学习过程中问题设计必不可少,只有合理设计问题,才能发挥探究性学习的作用。本文中簡单分析基于认知过程设计小学生探究问题的措施,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共同努力,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为学生后期学习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任亚南.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普童话,2017(28):23.
[2]许荣.关于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思考[J].学苑教育,2017(16):112-114.
[3]张淑彬,薄玉卓.小学数学探究学习误区例谈[J].中华少年,2017(23):78.
[4]罗琴元.渗透数学转化思想培养学生数学探究能力[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3):112-114.
作者简介:戴艺兰,福建省南安市,福建省南安市码头镇码头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