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之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开明宗义,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四大理念之一。这就要求“新课标”的实施者——语文教师们要转变观念,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在语文教学中实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达到探究式学习的目的呢?
关键词:探究学习;存在问题;策略
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研究的认知方式和心理过程进行学习,对语文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究并在探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但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探究式学习还存在一些问题,我将利用情境、激励评价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能问、敢问、善问”,以此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发问能力。
一、 利用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一) 营造氛围,使学生敢于“探究”
就目前语文课堂而言,学生主动提问的现象并不多见。这种沉闷的教学气氛不仅严重影响着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影响着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要在平时的一举一动中帮学生树立自信,使学生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疑就怎么问,从而使学生敢问。
(二) 创设情境,让学生乐于“探究”
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或开放的问题情境,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而且能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因此,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矛盾因素,创设一种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三) 进入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激发探究
学习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既蕴藏着学习的主动性,又有可能消失的可变心理。只有维持学生的这种学习的主动性,才能使学生对文本的探究深入下去,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文本,采用不同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求知,形成积极的探究心理。
(四) 优化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探究乐趣
课文是语言符号的堆积,如果单纯地依靠学生自己是无法体会出课文中的意境的。教师要根据课文提供的丰富形象的语言描绘,将它创设成为一种具体可感的情境,并对一些情境优化,筛选出最适合学生生活体验的情境,并将他们引入情境,让他们在体验中感到乐趣,从而保持思维的敏捷,使他们对文本的探究能不断进行。
(五) 提升情境,使学生促进探究兴趣
学生们通过情境感知文本,但语文探究教学绝不能以此为终点,还要在此过程中,竭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促进他们的思维兴奋点的提升。教师要从文本出发或改变体裁,或转换角度,或引导质疑,或抒发情感,渲染鼓励创造的氛围,在此情此境中,学生的创造性才会易于表现出来。
二、 注重激励评价,巩固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教师应充分发现和肯定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闪光点,挖掘学生身上所蕴藏的潜能,激励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不能以结果的成败论英雄,不管探究的结果如何,只要探究主体是用心去探究发现的,探究热情高涨的学生都应加以鼓励和肯定。评价要重视激励评价并不是所有的评价都是肯定的,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人而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快乐的体验中保持兴趣进行探究式学习。
三、 怎样引导学生“能问、敢问、善问”,提高学生的發问能力
(一) 开放提问时空,让学生“能问”
教师要给予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时间,耐心等待学生思维的结果,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只有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思考时间,才能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去思考,去探究。
(二) 创设质疑环境,让学生“敢问”
1. 情境催生。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能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思考过程,产生一种研究冲动,积极参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
2. 挑战权威。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的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真正得到锻炼,让学生时时处处发现问题,不惟书、不惟上。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小心加以呵护,以极大的耐心和诚心来保护其质疑的积极性。
3. 鼓励质疑。我想“懂了”意思即没有问题,亦即学生成了不求主动获取、被动等待教师给予的知识囊袋。所谓“不懂了”,就是学生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能于无疑处生疑,于肤浅处挖掘深刻。因此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去反思、质疑,学生容易产生一种新的认知需求,形成问题意识。
(三) 授予学习方法,让学生“善问”
学生学习语文主要靠阅读实践,在阅读中理解、体验、积累。学生经过充分阅读,在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基础上,才会把问题问到“点子”上,经过老师的引导进行创新思维,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对一篇课文的阅读,学生会随着对课文的熟悉、理解的加深、思维的发展而发现新的信息,产生新的疑问,迸发创新的火花。在学习结束时,教师如果能让学生谈谈新的发现、新的问题,同样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在敢问、乐问的基础上,不断对学生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让他们想一想再问,深思熟虑后再问,这是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一环,只要教师给予学生问的权利,创设问的氛围,指点问的路子,就能打破“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呆板局面,促进学生积极从事阅读实践,养成主动探究、质疑问难的习惯,从而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孙卉.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J].学生之友(初中版)(下),2011,(02):35.
作者简介:
朱晓霞,陕西省榆林市,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