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群体意识形态安全的现状与问题

2018-03-22 07:06杨建科赵丰艺李昱静
理论导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青年群体主流意识形态国家安全

杨建科 赵丰艺 李昱静

摘 要:调研陕西青年群体的意识形态现状和变化发现,70%~80%的青年认同中国当前主流意识形态,但仍然有近20%的青年了解主流意识形态不够。青年群体内部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和态度存在明显的分化,体制、城乡和学历层次都对青年意识形态产生影响;党政干部、高中生群体普遍能与主流意识形态保持一致,体制外的工人、进城务工人员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较消极。此外,高中生与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呈现出显著差异,随着年龄和受教育时间增加,大学生与主流意识形态偏离的态势值得重视。

关键词:青年群体;陕西省;主流意识形态;国家安全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8)02-0019-08

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领域,是关于人们的价值认同、理想信仰与行为准则的思想观念体系。对于个人来说,意识形态引导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对个人行动有指导性作用;对于集体或者国家而言,意识形态与国家政权在民众中的认可与支持程度息息相关,是进行社会治理与社会整合的必要工具。

当前形势下,国家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1]41在2016年12月7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不断树立学生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2]。中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2015)也明确提出,不仅要重视意识形态工作,还要注意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青年群体的意识形态建设对国家长久安全具有深远意义。正如习近平所讲,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的情况[3]。为此,调查和研究青年群体意识形态安全的现状和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青年群体意識形态安全建设的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意识形态安全的内涵

“意识形态”这一概念起源于法国大革命时期。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都有学者对其进行解释与界定,但总体来说,不同理论中的“意识形态”都离不开“观念”“思想”“价值观”“信仰”等词汇[4]。“意识形态安全”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有学者从具体内涵方面界定意识形态安全[5],也有学者在社会与制度的大背景下定义意识形态安全[6]。综合看,意识形态安全是对特定民族国家主导思想具有稳定性与权威性状态的形容,在我国,主导思想是否占据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流地位,是否得到人们的支持与拥护,核心价值观的地位以及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权威性是主要着力点。我国的主导思想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四个意识”,还有十九大刚刚确定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等成为当前建设社会主义的共同信仰。

为了客观全面地了解当代青年(14-35岁)的意识形态状况,尤其是青年对于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认知及认同程度,反映青年生活的现状与心理状况,增强对青年思想引领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共青团陕西省委支持下,课题组就陕西青年群体关于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形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及个人的理想信仰和价值观等方面开展了调研。

二、调研对象概述

本次思想动态调研针对陕西省青年群体进行,年龄涵盖14到35岁,主要包括中学生、大学生(包括硕士生和博士生)以及在国企、私企、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工作的青年。调查对象有5所大学、2所中学、2所党政机关、1所事业单位、3家国有企业、4家非公企业,共发放问卷1250份,回收问卷1215份,回收率97.2%,其中有效问卷1178份,有效率96.9%,开展面对面焦点小组访谈120人次,覆盖面较广,获得的结论具有代表性。样本基本情况见表1。

本次调研所有有效样本中包括317名党员、637名团员、237名群众,没有其他党派人士;同时城乡比例较为均等,户籍所在地为农村的占49%,城市为51%,群体结构基本合理。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根据调研结果推论陕西省青年思想的总体状况,具有一定程度的可靠性。

三、陕西青年群体思想动态的总体特征

(一)树立崇高理想,坚定政治信仰

1.青年广泛拥护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普遍认同应该树立崇高理想信仰,马克思主义依然是青年们坚定选择的政治信仰。72.1%的青年明确表达了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适合中国国情, 77.7%的青年认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符合我们的发展需求。在姓“资”姓“社”的立场问题上,有47.2%的青年坚持了立场,38.4%的青年认为此问题不重要。这说明,青年群体总体上普遍拥护共产党领导,但仍有少数青年对走资本主义道路有矛盾心理,对坚持共产党作为唯一执政党的普遍认同需要提升。同时,87.8%的青年普遍认同应该树立自己的理想信仰,71.9%的青年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应坚持的政治信仰。在评价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问题上,有46.4%的青年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没有过时,但也有25.8%的青年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已经过时。这反映了青年群体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热情不高,青年主动学习精读马列原著的动力不足。这与中央关于青年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立场、广泛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要求和期望尚有距离。

2.青年群体普遍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奋斗目标,对新一届党中央的治国理念、国策方针充满信心。对于新一届党中央提出的“两个一百年” 目标,即建党一百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国一百周年建成现代化国家,76.1%的青年了解并且给予较高的认可度,只有2.3%的人有些怀疑。对于党和政府提出的方针策略,大部分青年持肯定态度。 对于我国新提出的南海策略,除了5.4%的青年不了解其含义外,73.8%的青年认为比我国以前的南海策略更加自信有力。在反腐敗问题上,73.5%的青年认为党和国家的反腐举措有力、效果显著,这说明青年对党和国家的重大执政策略非常认同并抱有信心。同时仍然有高达72.6%的青年承认我国的腐败问题依然严重、反腐的任务艰巨,68.4%的青年认为存在官员懒政、庸政的问题。青年的认识和中央反复强调的“反腐败永远在路上”,要长期和坚韧坚持反腐的精神高度一致。

3.青年普遍了解并高度认可“四个全面”“经济新常态”“一带一路”等新时期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新战略,认可用“中国梦”凝聚广大人民的共识。对中央出台的各项政策,80%左右的青年对中央的各类重大举措和战略安排有认识,但认知不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程度最高,为93.6%,对党中央的“四个自信”认知程度最低,为73.6%。87.8%的青年认为青年应该树立崇高理想, 82.2%的青年认同“中国梦”就是当前我国的共同理想。但同时,青年对“经济新常态”“一带一路”和“四个自信”的具体内容的了解都不过半,有五分之一的青年基本不知道这些是什么,更多的是停留在听说过的层面(见表2)。这表明,青年群体对中央重大战略举措的深入了解不足,对中央的重大举措和战略安排学习研究不够,认识肤浅,对“四个全面”等的具体内涵、内在系统关系认识不够深入。

从对实现“四个全面”协调推进战略布局的信心看,青年持有的信心程度在不同方面表现不同(见表3)。其中对于“全面小康”有信心的青年比例最高,达到了80.9%,对“全面从严治党”的信心最低,为72.3%,没有信心的比例只有6%。

4.青年普遍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发展的重大作用。超过九成的青年(93.6%)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定的认知,其中63.8%的青年熟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体系,仅有6.4%的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了解。同时,92.4%的青年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发展意义重大,70.6%的青年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发挥了作用(见表4),认知层面和实践层面相差了21.8%,这说明青年还没有完全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自己的思想价值观念以指导自己的生活与行为。

(二)坚信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前景及机遇

1.青年群体普遍认同中央对经济发展 “新常态”的判断和经济转型发展战略,对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前景乐观。对于我国经济的总体态势和发展前景, 72.7%的青年赞同中央对经济新常态的判断,认为地方政府应该积极响应中央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对于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前景,74.4%的青年保持乐观,仅有4.1%的青年对此持消极态度。其中42.7%的青年认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可能陷入困境,25.9%的青年态度中立,10.3%的青年对这个问题感到迷茫,只有25.5%的青年对经济发展态势持积极评价。这说明,青年群体认可中央对经济发展走势的判断和调控,但对经济发展的信心略显不足。

2.青年高度评价国家提出的鼓励“全民创新创业”的新举措,认为“创新创业”能促进经济繁荣,给自身带来发展机遇。77.8%的青年认同大众创新、创业能够促进经济繁荣,80%的青年肯定大众创新的政策导向可以为青年群体发展创业带来重要机遇。在对青年群体职业期望的调查中发现,49.3%的青年选择在体制内就业,把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私企的管理技术人员作为理想的职业选择,而选择自由职业和自己创业的比例为43.1%。这表明,去体制内机关就业和从事技术与管理经营的职业预期与青年群体自我创业的预期在比例上开始走近,这也意味着青年群体创业热情开始显现。

另外,60.8%的青年选择生活存在较大压力,只有11.2%的青年明确表示自己没有压力,69.7%的青年认为自己的生活总体上比较幸福, 5%的青年表明自己没有感到幸福。这说明,青年群体渴望成功和发展,但在竞争的时代对学习、工作生活方面的压力也存在焦虑感。

(三)关注社会现实,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青年普遍能够进行正确的社会观察,大部分青年对敏感政治事件和热点问题有鲜明的立场。61%的青年认为高收入和家庭出身好的孩子拥有更好的教育资源,60.7%的青年认为高收入家庭的孩子有更好的就业机会,20%的青年不认为存在这种不平等现象。77.8%的青年认为中国现在贫富差距严重,72.1%的青年认为“官二代”“富二代”群体对当下社会风气造成了负面影响。根据调查和访谈的结果,网络新媒体是青年获取信息的最主要途径,多数青年认同基于移动互联的新兴媒体是党和国家治理的有效工具。

对于香港“占中”运动,青年群体保持了较多的关注,受访青年中,49.2%认为“占中”是分裂祖国的行为,52.9%认为是参与者受到蛊惑而产生的盲从行为。然而,也有22.1%认为“占中”是参与者自愿自主表达政治立场的行为,16.3%表示“不清楚”。这也表明,少数青年对别有用心的政治运动的本質理解不透,缺乏正确的政治判断,不能清晰地认识事情的本质。

总体来看,调查表明目前陕西省青年思想状况总体较为稳定,他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拥护党的领导,对党和国家的未来发展充满希望。但对大多数问题的思想认知和评价也呈现出70%的规律性特点,即70%以上的青年对坚持党的领导,对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抱有信心,对社会热点等问题持有理性和积极看法。这也说明,少数青年对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和国家重大战略要么不了解,要么没有正确认识,这要求我们要积极应对青年群体思想意识领域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引导和意识形态教育。

四、青年群体意识形态建设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青年群体信仰认同的差异

不同青年群体对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信仰认同有差异。本次调查涉及6类青年群体,调查发现,青年群体总体上积极拥护党的领导,但不同类型的青年群体间还有差异(见表5)。其中高中生群体(80%)、党政機关/事业单位(78.5%)的青年更坚定地支持党的领导,同样,在赞同“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上,高达80%以上的高中生群体和党政事业单位的青年有更高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为了解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们通过“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要坚持的政治信仰”的问题来测量青年的态度(见表6)。结果与前面有一致性,即高中生(75.6%)和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青年(83.1%)认同度很高,大学生群体为73.2%,外来务工青年也达到66%。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和认同的测量,结果与此一致。

可以说,在对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高中生和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青年更能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而大学生和外来务工群体中一部分青年的积极性较弱。究其原因,外来务工青年迫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对现实问题关注较多,较少关注和考虑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调查发现,对国家层面的很多重大目标和战略布局,外来务工群体的了解程度也最低。以核心价值观为例,党政机关青年高达94%知道其内容,而外来务工青年只有29.8%知道内容。这与群体生存环境有关,而务工青年流动性强,接受系统和连续思想教育的机会和条件不充分是其重要原因。数据对比的另一个重要发现就是:同为学生群体,高中生和大学生对意识形态问题态度差异较大。大学生认同度较低的可能原因有二,其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群体有摆脱家庭和师长影响,形成独立接受信息、独立判断和认知社会的倾向。大学校园是各种思潮和各类社会问题争论的高地,各种公知与大V的声音的影响,和对社会问题的批判会影响到青年们的信仰;其二,近几年来,大学校园思想意识的多元化程度越来越高,大量在海外接受教育的回国人员,以及各种人才计划引进的接受西方教育并长期任职海外教育研究、文化传媒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和公共知识分子,他们回国后很多在各行业居重要位置,也越来越多的掌握话语权。这些人士对西方体制和价值观认同度相对较高,他们有的通过网络、报告、著作甚至课堂,表达与主流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不一致的思想、立场和价值观,这也影响了青年学生对意识形态问题的判断。

(二)青年群体政治立场的倾向性

高收入家庭出身的青年政治立场更坚定,是青年政治方向的引领者。从表7可以看出,家庭经济和地位处在较高水平的青年,对生活的幸福体验高于处于中等和较低水平的青年。高收入家庭出身的青年几乎没有不幸福的样本,而低收入家庭出身的青年的不幸福比例为9.4%。

表8结果表明,高收入出身的青年有84.2%认同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低收入青年中只有66.9%的对此认同。对“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应该是我们共同的理想”(见表9)的调查中,家庭收入和出身的高低与青年态度高低呈现出正向关系,高收入家庭青年更加认同。

高收入家庭背景的青年在不同方面都表现出了与中央更加一致的政治立场,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家庭多数是这个社会的成功者和受益者,其职业地位、家庭收入和社会声望都高于社会平均水平。“有恒产者有恒心”,作为既得利益者其希望社会稳定有序,对现存制度的认可与支持也相对较高。在此意义上讲,高收入家庭出身的青年有更高的政治认可度,是青年群体政治方向的引领者。

(三)青年群体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态度

中等家庭出身的青年对社会不公平的容忍度最高,是社会稳定的基石。不同阶层出身的青年在政治态度上的差异,是否会影响到他们对当前国内各种社会问题的态度?对此,我们统计了不同家庭出身的青年群体对贫富差距、腐败、就业与教育不公平的态度,具体结果如表10。

从表10可以看出,几乎所有青年都认同当前中国社会贫富差距和腐败严重,但是比较而言,高收入家庭出身的青年对贫富差距的认同接近90%,分别高于中、低收入家庭出身的82.8%和74.9%。

对腐败严重的认同也与此一致。如表11,家庭地位处在中等的青年对腐败严重的认同度是70.5%,低于高收入家庭青年的100%和低收入家庭青年的76.3%。可以说,家庭地位中等的青年在这两类社会问题上态度最为温和。

事实上,我们也测量了不同家庭地位的青年对就业公平和教育公平、“官二代”“富二代”对中国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态度,结果与上面有相同的发现。我们以父母的教育程度作为社会分层的标准,替代家庭经济社会地位,结果与上面的分析一致。从调查结果可以明确发现,中等收入家庭出身的青年对多种社会不公平问题的评价最为均衡和稳健,对社会不满意的程度最低。可以说作为多数群体的中等家庭地位的青年,他们有更加温和的社会态度,是未来社会稳定的基石。

访谈中我们也发现在贫富差距的态度上,多数青年对此类社会问题做自我努力的归因,这是青年群体理性的表现。其能从自身的努力找原因,而不是只指责社会,认为自身努力就会有期望的回报也展现了青年群体奋斗向上的精神面貌。

同时,青年群体也认为,基层政府对于中央的各项政策执行不力,大家对政策实施效果持担忧的态度,用他们的话说就是“上面的政策再好,下面都变了样子”。这表明,青年群体对中央领导及中央政府的政策、战略有较强的信心,但对中央的信任和期望并不能推及到地方层面,可能因为腐败、懒政、怠政的原因,青年群体对地方政府的信任较低。

从下列数据中也可以看出这个结果(见表12),在对国家大力倡导的“大众創新创业战略”的评价中,大多数青年认同大众创新能促进经济繁荣(77.8%),为青年发展带来机遇(79.9%),这表明青年群体认同和支持国家宏观政策。在对官员的“懒政、庸政”评价中,青年群体(69.9%)对官员的懒政、庸政作风表示了担忧,只有8.4%的青年不同意官员有懒政怠政的作风,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青年对处于执行政策层面的基层政府官员的作风评价。

五、建议

通过多维度的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认为,首先,从意识形态的不同维度看,陕西青年群体的意识形态基本面良好,70%到80%的青年对当前我国主流的意识形态了解和认同。其次,青年群体内部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和态度存在鲜明的差异。基于体制内外、城乡分割和中学生与大学生的结构差异的影响,年轻公务员、高中生,因为体制内和年龄的原因,能与主流意识形态保持高度一致,而体制外的工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却因为体制的分割、出身于底层和生活的艰辛,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态度不积极。再次,高中生与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呈现出显著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加和接受教育程度的加深,大学生越来越与主流意识形态相疏离,这是需要重视的大问题。

十九大报告强调,“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1]19青年是国家的未来,青年的意识形态安全是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保证。而掌握青年群体思想发展的主动权,应从青年群体意识形态建设存在的问题入手。为此,我们应从下面几个维度开展工作:

(一)把青年意识形态教育摆在突出位置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讲到:“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1]42,并要求我们将意识形态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青年学生的情感认同与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此次调查反映出的问题要求我们要高度重视青年教育的极端重要性,探索青年教育的有效路径,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同意识形态安全紧密结合起来,并显著突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二)高度重视大学生和外来务工青年的意识形态引导

我们要根据大学生思想活跃、易变和价值观多样化的特点,加强党委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掌握思想理论教育的主导权和话语权,警惕和防止西方自由主义思潮在高校的影响和传播。针对外来务工青年群体,要根据他们长期流动,没有完整的环境实施思想意识教育工作的特点,通过组建流动团支部、青年之家等形式,以现场传授、相互交流、电影放映、文体活动等适合其群体的活动,将他们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

(三)按照不同青年群体的特点对症下药,倡导正能量

我国相关部门应该对照青年群体对“四个全面”“一带一路”等国家层面政策认知的不同,梳理归纳他们思想意识形成逻辑,依照其生活成长、学习工作、家人朋友、关注重点等差异特征,运用符合各类青年群体思维特点、语言习惯、行事规律的逻辑、事例、素材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困惑,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引导他们了解国家政策,并增强引导关注的针对性、适用性和普遍性,从而不断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参考文献:

[1]《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E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6-12/10/c_1120090838.htm.

[3]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EB/OL].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5-01/19/c_1114051345.htm.

[4]赵兴伟.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2∶16-18.

[5]陈金龙.文化交流与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安全[J].湖湘论坛,2010(4)∶8-11.

[6]王水雄.论制度变迁中的意识形态安全[J].江海学刊,2007(1)∶125-128.[ZK)]

【责任编辑:梁 钧】

猜你喜欢
青年群体主流意识形态国家安全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和对策研究
当下青年群体思想动态的喜与忧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正确引导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对策研究
华人卷入两起涉美“国家安全”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