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军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河北 承德 067000)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党的十九大对教师给予殷切的期望。2018年伊始党中央国务院就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意见特别强调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教师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其不仅要传播知识,还要塑造灵魂、塑造人。其中师德尤其重要,师德规范首要的就是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在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中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与倡导和落实师德规范具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学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就要从引导教师从一言一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师德规范做起,以使教师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
价值观对一个社会十分重要,对培养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重要。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社会,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分必要。到今年,改革开放已经四十年,这四十年来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也不可否认,道德出现滑坡、行为常见失范、文明观念淡漠、价值追求失衡确实令人焦虑。作为一所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取得巨大进展、学校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校园文明建设、文化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大学生文明有礼养成教育也亟待大力加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党中央高度重视文明建设、文化建设,提出在全社会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平、法制;在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中,在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实质就是公民都应该恪守的基本道德规范。这八字基本规范,作为在全社会中肩负传承和引领文化、担负育人重任的高等学校,高校每一位教师和大学生都应该带头落实、切实落实。
教师既要传播知识、教会技能,更要传道。因此教师首先要有高尚师德。师德规范是作为一个人民教师应有的道德标准,应该源于并要高于一般公民的道德规范。因为教师的职业是培养人的职业,高校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以大学生成长、成才为自己的责任。作为教师,首先要言行示范、言传身教,只有这样才能用正能量影响年轻的大学生。2011年教育部和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颁布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核心也是二十四个字——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其后,教育部又颁发了“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特别指出了称为“红七条”的高校教师禁止性行为,既有高线要求,也有底线约束,构成了对高校师德的全面要求。
从中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师德规范是一脉相承的,是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宏观、更简洁、更全面,高校师德规范更具体、更有针对性、更明确。高校教师只有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积极践行,才能真正履行好培养人、教化人的责任。
育人者首先要育己,培育学生首先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要建设好,每个教师对自身的立德树人责任要履行好。而其中的关键是大力倡导每个教师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师德规范。
现在我们都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大学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抓师德规范落地要高度重视教师的思想政治建设。党组织是教师的主心骨,是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师德师风建设的政治核心。抓好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建设首先要从系部党总支、教师党支部和教师党员队伍建设引领做起。把党的要求落实到每个教师党支部和教师党员,突出党的政治建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充分发挥教师党组织凝聚师生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全体教师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敬业修德,争做“四有”好教师。
教师则要自觉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打铁先要自身硬,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坚定的理想信念,要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学、真信,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增强自身的价值判断、选择和塑造能力,带头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高尚师德,教师要努力“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好教师应该是全心全意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教师在学习业务、钻研学术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育人方式方法研究,特别是要积极探索把思想政治工作、立德树人的要求一点一滴地融入教育教学的具体过程中。比如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本专业和课程内容,讲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讲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巨大成就,让大家无形中油然而生“厉害了,我的国”的自豪感。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结合职业规范,把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融入具体操作之中。只有这样,育人才是“实”的。当然,不管什么时候教师自己的一言一行、言传身教都是最好的育人方式,教师不加强对自己的约束和要求就很难做到“德高为师,行为世范”。
只有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抓实了、抓好了,教师对自身的使命、任务、职责清晰了,教书育人的工作、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和师德规范才能自觉去做好,师德师风就会有根本的好转。
实际生活中,真正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落实好师德规范则并不容易。如何让核心价值观落地,关键是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不因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在这方面应该广泛行动、积极实践、形成共识、落小落地。
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怎么让这四组八个字具体化、身边化、可操作化,可以好好分析、总结、传播。比如如何友善,可以明确提出友善的做法,友善的名言,身边的友善小故事等等。在学生生活区、在教室、在专题班会上等,不断积累、融入、发扬光大,核心价值观就一点一点落地了、生根了。
关于友善,可以提出这样的具体要求。比如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友好相处、共同提高;见到老师、同学问声好;进出门口为后边的人扶一下门,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同学之间多多互相关照、亲近和睦;乐于助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真心实意参加自愿服务活动,我自愿,我快乐;敢于道歉,就是在完善自己的人格;乐于宽容,温暖他人,也就是在温暖自己;尊重别人,心存善念,乐于对人敞开心扉,心中常有轻松之感。这些行动的要求把抽象的“善良”具体化了,落在了小处、落在了身边,价值观教育就会成为人们的行动和校园的追求。
关于“善良”方面也有很多的名言,可以宣传、推广。比如法国思想家罗曼罗兰有“谁要是在世界上遇到过一次友爱的心,体会过肝胆相照的境界,谁就是尝到了天上人间的快乐”;大作家契珂夫有“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丽的:面貌、衣裳、心灵、思想”;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有“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前苏联文豪高尔基有“真诚的关心,让人心里那股高兴劲儿就跟清晨的小鸟迎着春天的朝阳一样”;我国清代思想家龚自珍有“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前文联主席巴金有“友情在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等名言警句。他们的话,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读起来贴切而深刻,实际就是对“友善”的生动诠释。
“诚信”也是这样。教师的诚信,首先体现在“良心”上。就是因为教师的职业更多的是个体性行为,备课的功夫、讲课的责任、辅导批改作业的耐心细致都是教师的“诚信”,这是对职业的诚信、对学生的诚信。教师的诚信还体现在学术道德、一言一行的具体工作中。学生的诚信这几年有很多报道,实际大多数学生是注重诚信的,但个别的、有的甚至群体性的不诚信也反映了问题的严重性,比如考试的不诚信(考试作弊)、作业的不诚信(作业抄袭)、评奖的不诚信(材料失真)、借东西的不诚信(借而不还)等等,这些不诚信的具体行为应该逐个解剖、逐类归纳,有正面具体引领、要求,有底线的批评,甚至严厉的处罚。 因此把“诚信”教育具体化为在对待考试、作业等的要求上、具体化为教师的明确引导上,才会让“自觉的诚信”慢慢成为校园的风气、普遍的行为。
总之,学校要大力加强教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师德规范建设,教师要自觉着力提升自己的育人使命感,每个人要把核心价值观和师德规范的要求具体化、形象化、身边化、亲切化,只有这样,通过教师言行的实践,高校和我们的身边就会逐步呈现文明的价值、文明的景象,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校任务、立德树人、全面育人的核心使命才能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N].光明日报,2018-02-03(02).
[2] 杜慧慧.高校教师师德规范分析[J].教育观察月刊,2016(3):1.
[3] 段永清.高校教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3(17):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