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欣 马静 苏孺 李建辉 胡建文
摘 要 MOOC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出现,为高校课程改革带来新形式。如何将MOOC网络课程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构建适合工科专业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当前的研究问题。以所在学校专业课程“功能材料与复合材料概论”为例,探索MOOC背景下适合工科专业课学习的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 MOOC;混合式教学;线上教学;工科专业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18-0097-03
1 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老师站着讲,学生坐着听”的传统模式下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当下学生的需求,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当前信息技术与教育理念的不断融合,使得互联网技术已被成功应用于教育当中,新的网络教育模式“慕课(MOOC)”即是该应用产物之一。所谓MOOC,是英文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开头字母缩写,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意思。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全部通过网络组织完成,突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性,具有自由、开放、自主和交互的特点[1]。然而,一项关于MOOC背景下中国学生学习方式选择的调查结果表明,在现阶段,MOOC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但要想完全取代传统高等教育模式也并不现实[2]。因此,如何在MOOC背景下改进和完善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适合的教学新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是新时期教学改革的关键。
在现阶段,将MOOC和传统高等教育的优势进行深度融合,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Blended Learning)模式,成为当下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必然选择[3]。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出现给传统教学带来巨大的挑战,并且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传统教学。混合式教学将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线上教学进行整合,一方面集合了网络课程教学的优点,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途径;另一方面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科学整合教学资源。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具有学习时间自由、资源丰富的优点,但受学生自学能力的限制,因此需要进行改进,以适应课程改革的发展。
本文通过探索工科專业课与在线课程相结合的方法,以实际教学为例进行阐述,希望能为构建适合专业课的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新模式带来启示。
2 混合式教学在工科院校中的应用现状
无论是传统教学模式,还是新教学模式,都有其优势和劣势[4]。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出现,目的就是把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和在线教学模式的优势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实现优势互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根据课程性质和教学需要不同,高校可以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混合式教学。在国内外,对于混合式教学的研究主要是其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而且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这已经引起国内教育界的广泛关注[5]。
目前,混合式教学大部分应用于公共课(主要是文科类)的教学中,在工科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对于工科专业课,尤其是概论性或导论性的课程,课程设置目的主要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内容相对较多但较简单。在传统课程教学中,一般以教师为中心,通过课堂讲解传授知识。该模式下,一方面教学方法单一,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师生的交流和互动较差,加之内容烦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由于课时有限,并不能最大限度地达到拓宽学生知识面的目的。
目前,MOOC网络平台上已载有一些工科专业的在线课程,且这些课程大都由知名高校教师讲解,课程中相关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在平台上都可以学到,可以领略名校名师的讲课风采。混合式教学将传统课堂教学与在线课程学习相结合,教师让学生在课前的在线学习中完成基本内容的了解和基础知识的学习,这样可以解放课堂时间,课堂上只针对性地解释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并且学生可以通过查阅文献总结、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增强课程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断扩大知识面。
3 MOOC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根据混合式教学策略的构建过程,笔者在本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中的“功能材料与复合材料概论”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具体实现,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该课程主要讲授复合材料和功能材料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制备与加工方法、性能的检测及应用,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系统了解复合材料和功能材料方面的知识,拓宽知识面,为以后从事材料开发、研究、生产和应用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该课程特点是内容简单、信息量大,而且实时性、发展性较强。在进行混合式教学时,具体实施过程分为五步。
课程实施过程的设计 首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制定详细的课程实施过程,具体如图1所示。
选择合适的教学平台 以MOOC为平台,选择与本校“功能材料与复合材料概论”课程相关的在线网络课程——清华大学的“材料学概论”。该课程难度与本校课程的内容接近,深度较浅,涉及面较广,主要目的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各种材料,因此被选为本校课程的线上教学所用课程。然而尽管在线课程与本校课程的内容相近,但仍存在一些差异。因此,首先根据本校课程标准,对在线课程资源进行适当选择、整合或优化,以提供适合学生学习的网络资源及供师生互动交流的讨论空间。
有计划的学生学习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MOOC平台可赋予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形成自主学习、移动学习和团队学习等混合式的学习模式。在本课程中,至少开课三天前通过互联网发布公告,让学生根据公告中的要求,可以单独或组队,通过2~3天的时间进行线上学习观看,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点可进行反复观看。在线上学习期间,还可通过互动空间进行讨论,且在此过程中须有教师的参与,以便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后,教师结合学生线上学习的状态和效果,以及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疑难问题进行总结记录,以待课堂上解决。
开展课堂互动讨论 考虑到课程内容的实时性、发展性较强,力求关注研究前沿,融合时代性、科学性和学术性,因此增加了网上相关资料(如期刊论文等)的查询和学习,开展相关的主题研讨活动,以此辅助混合式教学的开展和实施。选取课程中的“金属基复合材料”“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磁性材料”“纳米材料”等部分内容,开展课堂讨论课。在课前一周布置任务,首先将学生以5~6人/组的形式分组,每组布置不同的题目;然后每组根据所分配的题目进行资料的查阅,并结合网上的学习讨论,最终按一定的要求写一篇相关的论文。课堂上,各组学生对所选的题目进行总结及内容展示,为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监督及学习,展示过程中其余组可提问题或就对方的某些知识点进行研讨交流。研究表明,小组讨论交流更能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广泛思考,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灵活课堂授课方式 在课堂上,教师主要通过协助与帮助的方式,使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教师首先将教学内容系统地讲解一遍,由于学生在课前已经对该部分内容进行了学习,因此在此基础上的讲解速度比传统教学快。学生在网上或资料学习的基础上再听课,效果更好,印象也更深。然后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再通过课堂练习,解决学生的个性化问题,巩固知识点。另外,课堂环节还能够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使教师了解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更好地制订下一步的教学计划。
经过对2013级和2014级学生实施混合式教学改革,体现出明显的教学效果,具体如下:
1)课堂形式多样化,调节了课堂氛围,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学习兴趣及积极性提高,记忆加深;
2)通過网上学习、资料查阅,学生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扩展了知识面;
3)通过分组讨论,学生增强了合作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其对学习时间的规划更合理,增强了学习效果。
4 关于MOOC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的建议
改革传统教学评价方式,坚持学习态度、学习能力、课堂表现、综合素质的综合评价原则,提升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与学习积极性。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课程评价一般包括平时考查(如上课出勤率、课上练习、课后作业等)和期末考试两部分。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可以将学生的课程评价与学生的网上学习、课堂学习及参与程度结合起来,如将网上视频学习时间、网上讨论交流参与度、课堂讨论及表现、每周测试等各项细节数据结合起来。这种多样化、多元化的综合评价方式,可促进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发展。通过合理、公正地对学生进行评价,还可更好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程度,一些不喜欢发言的学生可通过网上讨论参与学习,爱发言的学生可在课堂讨论课上更好地发挥自我。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考虑到学生自学能力和自我管控能力的限制,为便于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监督,便于课程更好地按预期的效果实施,建议应在人数较少的班级优先推行实施,这样更容易操控,并达到更好的效果。在经验丰富充实后,可推广至更多的班级和课程,以真正地实现混合式教学的目的。
5 结语
MOOC给教学理念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基于MOOC资源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可充分运用良好的教育资源,发挥MOOC的潜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高校教学改革。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出现正推动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变,但如何有效地开展混合式教学,是当前需要探索的问题之一。本文以河北科技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中的“功能材料与复合材料概论”课程为例,结合MOOC平台的在线课程,实施了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旨在构建适合工科专业课的混合式教学新模式,以有利于增强工科专业课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郝丹.国内MOOC研究现状的文献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1):42-50.
[2]李明华.MOOCs革命:独立课程市场形成和高等教育世界市场新格局[J].开放教育研究,2013(3):11-29.
[3]金贵朝.MOOC支撑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8-10.
[4]王本陆.关于加强云课程研究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3(12):3-7.
[5]张利辉,李静.基于慕课教学模式的课程建设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24):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