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针推学术流派“五经配伍”治疗小儿脑瘫

2018-03-20 01:39:48邓泽成单生涛谢峥嵘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髓海五经太溪

柯 超,邓泽成,单生涛,唐 玲,谢峥嵘,章 薇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沙 410007)

小儿脑性瘫痪(CP),简称脑瘫[1],其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2],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惊厥、心理行为异常、感知障碍及其他异常[3]。全球脑瘫发病率为1 ‰~5 ‰,我国儿童患病率为1.86 ‰[4],严重危害着儿童的身心健康,同时给无数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压力[5-6]。虽然现代医学对脑瘫的流行病学、病因学、病理学取得较大进展,但是在治疗方式上没有太大突破,仍以各种功能训练为主,只能有限的改善部分症状。

针灸是临床治疗小儿脑瘫的常用方法, 目前针灸治疗该病的选穴多以局部取穴、循经取穴、俞募取穴为主。湖湘五经配伍作为湖湘学术流派的重要学术思想[7],强调以五脏、五经为中心,在五行生克理论的指导下,选取相应的经穴运用特定手段(如针刺、艾灸、推拿等)刺激相应经络,从而调理脏腑阴阳平衡,以达到医治相关疾病的效果。其既注重本经调理,又注重本经相关的子母经、克侮经的调理。故此,选穴也多以本经、子经、母经、我克经、克我经腧穴为主。笔者基于湖湘五经配伍针推学术流派“针经治脏”的学术思想[8-9],通过针五经、调五脏,运用五经配穴法治疗脑瘫,进行早期干预[10],以指导脑瘫临床治疗。

1 病因病机

脑瘫在中医学中属“五迟”“五软”“五硬”“痴呆”“痿证”等范畴。其主要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和后天髓海失养。先天禀赋不足多因父母气血虚弱,后天髓海失养多因产伤或者染疾,故而致骨脉不强,筋肉痿弱。

脑瘫病位在脑,《内经》言:“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藏于头部,颅腔之中,由精气所化生,位于人体的最上部,其外为头面,内为脑髓,是精髓和神明高度汇集之处,为“元神之府”“精明之府”。《灵枢·经脉》言:“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即表明脑髓是新生命的开始。《灵枢·海论》:“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故脑的生理功能与精神活动、感觉运动等生命活动有关。故髓海不足,则会出现意识思维、情志、感觉、运动等方面的异常,从而表现为呆滞、迟钝、痴呆、立迟、行迟、生长发育落后等症状。

2 与相关五脏的关系

2.1 脑瘫与心 《素问·痿论篇》云:“心主身之血脉”,心血不足,则不能供给到各脏腑组织器官,不能充养于脑,则髓海失养故神疲、迟钝等。心主神明,人体各项机能都必须在心神的主宰和调节之下完成。心和脑互为联系[11],为神明之府,一损俱损,脑中之神受到影响会累及心神,反之亦然。正如张锡纯云:“心与脑,原彻上彻下,共为神明之府。一处神明伤,则两处神俱伤。”脑与神明贯通,若心神失常,伤及于脑,则意识、思维、情感等精神活动以及生命活动均会受到损伤。

2.2 脑瘫与脾 中医认为,“脑为髓之海”,而充养髓海的来源之一便在于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物质,脾为“后天之本”,故脾气虚弱,则髓海失养,影响正常发育功能。《素问·痿论》云:“脾主身之肌肉”,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气血无源则筋骨肌肉失于滋养,故而四肢无力、痿废不用。《素问·本病论》有云:“脾为谏议之官,智周出焉”,脾益则智长,脾慢则智短,脾伤则智乱,这也为脑瘫当从脾论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2.3 脑瘫与肾 《幼科发挥》云:“肾之主血,血不足则发不生矣。皆胎禀不足之病也,谓之五软”,《医宗金鉴》云:“小儿五迟之证,多因父母气血虚弱,先天有亏,致儿生下筋骨软弱,行步艰难,齿不速长,坐不能稳,要皆肾气不足之故。”因此肾虚为脑瘫的主要病因。肾藏精,分为先天之精后天之精,先天之精来之于父母的生殖之精,后天之精来自于机体从食物中摄取的水谷精微物质。肾精化肾气,肾气分阴阳,肾阴和肾阳相互资助,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等功能。肾为“先天之本”,主生髓、通于脑[12],故而肾精充足,髓海得以充养,则思维敏捷。肾精充足,则筋骨隆盛,身体矫健。

2.4 脑瘫与肝 肝主藏血,在体合筋,其华在爪,《素问·五脏生成篇》曰:“足受血则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肝血虚弱,则津液亏虚,筋失濡养,出现筋脉拘急、肢体麻木、屈伸不利。肝主疏泄,疏通、畅达全身气机,促进气血津液的运行疏布和脾胃的运化,若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则气机瘀滞、脉络瘀阻,则不能上荣于脑,且脾失运化致髓海失养,而至脑瘫。如此,脑瘫主要病位在脾肾,但与心肝也密切相关[13]。临床治疗中,要重视主脏,也要注意脏腑之间的联系,根据证候、病机灵活运用。

3 针五经,调五脏治疗脑瘫

3.1 从脾论治 针对脑瘫脾气亏虚证,属虚证,主要病位在脾脏,脾与胃在五行中均属土,同居中焦,互为表里,故而共同取穴,首选三阴交、天枢、足三里、梁丘、血海、解溪等健脾益气。

脾,五行属土。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火为土之母,根据“虚则补其母”的原则,当取之母经穴位神门。金为火之子,肺为主气之枢,脾为生气之源,同归太阴经,脾气虚弱,则肺失所养,一身之气不能正常生成,清阳不能上输于脑、气血不能濡养四肢筋骨,故而发病,当取子经穴位太渊。依据五行相克规律,肝气太过或郁结或上逆,木亢则乘土,病及脾胃,故当取太冲疏导肝气。同时,脾与肾为先后天之本,相互资生,相互促进,脾虚不能制水,易致肾水反克,土虚水侮,而导致腰膝酸软等脾肾两虚之证,故取涌泉、太溪等以达脏腑阴阳平衡。

3.2 从肾论治 针对脑瘫肾精不足证、肾气不足证,均属虚证,主要病位在肾脏[14],肾精不足 ,髓海空虚而出现五迟、五软、五硬、失语、痴呆等。故取涌泉、太溪、三阴交等补肾填精。膀胱与肾互为表里,膀胱经从足走头上至巅顶,是主筋所生病者,故取膀胱经穴殷门、委中、承山、昆仑等疏通全身经气。肾,五行属性为水。依据五行相生规律,金为水之母,金水相生,肺主肃降,使津液下输于肾,肾精得以充盈,故而从肺调之,当选太渊。木为水之子,肝肾同源,精血互化,故而肝肾同补,当取三阴交、太冲。依据五行相克规律,心火偏旺,则水火不济,心火反侮肾水,又心藏神,肾藏精,心肾精神互用,同归少阴经,故而泻南补北选取心经神门。同时,肾所藏的先天之精均有赖于脾气运化的水谷之精和其化生的谷气不断充养培育,若中焦土旺,脾土乘肾水,后天不足补充培育先天,故取足三里、天枢、梁丘、血海、解溪等通调脾土。

3.3 从肝论治 针对脑瘫肝风内动证,属本虚标实,主要病位在肝脏,当取太冲平肝熄风;肝胆互为表里,故选阳陵泉、风市疏肝清热。心包经与肝经为同名经,故取心包经络穴内关宁心安神,平肝熄风。

肝,五行属性为木。依据五行相生规律,水为木之母,肝肾同源,肾水充足能涵养肝木;精血同源,肾精充足能化生肝血,故肾精不足则肝血无以化生,筋脉失濡,当滋水涵木,选取太溪、涌泉、三阴交等补肾填精。火为木之子,心神健旺,有助于肝气疏泄,则两者共同维持正常的精神活动,二者相互引动或并存,故选取心经神门。依据五行相克规律,“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木旺乘土,则脾失健运,故取天枢、足三里、梁丘、血海、解溪等实脾土。肝主升发,肺主肃降,若木旺侮金,当刺激太渊使升降调和。

3.4 从心论治 针对脑瘫痰蒙心窍证、热扰神明证,均属实证,心脏功能失调,则人体各项精神活动以及生命活动失常,根据“针经治脏”“五经配伍”和心与小肠相表里、心包与三焦相表里的理论当选本经、心包经和表里经穴位外关、神门、内关、养老穴等宁心安神、豁痰开窍。

心,主要脏腑在心、心包,五行属性为火。依据五行相生规律,木为火之母,肝疏泄有度则利于精神情志,肝经与心包经为同名经,故取太冲助行气活血、化痰开窍。土为火之子,母病及子,故当取足三里、天枢、梁丘、血海、解溪等顾护中焦之土、健脾化痰。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火旺乘肺,肺气壅塞则影响心之行血,进一步加重心血瘀阻之机,故取太渊。火旺反侮水,心肾不交,则水不济火,进一步加重心火,故而取涌泉、太溪、三阴交等滋养肾阴。

4 病案举例

朴某,男,1岁半。刻下:患者轻度斜视、流涎,反应迟缓,手掌握力欠佳,手臂不能抬起,腰背无力不能坐起,下肢无力不能站起,生长发育迟缓,视觉听觉正常,舌淡,苔薄白,指纹淡。辨证:五软(肾精不足)证。针灸取穴:1)局部取穴[15],四神针(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5寸)、脑三针(双脑空和脑户)、颞三针(耳尖直上入发际2寸为第1针,第1针前后各旁开1寸为第2、3针)、智三针(神庭和双本神穴)。2)五经配伍取穴。本经:涌泉、太溪、三阴交。表里经:昆仑、委中、承山、殷门。母经:太渊。子经:太冲。克我经:天枢、梁丘、血海、足三里、解溪。我克经:神门。3)随症配穴:核心肌群无力配以长强、命门、至阳、身柱、大椎、风府、关元、气海、中脘,流涎配颊车,斜视配印堂上0.5寸、左右阳白各上0.5寸等。操作:每周针灸治疗2~3次,治疗前3个月身体速刺不留针,头针留20 min;治疗后期可进行相应交流基本可以配合,全身头针及仰卧位穴位留针20 min,均平补平泻,连续治疗4个月。康复疗法[16]:配合站立、行走等康复训练;嘱家长每日睡前被动运动及捏脊疗法,嘱家长与孩子多交流引导式教育[17]。就诊半年后,症状有所缓解,斜视、流涎基本缓解,反应灵敏,能进行对应的沟通交流,手掌握力较佳,双下肢有力可以在帮助下坐起。

按:本案运用局部腧穴[18]四神针、脑三针、颞三针、智三针以醒神开窍,疏通经气;再选取任督二脉经穴,调整气血,以激发两经经气,调和脏腑,使髓海得以充养。取本经腧穴涌泉、太溪、三阴交等补肾填精;肝肾同源,取之三阴交、太冲肝肾同补;金水相生,故选太渊从肺调之;为防止土乘肾水,取足三里、天枢、梁丘、血海、解溪等通调脾土;为防心火反侮肾水,选取心经神门泻南补北。

5 小结

人体以五脏为中心,生理上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协同、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故五行结构系统处于一个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临床上取穴,以五行理论为指导,明确五经相生和相克的治法治则,运用五经配伍治疗脑瘫,体现了“针经治脏”的湖湘五经配伍学术流派理念。治疗时当注重辨证分型[19]以及本经和其他四经的共同治疗,首先按脏腑病候归类,再依据五行理论制定补泻方案,以调和脏腑气血阴阳,则诸症自除。

猜你喜欢
髓海五经太溪
八旬国医杜健:健脑有四宝
“四书五经”包括哪几部书
勤向窗前读五经
醒狮国学(2019年3期)2019-09-16 04:42:06
温暖手脚
韩碧英“调理髓海”治疗小脑性共济失调经验❋
太溪穴:汩汩溪流归肾水
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立脑为脏的可行性分析
太溪穴 填精壮阳太溪妙 通络安眠堪称奇
中老年健康(2015年7期)2015-05-30 16:33:56
太溪穴:肾脏元气居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