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艳平+尚晶+庞健+张苏+张平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呈上升趋势,农村空巢老人数量也大幅增加,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他们处于弱势地位,养老面临更大的困难。文章以保定市定兴县某村的55岁以上老人为分析对象,通过实地访谈调研、数据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农村空巢老人的现状、原因及需求,从而提出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建议。目的是为了提高农村空巢老人养老质量,增强老人的获得感,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
[DOI]1013939/jcnkizgsc201809102
1引言
“空巢老人”是指:一是无子女的老人;二是子女外出务工谋生,留守在家的老人(包括照料孙辈的老人);三是子女虽在本村,但因相隔一段距离子女无法照顾的老人。近几年,随着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发达地区的福利逐渐辐射到了周边村落地带,许多有志青年纷纷涌向大城市,走上求学创业谋生之路;加之文中所涉及地区经济作物一年两熟,属于季节性种植,劳动力需求短暂,因而越来越多的劳动青年涌入城市,使得本村空巢老人数量增加和老龄化不断加剧,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日渐显著。本次研究以保定市定兴县某村为例,通过调查问卷、谈话等方式,研究了农村空巢老人的现状、原因以及需求。目的是为了提高农村空巢老人的水平,给农村老人更好的生活。本次调查研究中问卷发放123份,收回有效问卷120份。
2空巢老人的养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该村目前约有6300多人,老人约为1200人,占本村人口总数的20%。该村有小型“商品分包—私人承包”的箱包、服装作坊以及小型建筑施工流转队,就业率较高,使得一部分劳动者就业,但剩余劳动力还是涌出。从而导致了老人没有子女依靠的困境和劳动力缺失、经济发展受限的局面。
21经济收入不稳定,贫困程度较高
该村中,农村老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养老。家庭养老的经济来源有务农、子女补给、养老补助和最低生活保障,其中主要经济来源是务农和子女补给。首先,该村经济作物主要是玉米和小麦,一年两熟。村民人均分配土地数量约为一亩,土地利用有效率为百分之百。有劳动力的老人会选择自己种植,反之,会将土地转交子女或租赁他人种植来获取报酬。一般来讲,土地每季的亩产量大多在800~1100斤左右,收益大多在1000~1500元之间。首先,基于天气多变,粮食产量大幅变动,粮价波动不稳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会使得老人的收入存在不稳定性,生活时而宽裕时而紧缩。其次,虽然子女外出打工或工作取得可观收入,但城市消费水平高,压力大,又有孩子抚养,能提供给父母的赡养费用十分微薄且周期不定。
22健康状况不佳,医药负担过重
人在步入老年之后,不仅身体机能和生活自理能力会随之下降,而且应对周围环境的能力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会逐渐增加对他人的依赖性。调查显示(见表1),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身体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对日常生活照理的需求越来越大。又因为老人们存在不同方面和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所需医药费用的比例也大相径庭。加之新型合作医疗报销比例较小且药源不充足,所在地的个人诊所又不在报销范围,这样一来,老人生病吃药的费用会大大增加甚至超出老人的承受水平,致使医药负担过重。
23精神生活匮乏,缺乏文化娱乐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得知,好多老人的子女在外打工或工作,逢年过节才能回家看望老人,平时只能依靠电话联系。近几年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普及使人们能够远视通话,从而以慰相思之情,但远水终究解不了近渴,这并不能满足老人真正的精神需求。其次,老人的平时娱乐生活过于单一化。该村虽然建立了文化娱乐广场,设有各种娱乐设施,可是广场的建立配置与老年群体的空间分配不匹配,导致一些行动不便或者年事已高的老人不愿前去,进而看电视、听广播或者找别的老人聊天成为他们主要的精神文化生活。调查显示(见表2),该村中,老人精神方面需求较高,存在不同程度的情感缺失,内心容易产生空虚感和失落感。
24养老意识淡薄
在走访调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大多数老人没有想过今后如何养老这一现实问题。“养儿防老,为其盖房娶妻”的农村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一辈子为了孩子们的终身大事而奔波劳碌,一心一意为孩子谋生活,以至于他们从未为自己做过打算,大半辈子的积蓄几乎全部用到儿女身上。老人们没有固定的养老保障,预存的养老金比例较小或几乎没有,无疑加大未来的养老风险。
25养老院服务模式不完善
251老人需求得不到满足
调查显示(见表3),对于有养老意愿的人而言,他们的需求包括日常生活照料、清洁卫生服务、心理咨询和精神慰藉、文化娱乐活动、临终关怀服务以及医疗服务和康复训练。其中日常生活照料的需求占比重最高,为3333%,其次是医疗需求为25%。老人基于经济来源的因素,内心期望会有所不同,但样本总体结果与单独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周边就近地区没有相应的养老机构,不仅资源分配不合理,而且养老院提供的服务与老人需求不匹配或达不到满足。又加之养老机构频出各种引发社会關注的现实问题,让有意愿进入养老机构的人群望而却步,使得养老问题举步维艰,亟待解决。
252养老院收费过高
调查显示(见图1),老人不愿意入住养老院最主要的原因是不愿意离开熟悉的环境,其次是养老院收费太高,所占比例达到了25%。这无疑是摆在老人面前的最为迫切的现实问题。究其原因不难发现这是由于农村老人没有固定的收入,与城市老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没有退休养老金,难解后顾之忧。这就使得收费过高成为横在老人与养老院之间难以逾越的障碍。老人的需求支付力(见图2)也对现有养老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养老服务更新完善迫在眉睫。
3现状的成因
31农村劳动力涌出,经济发展缺少核心动力
首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资源的共享,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吸引着农村劳动青年涌向城市,只留下年迈的老人无人照料;其次,子女外出求学,毕业后大多选择留在发展前景好的城市,并且成家立户,扎根于城市,农村的父母有的选择随同,有的留守农村,成为空巢老人。这就使得农村人口比例失调,本应承担农作物劳力的青年转而把重担给了年迈的老人。老年人身体本就不再适合耕种劳作,苦于经济来源,才勉强支撑。但终究精力有限,不可能高效率种植,加上种植成本代价大,若作物产量大幅摆动,很有可能使老人入不敷出。再者,老人一辈子以种地为生,毫无其他技能可言,更不要说再就业。这样一来,老人的经济收入大大受限,经济收入难以平稳且持续。
3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完善
在我国的政策要求下,近几年农村开始实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每年会有一定的医疗补助,但前提是家里每个人都要预先交付一定的费用且农村合作医疗在要求定点使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农村虽然奉行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是老人们获得的实际补助并不能满足自身的医药负担,只有在市医院住院治疗才能大幅度报销,在农村的指定点只能报销一部分医药费用,这些原因也导致了老人的医药负担过于沉重。
33新旧文化思想的冲突
百善孝为先的传统孝文化弱化。子女本该具有赡养父母的义务,它也体现了农村人的“养儿防老”的夙愿。然而,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西方思想的冲击,使得部分村民价值观发生变化,开始看重经济利益,忙于奔波,无暇照料老人,渐渐淡化血缘关系,道德出现滑坡。加之随着新事物的层出不穷,老人不能完全接受,也就在方方面面与孩子产生了差距与代沟,使得父母与孩子的话题越来越少,甚至不再沟通。面对父母的唠叨,孩子越来越嫌弃父母,不愿意和他们共同生活在一起,也不愿意回家探望父母。
34老人观念落后
有些老人认为“进了养老院,就意味着向外界宣示了自己的子女不孝顺,觉得无地自容”。受这种狭隘观念的影响,一部分人难以接受入住养老院的现实。老人之所以不接受入住养老院还有一个原因,老人大多习惯了在家自由自在的氛围,不喜欢离开家,老人认定了家就是最舒适的地方,即使家庭条件不是那么好,也喜欢在家生活。老人的这种落后观念导致了农村老人养老服务不完善。
35养老院服务模式单一
从谈话中我们了解到,该村离县城附近是设有养老院的,且采用机构养老,然而大多数老人都不愿入住,不接受这种养老方式,对养老院的印象也褒贬不一。调查显示(见图3、图4),首先,4833%的老人不喜欢养老院,甚至对其印象很差,占到一半的比例,这无疑加大了如何应对养老问题的难度,也对该村现实养老问题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其次,85%以上的老人倾向居家养老与在家养老,和谐的氛围、熟悉的环境也是老人们“落叶归根”的诉求表现。再者,相比于机构养老,居家养好的成本较低,这对于收入本就不高的老人是不二之选。
4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解决对策
41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和文化,吸引青年返乡创业
为了更好地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就必须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和文化,留住青年,使老人老有所依。该村地理位置优越,地势平坦,经济作物主要为玉米和小麦,农业作物单一,机械化水平程度高但尚未普及,土地耕种以家为单位,局部割裂,没有发挥土地的最大亩产能力。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对土地进行流转,将土地承包给一些种植大户进行规模化、科学化经营,发展特色农业,并结合“互联网+农村”等,统一直接向需求市场输出特色农村产品,减少周转和差价,从而获得可观收入;也可以发展特色农村采摘园,种植绿色无污染农产品,打造“私人定制”品牌,使农民成为农产品的“设计师”,从而增加不菲收入,并吸引青年留下来自主创业,这样的方式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又吸纳了部分剩余劳动力,从而减少了农村空巢家庭的数量,一举两得。
42建立特色农村养老服务模式——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
通过调查走访,我们了解到,基于地理位置的不同,每个地方有不同的村落格局。该村中,房屋建筑为平房,家家户户有院落,而且面积较大,活动范围广。基于这种情况,大多数老人不愿入住养老院,因为自由和个人空间都受到了限制,存在不同程度的拘束感,鉴于这种情况,我们鼓励提倡居家养老,这样做旨在让老人真正安享晚年,即让老人在家便可以享受政府的关怀,优质的医疗服务以及专业人员进行的精神慰藉。针对那些鳏寡孤独之人,我们才提倡进入养老机构,因为机构养老会给老人提供完善的医疗保障和专业化、科学化的日常生活服务,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照料。
43提倡组织爱心服务,缓解老人孤独感
子女的外出打工使得老人们无依无靠,没有亲人陪在身边诉说心里话,内心难免产生失落和无助。又由于记忆力等方面的因素,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和意愿也不强,用以培养日常兴趣的方式也是寥寥无几。所以,针对老人们这些心理诉求,我们需要成立爱心志愿者队伍,为老人进行义诊、剪发、谈心、帮忙做农活等爱心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从而为他们减去一些负担,献上一份爱心,在尽量满足他们日常需求的同时为他们送去真诚的关心和陪伴。与此同时,当地政府还要加大宣传孝文化的力度,努力并争取在全村营造爱护老人、尊重老人、赡养老人的和谐氛围,让他们意识到自我的存在,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支持与关注。
44转变老人观念,提高养老意识
在我们调查过程中,大多数老人依然认同“养儿防老”的观点,但在现实的农村社会中,这个观点显得苍白无力。所以老人应该加强自我养老意识,提高养老能力,对自己的老年生活提前做好规划,并为自己储备养老金,而不是把养老责任交给下一代,增加养老的未知性和风险性。因为农村与城市最大的不同在于,城市老人有退休金,有后续的经济保障,而农村老人没有,他们只有一直劳动,才能有收入,后续的经济保障才能充足。所以农村老人在这个问题上要有一定的自我认知,积极想好应对策略,以备今后养老不时之需。
总之,空巢老人要有一个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要逐步减少对子女的依赖;要主动走出去参加一些群体活动,从而缓解自己的孤独感;老人们应该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
5结论
通过对保定市定兴县某村的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农村空巢老人的数量不断增加,老人的需求尚未得到满足,我们应该从多方面完善农村的养老体系,包括国家政策、养老模式、社会关怀、家庭等方面。关键还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让老人和那些即將步入老年的人有足够生活的保障,让农村老人不为自己的老年生活担忧,提高老人的生活水平,让他们能够有所依、有所养、有所医、有所乐、有所为。
参考文献:
[1]赵秋成中国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2]黄春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及治理创新:基于济南市的实证分析[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5.
[3]王齐彦,李慷老年服务业态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4]涂玉华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升级路径问题研究——基于区域经济差异视角[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7.
[5]汤艳文养老服务的社会组织与管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6]张国平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