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018-03-19 15:38张明丽
江西教育C 2018年1期
关键词:周长长方形公式

张明丽

数学是思维的殿堂,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享受的是解题成功的快乐,更是在解题过程中思维的碰撞。那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是我们教学数学的重中之重。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往往倾向于告诉学生解题方法,而忽略让学生在解题中提升思维的能力,这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应该运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数形结合,强化思维深度

數学思维的培养,并不仅仅是通过让学生做题或告诉学生解题的方法就得以提升,而是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去思考数学公式的由来。为什么在解题中会运用到这些公式,尤其是关于几何图形的公式,我们要杜绝学生死记公式的学习方法,要让学生从图形中思考,找到其中的数量关系,真正做到没有记忆公式,心中自有公式。

例如在教学简单的长方形周长时,我们都知道求长方形的周长是将长×2+宽×2或是先将长与宽相加,再×2。在公式中,如果直接告诉学生长方形周长的公式,学生再碰到类似的问题时只会想到周长公式。而当长方形转化为多边形或题目出得更加灵活一些时,学生就会不知所措了,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对其进行思考,为什么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是(长+宽)×2,老师让同学用细绳子来做一个长方形,并思考为什么公式是这样得来?学生在自己实践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将长方形全部都分开就是一条线段,所以长方形的周长本质上也就是求一条线段的长度,将一条线段分成四份,把每一份的长度相加,就是长方形的长度,这就是学生思维的过程。学生掌握了这种思维时,遇到多变的题目也会进行思考,将多边形转化为自己熟悉的图形,或是通过辅助线的方式得到周长。长方形的周长是一个简单的数形结合的题目,相似的图形还有很多。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每一个数学公式提出质疑,分析数学公式的推理过程,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

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合理创设情境,让学生融入到情境当中,主动对不同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在实践中找到数学规律。因为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需要借助一定的场景,好的思维场景能够加快学生对数学的敏感程度,也能迅速提升自己对数学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中汲取思维的原材料,引发学生从生活中思考数学,在点滴中训练思维,使学生养成一个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例如在教学“统计”这一单元时,课本中虽然有许多的例子。但课本的例子不够鲜明生动,学生在计算中容易产生距离感,教师可以联系生活,给学生创设一个统计的情境。例如在学校快要开运动会时,将班上的学生分成不同的运动小组,统计自己小组成员喜欢吃哪些食品,运动员又需要哪些食品等。将统计落实到学生的生活中,学生对统计的兴趣就更浓了,愿意主动去思考用怎样的统计方法更适合不同的统计形式。调查对不同零食的喜爱程度,我们可以使用扇形统计图更加方便快捷,调查运动员的运动情况,我们可以采用折线统计图更加直观等。这都是学生自己对不同统计数据思考的结果,这样的方式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多向性,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贴近自己的生活,从生活的实际情况出发,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拓展练习,深入进行思考

课堂中的练习是有限的,教师在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中要适当进行拓展。教材中的知识只能为学生的思维提供基础,只有深入去拓展、练习与思考,才能让学生的思维不断运转,不断加强。例如我们可以在教学时加上数学史作为教学辅助,让学生在学习一个数学概念的同时也了解数学史的产生,学习圆周率时可以知道圆周率是怎样产生的。这样的辅助工具可以更好帮助学生知道数学的历史含义,知道现在简单的公式是经过多少前人多少实验才得来的,而不是死记硬背公式内容。教师还可以在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不同的拓展练习,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升华,不断提升学生思维的运转速度。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运算”时,教师可以在学习基本知识后利用多媒体设计不同的挑战关卡,每一关卡都有一个守关人,在最短的时间打败守关人可以进行到下一关卡,或是停留在这一关卡得到礼物,如果下一关卡没有回答出来,之前的礼物也就作废。这样以游戏的形式将多元化的题目放在课堂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大大提升,尤其是有了奖励的诱惑,学生更会调动自己的思维,回答出自己平时都无法回答出来的难题。当学生在向更难关卡挑战时,思维就在脑海中不自觉地运转,还能激发学生的良性竞争与不服输的能力,更好沟通了课堂内外知识,营造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教师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最适合自身的思维提升方式。只有这样师生交融充满趣味的课堂氛围,才能吸引学生期待每一堂数学课,使每一堂数学课都变得更加高效而有质量。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城县盱江小学)

责任编辑:王锋旗

猜你喜欢
周长长方形公式
组合数与组合数公式
排列数与排列数公式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等差数列前2n-1及2n项和公式与应用
分类数 不出错
巧替换 妙解答
巧算周长
长方形的困惑
周长小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