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霞
汉字的艺术魅力在世界上可谓独一无二,备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但是,汉字的结构相对而言比较复杂,对于小学生而言,培养其热爱汉字,喜欢写汉字的习惯,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教师通过激发他们的兴趣,鼓励学生在汉字的课堂中努力学习。
一、营造良好氛围,以氛围带动书写汉字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自控力相对薄弱的年龄阶段,对于稍有难度的东西,在思想上会产生逃避的心理,尤其是我们的汉字有不少在结构上比较复杂。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引导工作,积极地创设良好的写字氛围,激发出学生学习汉字的欲望,带动学生积极地书写汉字。
在营造书写汉字的氛围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写汉字的兴趣。我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有不少书法大家,教师可以举出书法大家们练习写字的故事,激励学生。比如王羲之的“临池学书”、岳飞在沙地上练字、怀素在芭蕉上练字等等,古人练字的精神十分地令人钦佩,会感染和激励着学生们,从而培养学生刻苦练字的兴趣。或者,教师可以根据汉字的结构,巧妙地使用比喻,激发学生们写字的兴趣。比如在给学生讲“撇”和“捺”时,可以通过比喻,让学生对于枯燥的偏旁部首有一个比较充分的认识。教师可以问学生:“撇”像什么呢?学生们会说像树叶,像小草的叶子,“捺”像什么呢?像一个扫把头。诸如此类的比喻,可以将枯燥的偏旁部首转化为学生们比较熟悉的东西,增强学生对汉字的感官认识。或者,教师也可以通过竞赛的形式,通过互相讨论、评比,增加学生书写汉字的乐趣。教师可在课堂中举行“小小书法家”“写字互赏互评” 等活动,让学生们感受汉字魅力的同时,在竞赛中体验书写汉字带来的快乐,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书写汉字的情怀。
课堂氛围对于课堂教学尤为重要。积极营造写字的良好氛围,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们学习汉字的积极性,还进一步帮助学生养成书写汉字的好习惯。
二、循序渐进授以写字技巧,增强学生写字信心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授学生书写汉字亦是如此。让学生了解书写汉字的技巧,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增强其书写汉字的信心,从写字难到写出一手好字,让学生享受书写汉字的快乐。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汉字的基本笔画,从起笔、运笔到收笔,寓教于乐,严格标准,为学生书写汉字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让学生全面地了解汉字的偏旁部首,通过惟妙惟肖的语言,难易结合、集中突破,让学生对于汉字的结构有更深的了解。再者,创新思维,让学生掌握汉字的结构。比如“木”字和“米”字,可以用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找出二者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并给学生讲解书写的要领,增强学生书写的自信心。或者可以采取为汉字编写顺口溜的方法,易于学生记忆和理解,从而更好的掌握住汉字的结构。或者让学生欣赏所学习的汉字,比如欣赏一个“鸟”字,当学生写出来这个字之后,会发现这个“鸟”字中间的一点像极了鸟的眼睛,这种发现会无形中增加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并且在这种兴趣的指引下,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凡事欲速则不达,练習汉字尤其如此,需要具备耐心和恒心。教师在教学汉字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一点一滴地教会学生写字的技巧,通过各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并在兴趣的指引下,促使学生不断地练习汉字,反复练习汉字,并最终掌握住写汉字的技巧,从而让学生养成热爱汉字、书写汉字的习惯。
三、教师内外兼修,以人格魅力吸引学生
小学正处于辨别力相对较低的年龄阶段,对于一门课程的兴趣跟该课程的授课老师有着极大的关系。在小学生的思维中,如果授课教师的容貌得体、音质悦耳、态度友善,那么学生们都会很喜欢这位老师,从而喜欢上这位老师的课。学生对于汉字的兴趣同样跟教授汉字的老师自身素质有很大的关系,教师可以从这方面出发,不断提升自我的素质,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由此激发学生练习汉字的积极性。
一方面,教师要加强自我在业务方面的提升,多学习、多交流,参加各类研讨培训班等形式,不断提升自己在汉字教学方面的能力,能够做到为学生解疑释惑。另一方面,教师要明白自己在学生们中的分量和地位,在与学生们接触的过程中,多用鼓励性的语言、赞赏的目光、和善的态度,与学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让学生们产生“爱屋及乌”之感,由对老师的兴趣,产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喜欢汉字,养成书写汉字的正确态度与习惯。
以教师的自我人格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经常被验证。因此,在汉字的学习过程中,凭借教师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们学习汉字的热情,由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到培养学生,让学生从内心中产生书写汉字的强大动力,进而热爱书写汉字。
总之,小学生练习汉字的习惯养成,非一蹴而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从细微处着手,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活动,不断创新教学实践,通过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书写汉字的兴趣,积极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在书写的课堂中信庭漫步、自由翱翔。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中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陈 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