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志华,李渝凤
在大数据背景下,外语教学进入数据化、个性化时代,从强调平台即服务(PAAS)、软件即服务(SAAS)转向强调数据即服务(DAAS)[1]。 2015 年 11 月,中央电化教育馆与英特尔公司联合举办以“大数据助推教育变革”为主题的教育信息化会议,探讨云计算、大数据等创新技术给教育信息化变革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启动了“教学行为大数据分析指标研究”项目[2]。此后,大数据和学习分析驱动下的外语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外语教学资源与课程的整合、开发、设计、运用、管理与评价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不过,借助于大数据、云平台来管理课程,在教学中突出形成性评价的有关研究成果,国内还不多见。在教学中如何借助大数据、云技术,建立以过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如何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科学、有效、及时的测评,如何做到以评促教,提高教学质量,这些仍然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形成性评价是相对于终结性评价而言的。终结性评价一般是指在学习结束时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的总结性评价。传统教学中,教师多习惯于采用终结性评价,也就是通过期末考试来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终结性评价存在许多缺陷,如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无助于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根据一次考试来定成绩,也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形成性评价是指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作出评价,它有助于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及时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其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形成性评价重视学习过程,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强调学习过程中的交流与合作[3]。实行形成性评价,意味着要进行多次的和多种形式的考查评估活动,教师的工作量会因此而加大;同时,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还涉及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和收集数据、处理数据等问题。
“蓝墨云班课”是国内第一款免费的课堂互动教学APP,是融入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教学工具。它基于移动互联环境,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即时互动,实现学习资源推送及任务发布;有较完善的激励与评价体系,激励学生在移动设备上自主学习;可以实时记录学生的学习行为,实现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考核,为教师提供高质量的教学研究大数据。
自2015年以来,我们利用“蓝墨云班课”辅助翻译课教学,尝试用大数据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和管理,强化形成性评价对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促进作用,培养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学期授课计划,课程组定期推送教学资源与活动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1.资源模块
为满足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需要,课程组投入了大量时间来制作微课。为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遇到困惑时能够及时获得教师的指导,我们制作了PPT课件、教学指导等文档类资料。在课程组推送的各种资源中,微课视频占41.26%,文档类资料占52.64%,图片类资料占5%,网页链接占1%。
课程组将各种教学资源推送到“蓝墨云班课”平台,学生借助蓝墨云班课APP,可在手机上进行学习。教师对每份教学资源都设置经验值,学生学习了这些资源就可以获得相应的经验值。
2.活动模块
平台上的活动模块基本上包含了课堂上常见的教学活动场景,如头脑风暴、问卷调查、讨论答疑、分组活动等,还有学生参加测试和提交作业、完成小组任务,并会记录学生的表现,如举手、抢答、小组评价等。对每次活动也可以设置经验值,学生参与活动后可以获得对应的经验值。像在课堂举手回答问题、抢答问题、摇一摇随机选人回答问题这类即时课堂活动场景中,平台也能支持教师快速给予经验值。在头脑风暴、答疑讨论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即时给予学生额外奖励经验值,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另外,借助成员模块的“签到”功能,学生可以“一键签到”或“手势签到”,教师在几秒钟内就可以全部掌握学生签到的情况。
这样,过程性评价点被一一分解到各项资源学习、活动参与、点名签到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操作都可以在手机上快速完成,系统帮助教师实现平时成绩的授予、记录、统计。在云班课的成员模块中,教师可以随时掌握每个学生的经验值获得情况,包括统计数据和学习路径数据;学生也可以随时查看自己已经获得的经验值。
“蓝墨云班课”平台所提供的多项功能,为师生融合移动学习与传统课堂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下面以商务翻译课程的教学为例,介绍蓝墨云班课APP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1.课前预习
在讲授每节课之前,教师将授课内容以PPT课件的形式上传到平台上,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为了突破重点、难点,教师将针对这节课的知识点而制作的微课视频也上传到平台的资源栏目中,同时把在网上搜集到的有关这些内容的精华帖子连接到资源中。教师还通过该平台发送通知,提醒学生对学习资源进行课前学习。教师可以在“蓝墨云班课”平台上看到每个学生对课前学习资源的学习情况。对没有学习的同学,可以通过提醒功能来提醒他们学习。“蓝墨云班课”的助学和助教“小蓝”和“小墨”,每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会分别向教师和学生发布报告。通过该平台,教师可以方便有效地对学生课下的学习进行有效的监控和指导。学生会定期收到平台自动生成的学习报告,可以根据报告及时调节自己的学习进度。另外,教师还可以安排课前讨论活动,让学生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发布到讨论区,有同样疑问的学生可以给相应的问题点赞。在正式上课前,教师对讨论区中的问题进行汇总,以便在课上组织展开深入的讨论。
2.课上交流
通过课前对学习资源的学习,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可以提高自身的课堂学习效率。上课时,教师通过“蓝墨云班课”平台的签到功能对学生进行考勤。讲授前,教师可以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学生课前的学习效果进行测试,了解学生对课前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从而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之后,教师与学生对课前在讨论区中汇总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对于学生难理解的问题,可以列举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教师也可以通过“蓝墨云班课”平台,现场开展头脑风暴活动,学生通过自己的移动设备,在平台上自由发言。教师可以在“蓝墨云班课”平台上同步查看学生的发言,并给予及时的回应。在头脑风暴结束后,学生能看到其他同学的发言,可以为自己满意的同学发言点赞。这样既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又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蓝墨云班课”平台,在课堂上可灵活方便地开展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活动,课堂学习也变得轻松有趣了。
3.课后测试
课后,教师借助“蓝墨云班课”平台组织测试,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课堂所学内容。在导入测试题时,教师要事先在电脑端网页版“蓝墨云班课”平台的试题库中设置试题,可以将判断、选择类的客观题导入测试栏目。在这里,可以设定每道题的难易程度及分值,设置学生所能见到的题目和选项顺序的随机性,设置限定做题的时间以及可以重复测试的次数,学生可在反复的测试中巩固知识。学生完成测试后,可以查看答案,得到及时的反馈。测试结束后,教师可以看到学生的答题情况、分数、班级平均分以及分数分布等情况。利用“蓝墨云班课”平台的测试功能,不仅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也使得教师课后的工作变得方便、高效。“蓝墨云班课”平台对学生参与的各项活动都有详细的记录,同时也记录并统计了每个学生所获得的经验值。根据平台所记录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获得的经验值,在商务翻译课的学习中,91.53%的学生都能够及时阅读教师推送的学习资料,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商务翻译课程的考核,采取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取得的课程成绩,是其线上和线下学习表现和学习效果的综合反映,包括课堂作业、网上作业、回答问题、发帖次数、小组合作、课后测试等各方面的情况。
利用“蓝墨云班课”的相关功能对学生平时的学习进行考核,比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更加科学、直观,而且便捷、有效。学生所有的在线学习情况,软件的后台都有详细的记录,并给出了相应的经验值。考核时,教师只需将学生获得的经验值转换成学习分数。例如以设定的经验值为基数,学生实际获得的经验值占基数的80%以上的为优秀,60%~80%的为及格,60%以下的为不及格。在商务翻译课中,学生取得的经验值主要来自于3个方面:查阅资源,占47.28%;参与活动,占32.73%;作业,占13.77%。学生获取经验值的过程,与教学组织和管理也有密切关系。教学过程中,教师按教学进程有计划地上传资源,不是一次性地把课程的全部学习资源都上传,这样有利于学生有计划地学习,在不同阶段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同时,对每项资源配以相应的测试题,学生可以多次参与测试,从而保证了自主学习的有效性。每个教学单元设定相应的作业,内容由易到难,逐步拓展。在商务翻译课程的线上学习中,根据经验值评定学习成绩,结果获得优秀的学生占79.66%,获得及格的学生占16.95%。
学生平时完成作业的情况比过去好,作业成绩获得优秀的学生占80%,这是在过去单一的线下教学中难以达到的水平。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作业开始前,有教师的适当引导;(2)作业完成过程中,有教师的实时指导;(3)学生彼此间在线上方便交流沟通;(4)作业完成后,线上有及时的反馈和点评。
在使用“蓝墨云班课”强化形成性评价的同时,我们未放弃终结性评价。我们组织进行了阶段性考试(包括期中考试和章节小测验等)和期末考试。评定学生的课程总成绩,遵照课程教学大纲的规定,形成性考核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各占50%。形成性考核成绩主要依据“蓝墨云班课”记录的经验值和平时测验、期中考试结果来评定。通过对各项数据进行加权计算,最后得出学生的平时学习总成绩。
经过了两轮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运用“蓝墨云班课”辅助教学,利用平台的相关功能加强形成性评价是完全可行的。线上线下相结合,考核方式多维、科学、高效,而且容易操作,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个过程中,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提升了教学的实效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个人时间管理能力、沟通合作能力等也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1]甘容辉,何高大.大数据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及实现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15(11).
[2]英特尔和中央电化教育馆启动“教育大数据分析研究”项目[EB/OL].(2015-11-06).http://www.edu.cn/xxh/qiyejiaidu/201511/t20151106_1335408.shtml.
[3]曹荣平.形成性评估的概念重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