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福平
(重庆工商大学 法学院,重庆 南岸 400067)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应成为“经师”与“人师”相结合的典范,以其真懂、真信、真用和真行,教育和感化学生。“什么是四真、如何坚持四真”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重点理论问题。我们认为,只要全面掌握了四真的本质意蕴以及厘清四真间的辩证关系,才能深入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做好四真的可行路径。
教师只有做到了真懂,才能牢牢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话语权。所谓话语权,就是“提问权、论断权、解释权和批判权”。[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担负着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和教育的重任。但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所教授的内容学生是否感兴趣,能否做到“入脑入心”,就不能单从老师的角度来想问题,更要从教与学的互动中捕捉提升教学实效性的灵感。互联网时代,各种思潮都在争夺对青年大学生的教育权和引导权。当代大学生更不是不缺观点和主张,他们缺乏的是正确的立场和系统的论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讲道理”的课,只有把道理讲透了,才能赢得学生的信服和尊重,才不会在学生面前语焉不详或者前后矛盾。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真懂,就是懂原理、懂中国化、懂时事政治。懂原理就是要做到熟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从整体上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理论特性和理想目标,并具体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懂中国化就是要做到熟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基本经验和理论成果,掌握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和当代价值,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和发展趋势。懂时事政治就是要留心观察党和国家最近发生的重要事件,熟悉和领会党中央的最新文件和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带头践行“两学一做”。坚持真懂,就是要反对不懂和不懂装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真懂,体现在对理论体系和发展脉络有清晰的认识和把握。不懂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能照本宣科,教学中过分依赖教案和课件,对学生的提问支支吾吾,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
做到真懂,需要读原著、做调查、会比较。读原著就是要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地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以及党的文献和历届领导集体的著作。不能只做“二传手”“人云亦云”,更不能“望文生义”“断章取义”。做调查,就是要掌握社会发展和学生思想的真实情况,从而做到课堂讲授“有底气”,引导学生“有方向”。毛泽东曾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2]。在信息时代,人们每时每刻都被各种信息所包围,很少有人对信息的来源做真假鉴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中,要做到“经典和精确”。经典就是经过了学生知晓度高、关注度高的案例,精确就是经过了多方验证,并且有明确定性的案例。会比较就是能够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既能够讲清楚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又能够说明中国共产党向历史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既能够说明世界历史发展的普遍趋势,又能够说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特色选择。做到了真懂,就能够直面学生的“诘难”,就能够将学生的困惑解决于校园,就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深刻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是高校“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重要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仅是知识传授,更是理想信念培育。教师只有真信,才会具有教育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才会在教学体系的转换、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创新上下笨功夫、实功夫;才会以学生为本,以仁爱之心、上善之德、博学之资去培育和教化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能“重科研轻教学”,思想政治理论的科研一定要能够为教学服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不能在职称评聘、报酬计算等方面斤斤计较,自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有的形象。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真信,就是信共产主义和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阐述了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指出了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目标。资本主义只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特殊阶段,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和无产阶级革命意识的增强,资本主义的社会危机、经济危机、人性危机和生态危机,就会成为人们无法“承受之重”,超越资本主义就会成为人们的现实诉求。离开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就无法讲清楚我们批判资本主义的理论依据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信仰共产主义,就要看到作为一种制度,它具有资本主义无可比拟的优势;作为一种社会运动,它需要对资本主义进行理论批判,需要唤起人们对资本逻辑的自觉抵制;作为一种价值追求,它告诉人们要将个体价值与集体价值结合起来,投身于人类最伟大的事业之中。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同时提出了“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既强调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又强调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性。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将会相互竞争、长期并存。只有当社会主义的发展优势得到充分展现,资本主义的内在弊端充分暴露并且按照固有逻辑已无法解决,社会主义才能全面战胜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因此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实践证明,“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适合中国国情。实践已经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理论的科学性、制度的优越性、文化的先进性,因此我们应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坚定“四个自信”,就是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理性和优越性,就是要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做到真信,就要立足人民、立足历史、立足实践。立足人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要从劳动人民为主体的绝大多数人出发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能从少数人的利益出发,更不能从“抽象的人性”出发。无论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都强调从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出发,强调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最终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立足历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要从历史发展规律的宏大视野出发,要把历史事件与历史规律结合起来,既反对只讲抽象规律不讲具体史实的历史唯心主义,也反对滥用史料分析来解构唯物史观的虚无主义。[3]立足实践,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应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既要在理论教学中讲清楚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又要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体认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部分西方学者始终保持着对社会主义的敌视和偏见,只想现实服从他们的理论,而不想他们的理论走进现实。当他们的理论解释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时,他们不是做理论上的反思者,而是选择做思想上的偏执狂,要么散布“中国威胁论”,要么散布“中国崩溃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实践出发,要实现建设成就向教学资源的转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做到了真信,才能感染、感动和引领学生。
“什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学者们的思路不尽相同。我们认为应该坚持学生评价与同行评价、课堂教学评价与课后影响评价、短期评价与长期评价相结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到底有什么用”“不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又会怎样”,这是多数学生会追问,但不少老师“不愿回答”或者“不能回答”的问题。在部分老师看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不言自明;实际上,面临激烈的职场竞争,学生自然会选择“实用性更强”的学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人是社会生活的产物,需要正确认识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也是“自由自觉的存在”,需要有理想信念,需要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帮助学生形成“四个正确认识”、树立“正确三观”方面具有独特价值。只有从学生的思想困惑出发,从社会思潮的潜在影响出发,提升教学的针对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才能得以显现。教师不能自说自话、片面灌输,而是要注重学生感受,教学要有亲和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既要有到课率,更要有抬头率和点头率。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真用,就是要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局部看到整体,从眼前看到长远”,这些道理朴实而简单,但是大多数在行动中还是有解不开的“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告诉学生这些道理,而且要通过以身示范帮助学生解开思想到行动的“结”。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要告诉学生马克思主义不是抽象的教条,而是具体的方法,而且就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这种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学会用“马言马语”,不能嘴上说着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实践上却把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丢在一边。部分老师刚刚讲完马克思主义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转身就告诉学生社会科学研究上的“价值中立”;刚刚讲完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转身就告诉学生“正面战场”贡献大于“敌后战场”。这些自相矛盾的做法只会误导学生,增加他们的思想困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能人为地划定马克思主义适用的边界,制造理论和现实的“两张皮”。思想政治理论课更不能利用课堂,打着“学术自由”的旗号传播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
做到真用,需要坚持问题导向,贴近现实、贴近学生和贴近生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坚持问题导向,从学生思想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出发,做到“有破有立”,破除各种错误社会思潮在学生中的影响,树立学生的正确认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分析错误思潮时,要有理有据,要通过分析错误思潮,揭露国内外敌对势力的险恶用心,增强学生的思想免疫力[4]。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贴近学生,要从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兴趣关注出发,要将教材重点、社会热点和学生关注点结合起来,通过分享社会成就和分析社会问题,引领学生看清社会发展的主流与支流,明确个人努力奋斗的目标和方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要关心学生生活,要善于发现学生身边的鲜活素材,善于运用校园生活中的经典案例,通过课堂教学的“热度”,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度”。
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要“热闹一阵子”,而且要影响“一辈子”。 “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终极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就是要让当代大学生和党中央同心同德、相向而行,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教师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态度,是学生能否坚定“四个自信”的重要因素。身教重于言传,《论语》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要真懂真信,更要真用真行。教师课后行为对学生思想观念的积极影响,能够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能够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召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真行,就是要践行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师德师风。无论是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信念,都要人们能够理性看待个人与集体、局部与整体、眼前与长远之间的关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取舍抉择,直接表征其对所讲理论的态度。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全体社会成员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社会中的一员,不仅没有超越其他成员之上的特权,而且具有模范践行的义务。师德师风是教师的基本职业操守,教师自古以来就承载着公众对知识传承、良知呵护和道义担当的期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又以培育学生正确的“三观”为业,就更应该做到“以爱施教”和“以身示范”。
做到真行,就是要不忘初心、立德树人、潜心从教。“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改进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就要与时俱进地推动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技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能因循守旧,不敢或者不想尝试新鲜事物。“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教育他人,首先要教育自己;要让他人自信,首先要让自己相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坚守好课堂阵地,课后与学生接触也要注意言行,做到“知行合一”“言行合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用心教学、安心教学,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乱了分寸。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学会将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要用教学促进科研,也要用科研服务教学,实现教学与科研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