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病因病机及中医辅助治疗研究进展

2018-03-19 12:25:13盛儒丹黄璐梅杨德钱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8年7期
关键词:气虚血瘀心衰

董 肖,凌 洁,刘 斌,盛儒丹,黄璐梅,杨德钱

(1.湖南中医药大学2012级本硕连读生,湖南 长沙 410208;2.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心病科,重庆 垫江 408300)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心脏多种疾病所致的心肌损伤,导致心功能与结构发生改变,最后引起心肌的舒缩功能障碍。对于CHF的治疗,目前主要以强心、利尿、扩血管及改善心室重构等。中医治疗CHF,在调畅情志、预防反复、增强体质、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效果较好[1]。

CHF属中医“心衰病”范畴。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心脏门》首次提出“心衰”这一病名,在其他古籍中也有对其症状体征的记载。如肩息、气喘、不能平卧,与张仲景《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中所言“上气”大致相同。《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中提出“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这与治疗CHF用利尿剂不谋而合。《素问·逆调论》中提到“诸水病者,故不得卧,卧则惊,惊则咳甚也”。这一症候与左心衰肺瘀血所引起的端坐呼吸大致相同。

1 病因病机

心衰病主要病因为禀赋不足,外感六淫、内伤七情、过度劳倦、药物失宜、饮食失节等。女子妊娠、分娩等伤耗气血津液也是其发病原因。久患心悸、胸痹、肺胀、喘证等导致阴阳虚衰,脏腑功能虚弱,心失所主而发病。

从气血阴阳辨病机。《素问·举痛论》中:“百病生于气也。”这里的“气”即为心衰败之气,其主要就是指人体的脏腑气机而言。心衰的病因多样,主要由在于血脉失养,气机失调;心者,君主之官,亦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血脉,统一身气血。心气是推动血液运行的基础动力,心主血脉,血液输布全身依靠心阳推行,心阳亏虚,无以推动血行,则血脉阻络,血液不得输布而致心衰征象。现代医家也各有言论,岳良明教授认为心肾阳虚是心衰发生的关键因素,气、血、水的病变是心衰的病理实质,从气虚引起血瘀,最后导致水停,是心衰的演变规律[2]。解琳莉等[3]认为心衰的基本病机以正气虚为基础,外邪侵袭,损耗脾肾阳气,使气滞血瘀,水湿内停,外溢肌肤所致。李甜等[4]认为“血不利则为水”,阳气亏虚可引起血瘀,血瘀日久则致水饮内停,而水饮内停又与血瘀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华新宇等[5]也有相同观点。现代众多中医医家研究后认为本病以心阳气虚为本,气虚而致血瘀、水饮内停、痰湿蕴结为标,属本虚而致标实、虚实夹杂证[6]。

以脏腑辨病机。心衰病位在心,肾、肺也是其病位所在。肺为气之主、肾为之根,心气虚往往累及肺肾,导致肺肾两虚,肺肾虚又加重心气虚病情。若心阳亏虚,推久及肾,而致水饮内停、阴寒内盛或肾阳亏损,气化无权而致水气凌心。马连珍认为病位主要在心、肾,与肺肝脾三脏关系密切[7]。心肾二脏主人体气血运行并调节水液代谢,心肾两脏阳气虚衰,先天之本亏虚,则导致脾阳无以温运,从而引起脾脏运化失常则脘闷肢肿;心肾阳虚,血液运行鼓动无力,常致肝气郁结,脘腹胀满,此观点与冯秀芝等[8]不谋而合。

2 中医辅助治疗

中医治疗心衰,总体从温阳利水、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等方面进行,心衰病不但是心的疾病,且与脾肺肾等多个脏器密切相关[9],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治疗心衰病应从整体出发,针灸、穴位贴敷、足浴、太极剑、太极拳、八段锦等外治法对于CHF患者的气血津液的运行具良好的辅助疗法,针灸疗法治疗气血两虚或气血瘀滞CHF效果显著。

针灸治疗。潘婉等[10]通过临床研究发现,针灸(取心俞、厥阴俞、膻中、内关、足三里、神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总有效率可达85%,相比单用常规治疗效果好。张其梅等[11]自拟活血温阳汤(丹参、红花、桂枝、益母草、泽兰、炙甘草、太子参、黄芪、麦冬);联合针灸(取双侧内关,郄门,血海)治疗心衰,总有效率57%。魏敏等[12]用回阳活血强心饮(制附子、干姜、炙甘草、生地黄、麦冬、红参、生龙骨、瓜蒌、薤白、丹参、檀香、砂仁、葶苈子、白术、茯苓、山茱萸、五味子)治疗基础上联合针灸(取穴内关、间使、心俞、巨阙、神门、足三里、气海、血海、脾俞、肾俞、太溪)治疗心衰120例,心功能各项指标均有明显的变化。陈兆佳[13]认为温针灸较普通针灸效果更加明显,治疗120例,总有效率85%。杨万勇[14]用独参汤(红糖、人参)联合针灸(血海、郄门、双侧内关,随证加减)治疗心衰,总有效率90.91%。吕光荣针药合用治疗心衰效果较好。针灸或针灸联合中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很好效果[15]。

穴位贴敷治疗。赵立君[16]取膻中、虚里、内关(双侧)、心俞(双侧)、厥阴俞(双侧)、肾俞(双侧)。用强心贴(桂枝、细辛、白芥子、红花、红参、泽泻、鹿茸,共研细末,姜汁调匀)贴敷,可提高心功能,总有效率86%。也有医家用二乌温阳贴(川乌、草乌、人工麝香、冰片、降香、沉香、檀香)穴位贴敷内关、心俞治疗心衰效果较好[17]。戴卉等[18]用五倍子粉穴位贴敷阴交穴、水分穴、天枢穴,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王辉等[19]用消斑通脉冠心方(黄芪、瓜蒌、薤白、水蛭、蝉蜕、郁金、炙甘草、麦门冬、葶苈子)配合穴位贴敷治疗CHF76例,总有效率84.21%。李明等[20]临床研究得出,CHF患者可采取“冬病夏治”,用三伏药贴心俞、厥阴俞、肾俞、巨阙、内关、膻中、关元、足三里。穴位贴敷合并艾灸对CHF患者6min步行试验影响较大,可提高患者运动耐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21],其结果与唐静等[22]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处。张丽艳[23]用耳穴压籽配合穴位按摩可使睡眠明显改善。姚耿圳等[24]将60例CHF患者分为两组,干预组予以中药贴敷神阙、足三里(双)、内关(双)、中脘,治疗胃肠功能不全,总有效率干预组86.7%、对照组60.0%。中药穴位贴敷,患者依从性好,适合心衰的长期治疗[25]。

中药足浴治疗。王宇杰等[26]认为CHF的治疗以口服汤药为主,联合足浴等辅助治疗,可改善阳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运动耐量,促进心力康复,效果显著[27]。王朝驹等[28]用天香丹足浴辅助治疗CHF疗效较好。白海燕等[29]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中药川牛膝,夏枯草,黄芪,丹参足浴,总有效率90%。刘力平等[30]临床观察发现,常规治疗配合中药附子、桂枝、红花、川芎、赤芍、生艾叶足浴可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及体征,提高生活质量。

功法训练治疗。桑林等[31]用药物配合“太极康复操”治疗,对于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增加运动耐量、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再住院率及病死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32-33]。熊向晖等[34]认为八段锦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一定的效果。李惠等[35]认为心血管患者的康复运动可以选择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气功等,动作轻缓,形体柔美,在“形神合一”的指导下,达到身心康复。

3 总 结

中医治疗方法较多,临床疗效也被临床所证实。在药物的治疗基础上,中医各种辅助治疗简单便捷,患者依从性好,为CHF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途经。

猜你喜欢
气虚血瘀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12-02 00:50:10
张淑芬辨治血瘀型崩漏的临床经验
话说血瘀证
中老年保健(2021年5期)2021-08-24 07:06:46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气虚便秘用白术莱菔汤
基层中医药(2018年5期)2018-08-31 02:35:42
血瘀体质知多少
基层中医药(2018年1期)2018-03-01 07:36:19
气虚了,病多了
基层中医药(2018年1期)2018-03-01 07:36:09
中医特殊诊法在血瘀证辨证中的运用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中医研究(2014年4期)2014-03-11 20:2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