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磊
(汉江师范学院 教育二系,湖北 十堰 442000)
典故的翻译,是文学作品翻译的难点之一。它的翻译难点在于:如果翻译者直接译出典故的概念,那么受众有可能不能理解典故的意思;如果采用意译的方法来翻译文字,有可能又会出现翻译的文字扭曲了原文的意思[1]。用典翻译的困难,实际上是文化性翻译困难的表现之一。文化翻译的困难,就是指在两种语言存在文化隔核差异的前提下,如何让只懂目标语言的受众准确地理解文本的意思。翻译学者最难把握的就是翻译的尺度,如果直译过多,可能存在文本翻译的文化障碍的问题;反之,用意译翻译过多,可能存在文本的意思被扭曲的问题[2]。关于在文化背景不同的前题下,文本应当如何翻译的问题,文化翻译理论有比较详细的描述。现应用文化翻译理论,以《威尼斯商人》的典故翻译为案例,来说明文本翻译的方法。
梁实秋是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他是国内公认的莎士比亚翻译的权威人士,完整地翻译了《莎士比亚全集》[3]。梁实秋翻译的版本注重突出原文的语境,比如,原文是较为粗俗的语言,梁实秋也依原句的味道译出。梁实秋认为,忠实还原原书的氛围是翻译的重点[4]。梁实秋是完整地翻译完莎士比亚全集的中国作者之一,他的翻译版本是较为权威的版本之一。
朱生豪为浙江省嘉兴人,他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国文学系和英文系,曾有在上海世界书局担任英文编辑的履历。朱生豪一生翻译了莎剧31种,他是中国翻译莎士比亚作品最早且最多的一人,他的翻译风格独具特色,受到莎士比亚爱好者的认可[5]。朱豪生的翻译,诗意感较强,重视词句的韵律,对口语的表达进行了文学化的处理,使语句较为雅致,适合在舞台上表演[6]。
文化翻译理论为多元系统理论的一部分。文化翻译理论认为,当文学作品的翻译要突出文学性的时候,便不会受限于目标语的文学模式,而能突破常有的束缚体现出特有的文化性;如果翻译作品的翻译要突出功能性时,它在翻译时就不得不向主流文化规范靠拢,与目的语的文学规范保持一致[7]。在文化翻译理论下,翻译的策略是要受到各种因素影响的。文化翻译理论的代表人物韦努蒂对翻译理论进行整合,提出翻译具有把原文的素材重新编排,让编排的成果具有某种文化表现形式的效果,这种翻译不仅仅具有翻译原文的目的,它还有突出文学作品中某些特有功能的目的[8]。
文化翻译理论是翻译者们在实践理论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翻译理论。朱生豪与梁实秋是翻译莎士比亚作品的代表。首先,两人的文学功底都很深厚,他们都擅长于中文与英语;其次,两人都对翻译莎士比亚的作品抱有极大的热情,他们或者是抱着展现中国文化,或者是抱着普及西方文化的目的进行翻译的,并且翻译的态度极为认真;最后,两人都接受过西方的文化教育,对西方的文化较为了解。他们各自翻译的《威尼斯商人》堪称最为经典、最具权威性的两个版本[9]。他们翻译《威尼斯商人》时,虽然文化翻译的理论体系还未形成,但是这种文化翻译理论依然给予他们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他们翻译的成果中,并且以两种不同的方式呈现。
为了说明文化翻译理论对朱版与梁版《威尼斯商人》这部翻译作品的影响,现以文本典故翻译为语料进行分析,说明文化翻译理论是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呈现的。
例1.Her sunny locks Hang on her temples like a golden fleece(1), Which makes her seat of Belmont Colchos's strond(2). And masons come in quest of her.
朱版将(1)译为传说中的金羊毛,将(2)译为伊阿宋;梁版将(1)译为金羊毛,将(2)译为考尔考斯的海滨。两者都对典故翻译予以注释。
在探讨这句话的典故以前,先结合文本背景进行分析。巴萨尼奥向好友安东尼奥介绍自己的心上人鲍西亚时,作了以上描述。在原文中,巴萨尼奥描述的重点为鲍西亚在他心目中是独一无二的、无可取代的,他愿意成为传说中伊阿宋远征科尔咯斯夺取金羊毛一般为她做任何的事。朱版对于名词的概念,一半应用了直译法,一半应用了意译法。关于金羊毛与伊宋这两个概念,他应用了直译法。虽然受众在阅读金羊毛时,结合这个“金”字能感受到这个羊毛必须是非常稀缺的、珍贵的,但是有了朱版强调的“传说中的”这4个字后,这个概念的意思会变得更加明白。受众会了解鲍西亚的毛发不仅外观像金羊毛,而且有着珍稀的意思,这个概念背后有典故[10]。同样的,受众读到“伊阿宋”这个概念时,结合语境能理解句子的重点在于有很多人在追求鲍西亚,“伊阿宋”是一个具有修辞永生的语句,受众既可以结合注释去了解伊阿宋的来源,也可以直接揣摩它的意思。这两段直译概念是在受众可以基本了解原句意思的情形下,不再意译的[11]。而对于观众不能直接揣摩意思的典故,朱版应用了意译的翻译方法,比如梁版中的“考尔考斯的海滨”与“哲孙”则被意译成为读者较为理解的概念。朱版的翻译,是在不影响原文意思的基础上,帮助受众理解原文的意思:在适合直译的情形下,他采取直译;在直译会妨碍受众理解的概念上,他采取了意译。梁版则在这段语句中全部采取了直译的方法,他还原了原文的概念,并对较为深奥的概念进行了注释。
例2.If I live to he as old as Sibylla(3), I will die as chaste as Diana(4), unless I be obtained by the manner of my father's will.
朱版将(3)译为活到一千岁,将(4)译为终身不嫁,这两段译文无注释;梁版将(3)译为西遥拉,将(4)译为戴安娜,梁版给出典故的注释。
在罗马神话中,Sibylla具有活到千岁的意思,Diana则具有拒绝追求、终身不嫁的意思。朱版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文本的意思,直接将两个概念转换为中国人可以理解的意思,而放弃了直译典故。梁实秋则是忠实地保留了典故,然后在文本后作了注释[12]。
刘重德认为:翻译应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文的意思、结构,并让译文通畅,这样的译文叫作直译;如果不能达到这一目的,而直接把原文的意思翻译出来,则为死译;虽然脱离了原文的语言形式,但是对原文的意义表达没有歪曲,这样的翻译叫意译;凡是改变了原文的意思的翻译,就是胡译[13]。朱版和梁版的比较可以视为意译与直译的差异。朱版的翻译应用意译的方法诠释了原文的意思,让受众直接了解译文背后典故的真正意思,它是达到了意译的效果的。梁译则是在原文原意的基础上采取了直译的方法,他不直接解释典故。这种翻译方法仅适合文化层次较高能理解西方文化典故的受众,而不适合普通受众。
例3. I have a daughter Would any of the stock of Barrabas(5) Had been her husband, rather than Christian.
朱版将(5)译为“强盗”;梁版将(5)译为“巴拉巴”,并对典故进行注释。
受众阅读这段话时,如果要理解这段话的语境,就要理解Barrabas是什么意思。朱版采取了意译法,他翻译成中国人理解的“强盗”的意思,并说明了这段语境的意思是宁可女儿嫁给“强盗”的子孙。朱版这句话的意思是非常书面语的,他的这段翻译强调的是“强盗的子孙”这句话背后的意思,而非强调这句话本身的情绪。而梁版,则直译出巴拉巴这个典故,而应用注释的方法说明这个典故的意思。梁版的直译方法还原了口语的情境,他把说话人口不择言、破口大骂的情境表达出来。然而,“巴拉巴”一词的直译造成中国受众理解的障碍,受众很难从这个接近于口语翻译的句子中理解“巴拉巴”到底要表述什么意思[14]。
例4.What says that fool of Hagar's offspring?(6)hao?
朱版将(6)译为“夏甲的傻瓜后裔”;梁版将(6)译为“夏甲的后裔”。两者都对典故进行了注释。
这段对话中的情境是夏洛克看到奴仆郎斯洛特与自己的女儿杰西卡在说话。在当时,奴仆属于下等人,下等人是不允许与上等人说话的,这是阶级的僭越。朱版在原文的基础上加了“傻瓜”二字,强化了夏洛克的主观情绪。他认为夏洛克对于奴仆的态度是轻蔑的,这要与西方的文化结合起来理解。在西方文化中,主人通常都认为奴仆是粗俗的、愚蠢的、没有受过文化教育的,这是当时普遍的观点。为了便于中国受众理解这一文化,朱版在此加了“傻瓜”这一形容词,帮助受众做好文化沟通[15]。而梁版则应用直译+注释的方法,没有对文化背景作更多的解释。虽然这种翻译方法从文字上非常重视原文,但是,人们也难以理解夏洛克除了贱称奴仆以外,可能还包含有其他的态度。
朱版和梁版都是在文化翻译理论的基础上翻译了《威尼斯商人》。同时存在文化理论应用的差异性,这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两者都重视文化背景的传达,他们对于包含有文化内涵的典故都作了相应的处理,只是两者的侧重点不同。朱版侧重于深入浅出地说明每个典故背后的含意,只要能传达这个意思,朱版不会局限于应用意译还是直译;梁版则准确地把握每个典故,应用注释来说明典故背后的内涵,比较重视原文的直观,在能应用直译的前提下,他会采用直译典故,然后用注释的方法来说明意思。第二,两者的翻译风格都贯穿始终。朱版的翻译风格更接近于书面语言,即使是他翻译口头语言的用典,他也会用文学性的方法来表现,他的口头语言用典翻译是在准确地翻译出说话人物个性的基础上来描述的,人们可以通过他的描述准确地把握人物的个性,从个性的角度理解文本的意境;梁版在用典时则试图还原原书的意境,他希望在原文文字文学性强的时候还原文文学性,原文文字粗俗化、口语化的时候突出原文口语性,他将还原原文情境的工作交给自己,体会原文背后的意思交给受众,这也是一种较好的文化翻译思路[16]。第三,两者的文字功能侧重性不同。朱生豪的翻译作品文学普及性强,每一名受众都可以从他的翻译中起步,尝试理解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的美;受众阅读了朱版后,可以把朱版文字略作修改,将它作为舞台剧剧本。因为它的文字韵律性强、易让人理解,极适合作为舞台剧本。梁版的作品适合给文化层次较高的受众阅读,受众在拥有一定西方文化基础的前提下阅读他的用典,并结合直译后的注释,会比较容易了解典故背后的意思。他的翻译适合用来作小说阅读,而不适合用来作舞台剧的脚本。这是由于梁版的翻译直译了大量典故,而这些典故在舞台剧上直接呈现会出现文化隔核,舞台剧受众难以理解的缘故。因此,他的作品拿来改编舞台剧脚本是不适合的,它只适合拥有闲暇功夫能细细品读的人对着注释去阅读。
翻译时,直译有直译的优势,意译有意译的优势。如何把握翻译的原则,是需要探讨的问题。这一问题可从朱版与梁版的《威尼斯商人》典故的翻译案例中得到答案。对比朱版及梁版的《威尼斯商人》典故的翻译,可知在翻译文本的时候,应从文化翻译的角度来探讨文本翻译,作为一名翻译者,应以原文为基础,找到文化背景传达的方向、风格呈现的方法、作品功能的定位,通过综合的分析找到翻译的方法。翻译学研究者们从这两则翻译案例可以得到结论:无论是应用直译的方法还是意译的方法,最终翻译的目的就是要以文化翻译理论为基础,准确地传达原作的文化意境,达到既定的文化艺术表达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