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万民
(瑞普(天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00308)
2018年2月,河北省正定县某规模化鸡场地面平养方式饲养的8500只肉鸡30日龄出现死亡情况,患病肉鸡开始表现为零星死亡,随后死亡增加,日死亡率达2%,病鸡表现精神沉郁,食欲不振,鸡冠苍白,排黄绿色或暗黑色稀便为主要症状。采用双黄连口服液和环丙沙星、泰乐菌素和复方新诺明等药物进行治疗,治疗效果不佳。该畜主将患鸡带到本处就诊,病料无菌采集后送公司诊断实验室进行检测。根据该鸡群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变化并结合PCR分子生物学诊断,诊断确定为FAdV-Ⅰ与坏死性肠炎混合感染,现报告如下:
鸡群突然发生疾病,临床表现为精神沉郁,缩头,采食饲料减少,喝水量增多,羽毛杂乱无光泽,鸡冠及肉锤呈现发白情况,卧地,不愿走动,排黄绿色或暗黑色,灰色粪便,一些粪便混合血液或未消化的饲料。病程较长会产生神经症状,颤抖,站立不稳,瘫痪,触诊检查时表现出尖叫现象。
患病蛋鸡心包积液严重,心包中可见到大量的淡黄色的清亮液体,肝脏肿大,出血,质地脆弱易破裂,表面凹凸不平,坏死灶和出血交替出现,呈现黄黑相间(见图1左)。肾脏肿大、苍白,有尿酸盐沉积(见图1右),小肠扩张,大小不均增大至正常的2~3倍。肠腔切开,肠表面变黄,肠腔内充满气体和血液,肠黏膜充血坏死,黏膜附着黄色或绿色假膜。部分肠黏膜增生,肠壁增厚充血,浆液表面有大量针尖大小出血点和灰白色小米粒大小坏死点,肠道中充满了黑色和红色的内容。
图1 病鸡的眼观病变
无菌采集病死鸡的肝脏和心包积液,分别进行组织总DNA和总RNA的提取。以其为模板,分别进行FAdV-Ⅰ的常规PCR和RT-PCR扩增,本次试验病料样品与心包积液PCR扩增产物与预期扩增产物片段大小相符,试验扩增产物的条带处于508bp,基因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序列比对,通过DNAStar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与I群禽腺病毒序列同源性为96.5%,表明被检病料样品中含有I群禽腺病毒。
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常规试纸法进行。结果表明,该菌对新霉素和氟苯尼考具有高度敏感性,对杆菌肽药物中度敏感,对罗红霉素、氧氟沙星和复方新诺明表现出耐药性。
图3 PCR扩增结果
M:DL1 000 DNA Marker;1:组织样品;2:心包积液;3:阳性对照;4:阴性对照
发病鸡立即隔离,按照无害化的要求对病死鸡迅速处理、焚烧及深埋,环境使用生石灰消毒。
紧急注射Ⅰ群禽腺病毒卵黄抗体,同时根据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结果,对发病鸡全群上午使用氟苯尼考(立本康)饮水(剂量为每1L水中加75mg),并在饲料中添加电解多维和维生素K3,连用 3~5d。
做好鸡舍及周边环境的生物安全,及时清理屋内的家禽粪水,对养殖设备(如水箱、食槽等)进行清洗消毒,同时做好鸡群的消毒。
经采取上述措施后,至第3d病鸡精神转好,采食量增加,死亡明显减少,至第5d死亡基本停止,1周后痊愈。
I群禽腺病毒主要引起鸡包涵体肝炎、心包积水综合征的特异性病原体,其主要病变特征为心包中有淡黄色水样或胶脉样的积液,心脏松弛、柔软。肝脏呈现淡褐色和黄色,质地变脆,出现充血、肿胀,伴有局灶性坏死点和出血点。根据鸡群的临床症状及分子生物学诊断结果,确诊该鸡群为FAdV-Ⅰ与坏死性肠炎混合感染。
I群禽腺病毒一种条件致病性病毒,广泛存在于家禽的呼吸道和消化道,其发病往往伴随着其他不良因素,如通风不良、饲料霉菌毒素超标;或者其他疾病如IBD、CIAV、H9N2、NDV的发生。因此,在饲养过程中要注重家禽饲养管理,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同时加强禽舍中的环境卫生,加强通风,合理消毒,并做好IBD、CIAV等疾病的免疫工作,减少心包积液综合征。在治疗过程中,使用卵黄抗体,并结合保肝护肾的药物进行治疗,减少家禽的死亡,降低养殖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