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国富
( 黑龙江省鸡东县哈达镇畜牧兽医综合服务站,黑龙江 鸡东 158203)
猪体蛋白由22种氨基酸组成。其中约有一半的蛋白存在于肌肉组织,其余的分布于各种器官、消化道、血液和毛发中。研究表明,在酶和体内激素中含有少量的蛋白质,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蛋白质占全身机体组织的15%。猪的胴体含45%~55%的肌肉,其中约22%是蛋白质,因此,全身有7%~9%(胴体的10%~12%)是可食用的蛋白质。
为了使猪能快速合成蛋白(或生长),饲料必须足量提供22种氨基酸中的10种。这10种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因为其不能由猪自身合成,需要从饲料中摄入。这10种氨基酸是赖氨酸、蛋氨酸(甲硫氨酸)、色氨酸、组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苏氨酸和精氨酸。其他12种氨基酸只要有足够的氮源就可由猪体自身合成。当然,少数几种氨基酸不能确切地列为必需氨基酸或非必需氨基酸。例如,精氨酸通常被划分为必需氨基酸(也可称为半必需氨基酸),但猪能合成精氨酸,只是其合成量不能满足猪早期生长发育的需要,故此生长猪日粮中必需有足量的精氨酸。赖氨酸通常被认为是猪饲粮中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其原因有二:赖氨酸在肌肉中的含量相对较高(约7%),其需要量大;大多数饲料原料中赖氨酸的含量低。其他氨基酸的需要量常用与赖氨酸的比率关系表示,每种氨基酸与赖氨酸的比值接近在体蛋白中的比率。理想蛋白质是指所有氨基酸都正好符合猪的需要量的一种理想模式。
优质的蛋白质来源提供的10种必需氨基酸在数量和比例上都能满足猪的特定需要(生长、繁殖、泌乳)。令人遗憾的是,谷物蛋白质的品质非常差。如果玉米中不补充足够量的高品质蛋白质资源,如大豆粕,就会造成猪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低、胴体脂肪含量增加和大量饲料的浪费。
传统上猪饲料是以粗蛋白含量为基础进行配方设计。人们为各个体重阶段的猪确立了相应的蛋白质水平,以便可以提供充足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当用玉米和大豆粕作为能量和蛋白的主要来源时,该方法非常有效。但使用其他饲料原料时,饲料应根据赖氨酸含量进行配制。根据报道,在玉米饲粮中补充大豆粕(73%的玉米,25%的大豆粕)使饲粮蛋白质水平达17.2%,能满足体重32 kg猪对赖氨酸和其他氨基酸的需要。猪日粮中由几种蛋白饲料配合使用,可发挥氨基酸的互补作用,从而提高蛋白质饲料的营养价值。添加合成氨基酸可提高饲料蛋白的生物学价值,最常添加的就是赖氨酸。
体组织中蛋白的维持、胴体和其他体组织的蛋白质沉积都需要氨基酸。因此,猪的每日氨基酸需要量受体重(影响维持需要量)和瘦肉组织(体蛋白)增长速率的影响。用于体蛋白增长的氨基酸需要量远高于维持需要量。例如,断奶仔猪用于体蛋白增长的赖氨酸需要量大约是维持需要量的20倍;而体重45 kg和90 kg的猪,这个值分别是10倍和5倍。另外,胴体肌肉是体蛋白的2.55倍(1 g体蛋白=2.55 g胴体无脂瘦肉组织)。
随着猪体重的增加,体蛋白的日增长率也随之增加,体重为55~68 kg时达到最大增长率,然后随体重的增加,日增长率逐渐减少。由于大部分氨基酸用于蛋白质沉积,因此氨基酸的日需要量与体蛋白增长的模式大致相同。但是蛋白质增长曲线的高度主要受猪沉积瘦肉的遗传能力的影响。因此,遗传上具有较高瘦肉生长潜能的猪每天需要的氨基酸比普通猪的多。例如,1头每天瘦肉增加量为0.36 kg的猪与每天瘦肉增加量为0.30 kg的猪相比,其赖氨酸的需要量多20%。其他因素,如健康、性别和环境因素等,也可影响曲线的高度。
氨基酸需要量表达为占饲粮的百分比更有意义,可以用每天氨基酸需要量除以每天饲料消耗量来计算。以占饲粮百分比表示的氨基酸需要量随猪体重的增加而降低。一般认为,具有遗传优势的猪其氨基酸需要量较高。
猪不能完全消化和吸收饲料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完整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生物利用率不是100%,大部分在70%~90%之间。单一饲料原料中氨基酸的生物利用率,可利用猪回肠瘘管来测定小肠末端氨基酸的消失率,称作“回肠消化率”。消化率分为“表观”消化率或“真”消化率。后者对回肠末端的内源性氨基酸进行了校正(如非饲料来源的氨基酸,包括酶、黏液、上皮脱落细胞等)。
本文中讨论的饲料原料的氨基酸需要量和氨基酸含量指的是总氨基酸,而不是可消化氨基酸。然而,许多营养学家现已根据回肠真可消化氨基酸或回肠表观可消化氨基酸来配制饲粮。该方法在处理消化率低于或高于平均值的饲料原料时更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