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续,张宝龙*,白东清,曲 木,王云祥,翟胜利
( 1.天津市晨辉饲料有限公司,天津 301800;2.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天津 300384)
黄颡鱼别称黄角丁、黄骨鱼、黄沙古、黄辣丁、刺黄股等,隶属于鲇形目,鮠科、黄颡鱼属。黄颡鱼是温水性底层鱼类,在自然环境下身体颜色特征为背部黑褐色,至腹部逐渐变为浅黄色,体侧有两纵及两横黄色细带纹,间隔成暗色纵斑块。黄颡鱼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黄河、黑龙江等流域,是我国江河、湖泊、水库等水域中常见的小型淡水经济鱼类,深受中国、韩国、日本等东亚地区消费者青睐。因其含肉率高、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
随着淡水渔业的不断发展以及黄颡鱼市场需求量的增加,仅靠天然捕捞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必须进一步扩大黄颡鱼养殖规模,与此同时各地也开展黄颡鱼养殖技术研究。在健康水产养殖发展过程中,功能性饲料的研发与应用意味着拥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广阔的市场前景,功能性饲料是传统水产配合饲料的功能拓展,是一种在满足水产动物营养需求的同时具有其他多种功能的高效安全环境友好型水产配合饲料。黄颡鱼功能性饲料的使用能够提高黄颡鱼的生长性能,改善其体色,促进其免疫系统发育,增强机体免疫力,增强抗应激能力,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率等,比传统的水产配合饲料更具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本文就国内外有关黄颡鱼功能性饲料的应用现状及前景作以综述,集中讨论不同添加剂在常规饲料中的添加对黄颡鱼生长、体色、非特异性免疫等影响,以期为研发科学、合理可行的黄颗鱼功能性饲料提供参考。
黄颡鱼饲料重要组成部分——鱼粉含有较高的蛋白质以及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脂肪酸等,鱼粉是水产饲料中重要的蛋白质来源[1-3]。但近期鱼粉资源紧缺供不应求造成其价格上涨,因此不得不降低饲料中鱼粉添加量以减少生产成本,目前已有关于植物蛋白质替代黄颡鱼饲料中部分鱼粉的研究[4]。通过功能性添加剂增强饲料适口性、消除抗营养因子、提高消化能力以及改善氨基酸平衡等来提高鱼类对植物蛋白质的利用。在黄颡鱼基础饲料(含鱼粉26%、豆粕32%、棉籽粕10%和双低菜籽粕10%)中分别添加复合核苷酸400 mg·kg-1、植酸酶1 000 U·kg-1和包膜赖氨酸20.4 g·kg-1+包膜蛋氨酸2.2 g·kg-1均能显著提高黄颡鱼的增重率与特定生长率,降低饵料系数[5]。
中草药有强健机体的功能,含有黄芪多糖、甘草多糖、茯苓多糖、黄酮类化合物、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成分,能促进动物机体代谢和蛋白质及酶的合成,在水产动物养殖过程中利用中草药制剂也能起到加速生长、提高成活率等作用[6]。基础饲料中添加混合药液(黄芩、茯苓、板蓝根、黄芪、大黄、甘草、金银花等)投喂黄颡鱼,黄颡鱼摄食含有中草药混合药液1.0%的饲料后,特定生长率显著上升[7]。朱浩等使用金银花提取物为饲料添加剂饲喂黄颡鱼,饲养60 d后,增重率和成活率显著高于基础饲料对照组[8]。黄颡鱼基础饲料中添加黄芪、党参、当归等中草药添加剂,也可显著提高黄颡鱼特定生长率(P<0.05)[9]。
天然着色剂不仅能改善养殖鱼类体色,而且会对鱼体生长、成活率及免疫力等指标产生影响,具有一般色素添加剂和营养添加剂的双重功效。基础饲料中天然着色剂金碧黄的添加对黄颡鱼的成活率和增重率均有一定的影响,随添加浓度的增加,成活率有升高趋势,添加浓度增为0.8%时能显著提高黄颡鱼的存活率,饵料系数随着色剂添加量的增加有所下降,添加量为0.8%时,可显著降低黄颡鱼饵料系数(P<0.05)[10]。丁小峰等在黄颡鱼配合饲料中分别添加加丽素红400 mg·kg-1,金黄素和金菊黄100 mg·kg-1分别饲喂黄颡鱼,经过8周饲养,金黄素组和金菊黄组鱼种成活率达到90.2%,金黄素和金菊黄100 mg·kg-1可显著提升黄颡鱼成活率(P<0.05)[11]。
维生素A是促进鱼类生长发育并维持其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当饲料中维生素A含量在3 690~23 720 U·kg-1时,黄颡鱼增重率随饲料中维生素A水平增加显著上升,饵料系数随饲料中维生素A水平增加显著降低,维生素A添加水平为40 316 U·kg-1时达到最佳增重率[12]。
褐藻糖胶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等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外源性脂质吸收、促进内源性脂质代谢和增加胆汁酸排泄这3个方面来调节脂质代谢。杨晴等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有效浓度为0.1%的自提褐藻糖胶可显著促进黄颡鱼幼鱼的生长[13]。
壳聚糖是至今发现的唯一天然碱性多糖,具有抑菌、抗病、增强免疫等功能,并且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在黄颡鱼饲料中添加壳聚糖25 mg·kg-1可促进黄颡鱼生长发育,显著提高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并降低其饵料系数[14]。
芽孢杆菌能够产生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等多种代谢产物,提高机体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黄颡鱼基础饲料中添加芽孢杆菌3×109cfu·kg-1能显著提高黄颡鱼的增重率与特定生长率,降低饵料系数[5]。
复合酶制剂(水产专用复合酶制剂,由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果胶酶复合而成的酶制剂)可以补充鱼类内源性消化酶,同时利用外源性消化酶帮助机体分解部分抗营养物质,提高鱼类对饲料的消化利用率,促进机体生长。研究表明,在黄颡鱼饲料中添加复合酶制剂400 mg·kg-1投喂黄颡鱼,增重率得到显著提高(P<0.05)[15]。
在天然水域中,野生黄颡鱼体色多呈金黄、土黄、褐黄色等不同程度黄色;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投喂人工饲料养殖的黄颡鱼体色相对较深,呈现灰色、黑色,严重影响其市场价值。
多种因素可影响水产养殖中鱼类体色变化,国内外这方面报道已有很多,水产饲料中色素物质会对鱼类体色变化产生重要影响[16-19]。鱼类黑色体色的变化受到皮肤、鳞片和鳍条中黑色素细胞数量、分布、密度等方面影响。黄色、红色等体色的变化会受到类胡萝卜素、叶黄素等色素在皮肤、鳞片、鳍条中含量和分布的影响。鱼类和其他脊椎动物一样,自身不能合成色素,必须依赖于从饲料、环境中吸收并沉积来获取色素[20]。玉米蛋白粉含有丰富氨基酸和天然色素——叶黄素。Morros等测得玉米蛋白粉中叶黄素含量是新鲜玉米的7倍[21]。玉米蛋白粉中色素总含量为200~400 μg·kg-1,是玉米籽粒(0.1~0.9 μg·kg-1)的200倍以上[22]。朱磊等以玉米蛋白粉(叶黄素含量为270 mg·kg-1)和4%叶黄素(提取自万寿菊)为饲料添加剂,经过58 d养殖试验,发现黄颡鱼的黄色深度随着饲料中玉米蛋白粉水平提高而上升,表明黄颡鱼能有效吸收饲料中玉米蛋白粉的叶黄素,当玉米蛋白粉色素量>10%时可满足黄颡鱼对饲料色素的需要量[23]。丁小峰等在黄颡鱼饲料中分别添加加丽素红0.4%、金黄素0.5%、金菊黄0.5%、玉米蛋白粉6%作为色素源,也发现玉米蛋白粉等饲料原料中的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在黄颡鱼腹部皮肤中有一定的沉积量,其中添加100 mg·kg-1色素的金黄素-Y和金菊黄使黄颡鱼皮肤中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含量显著性增加(P<0.05)[24]。饲料中叶黄素在黄颡鱼皮肤中的沉积率明显高于角黄素,但饲料中添加叶黄素>100 mg·kg-1,黄颡鱼皮肤中沉积率明显下降,添加叶黄素50 mg·kg-1时,养殖的黄颡鱼皮肤中叶黄素含量能够达到野生黄颡鱼水平,体色也与野生黄颡鱼基本一致[25]。
鱼类的体色变化与体内类胡萝卜素含量密切相关,而β-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的合成前体物质。陈学豪等试验表明,黄颡鱼饲料中维生素A添加量<33 705 U·kg-1时黄颡鱼体色出现异常,表明饲料中不同维生素A水平会对黄颡鱼体色产生影响,黄颡鱼配合饲料中维生素A的适宜添加水平为33 705~40 316 U · kg-1[12]。
中草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大多是通过调节机体非特异性抗菌、抗病毒等因素来实现免疫的增强[6]。在水产养殖业,中草药制剂可以激活鱼类免疫系统,以达到疾病防治的目的[26]。中草药含有多糖、有机酸、甙类、生物碱、萜类及醇类等一系列免疫活性物质,在黄颡鱼基础饲料中添加黄芩、茯苓、板蓝根等混合药液1.0%能显著地增强黄颡鱼血细胞吞噬百分比和吞噬指数、血清溶菌酶[7]。姜光丽将蒲公英和甘草等中草药提取物添加于黄颡鱼基础饲料中,制成膨化饲料饲喂黄颡鱼42 d后,黄颡鱼血液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及血清总抗体含量得到显著提高,同时攻毒后黄颡鱼溶菌酶活力也显著提高,降低了黄颡鱼死亡率[27]。黄颡鱼饲料中添加麻黄、苦参、黄芩、五倍子1 000 mg·kg-1等中草药混合粉末,可提高黄颡鱼血清中溶菌酶的活性[28]。水产基础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饲喂黄颡鱼,可显著降低迟钝爱德华氏菌攻毒后黄颡鱼的死亡率,提高其免疫保护率,当黄芪多糖水平为1 200和1 500 mg·kg-1时免疫保护率均能够达到50.0%[29]。灵芝多糖也可有效提高黄颡鱼免疫细胞的活性,投喂灵芝多糖1 200~1 500 mg·kg-1饲料后,黄颡鱼头肾巨噬细胞氧呼吸爆发活性、头肾巨噬细胞氮呼吸爆发活性和外周血白细胞的增殖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高(P<0.05)[30]。
维生素E作为一种脂溶性抗氧化剂可阻断动物机体自由基链反应,保护组织器官,使其免受自由基损伤。同时,维生素E还在合成维生素C、辅酶、氨基酸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维生素E可增加细胞间的超氧根离子用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并提高巨噬细胞的呼吸暴发功能[31]。血液中SOD含量也会随着维生素E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维生素E是鱼类生长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缺少维生素E会出现体重减轻、性腺发育缓慢、红细胞脆性降低等现象[32]。饲料中添加适量维生素E可显著提高黄颡鱼的免疫力,维生素E添加量为125和175 mg·kg-1时,黄颡鱼血浆中丙二醛(MDA)的含量显著降低,白细胞吞噬指数得到显著提升(P<0.05)[33]。
维生素C是维持鱼类正常生理功能必不可少的微量营养素。大多数鱼类自身不具备合成少量维生素C的能力,必须从食物、环境摄入。在饲料中添加包膜维生素C 961~981 mg·kg-1后,黄颡鱼溶菌酶活性显著增高[34]。王吉桥等研究表明,黄颡鱼血液中溶菌酶和SOD活力随水产饲料维生素C水平增加先逐渐升高,再逐渐降低或稳定,黄颡鱼最适免疫维生素C需要量为600~800 mg·kg-1[35]。
营养学研究表明,精氨酸(Arg)相对其他氨基酸会有更强的免疫功效,并且Arg的免疫机制可能是其抗氧化作用,Arg的主要代谢作用之一是在NOS的催化作用下,与分子氧反应生成具有抑菌和杀菌作用NO,能刺激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真菌、病原菌和原生生物的杀伤力。封福鲜等在黄颡鱼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晶体L-Arg·HCL和晶体L-Lys·HCL饲喂黄颡鱼,试验表明,黄颡鱼饲料中Arg水平对黄颡鱼血清NOS活性有显著影响;当黄颡鱼饲料中赖氨酸(Lys)水平为5.84%时,黄颡鱼血清中NOS活性随Arg水平的升高呈上升趋势,Arg水平为6.81%时血清NOS活性达到最高;饲料中Arg水平的升高也可有效提高黄颡鱼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肠、肠黏膜和肝脏SOD和CAT活性,降低MDA的含量[36]。饲料中适宜的精氨酸水平可以改善黄颡鱼免疫指标,降低各促炎因子含量,升高抗氧化相关酶活性,提高抗氨氮应激能力,精氨酸水平为2.81%时效果最好[37]。
近年来壳聚糖在水产养殖业也有所应用,可增强水产动物免疫力,提高其抗病能力。在黄颡鱼饲料中添加壳聚糖25 mg·kg-1后,可显著提高黄颡鱼血清碱性磷酸酶(ACP)、酸性磷酸酶(AKP)、SOD和溶菌酶活性,免疫增强效果显著升高[14]。史春路研究表明,水产基础饲料中壳聚糖添加量为50和100 mg·kg-1时,也可提升黄颗鱼的生长指标和非特异性免疫机能[38]。
芽孢杆菌可以作为免疫增强剂来提升水产动物生产性能和消化酶活性,并且低聚糖可作为免疫增强剂提升鱼体非特异性免疫能力[39-40]。芽饱杆菌0.01%和低聚糖复合制剂0.01%可显著提高黄颡鱼肝胰ACP、血清ACP、血清AKP和肝胰SOD活性[8]。
4.1.1 产品精准定位
黄颡鱼功能性饲料在满足黄颡鱼生长必要营养的基础上增加了保健和品质改善功能,其作用的有效发挥受很多因素影响,如生长发育阶段、生理状态、水质状况、养殖模式、季节、管理水平等,要用系统的理论来看待功能性饲料使用效果的发挥。需要强化黄颡鱼功能性水产配合饲料研发的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精准和动态配方技术,开发养殖模式配方、季节配方、阶段配方和区域配方,细化功能性水产配合饲料产品定位。应大力发展黄颖鱼不同营养阶段的营养需求研究,开发出开口饲料、苗种培育饲料、成鱼养殖饲料和亲鱼培育饲料等,并针对黄颡鱼各发育阶段所需饲料进行功能性拓展研究,为黄颗鱼规模化养殖提供基础;开展不同养殖模式、养殖区域与其营养需求之间关系的研究,以获得各种养殖模式下的营养需求参数,同时开展营养生态研究,减轻黄颗鱼养殖的自身污染,为生产高品质黄颡鱼饲料提供理论支持。
4.1.2 微藻添加剂的开发
微藻是一类分布广泛、营养丰富的自养生物,也称单细胞藻类。藻类种类繁多,目前已知约有3万种,其中微藻种类约占70%。可用于水产的微藻种类很多,近几年培养并应用于水产开口饵料及饲料添加剂微藻种类有绿藻门的亚心形扁藻、盐藻、小球藻,硅藻门的三角褐指藻、小新月菱形藻、牟氏角毛藻,金藻门的等鞭藻、湛江等鞭藻、绿色巴夫藻,黄藻门的异胶藻,蓝藻门的鱼腥藻、螺旋藻等。微藻含有鱼类生长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其细胞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氨基酸、脂肪酸、藻多糖、维生素等,同时还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以及甘露醇、核苷类、萜类、大环内酯、生物碱等抗菌、抗病毒物质。研究表明微藻作为饲料添加剂对鱼类提高免疫力、促进生长、改善体色等方面均有较好的效果,但目前我国鲜有关于微藻利用于黄颡鱼饲料的研究,此类产品更为少见,微藻的开发与利用将成为黄颡鱼功能性饲料发展的新方向,其前景十分广阔[41]。
在大力推进水产健康养殖转型升级、重视水产养殖业质量安全与环保的今天,研发、推广并应用功能性水产配合饲料将成为水产养殖和饲料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水产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黄颡鱼作为备受关注的经济鱼种,其人工繁育技术的突破、多种养殖模式的开发都已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黄颡鱼是否能成功进行大规模的养殖,关键在于是否能研发出配方合理、工艺先进、安全、高效和环境友好型饲料,并合理运用于养殖生产中,可有效降低养殖风险,实现黄颡鱼养殖从数量型向质量型、效益型的转变。因此,黄颡鱼功能性饲料的研发、推广具有更多的机遇和更广阔的市场前景,相信将来会有更多有关黄颡鱼功能性饲料的研究成果,并开发出更多能满足各种生产需求的黄颡鱼功能性饲料产品。
[参考文献]
[1] Williams K C,Barlow C G,Rodgers L,et al.Asian seabass Lates calcarifer,perform well when fed pelleted diets high in protein and lipid[J].Aquaculture,2003,225(1-4):191-206.
[2] Glencross B,Rutherford N,Jones B.Evaluating options for fishmeal replacement in diets for juvenile barramundi(Lates calcarifer)[J].Aquaculture Nutrition,2011,17(3):722-732.
[3] 张磊.鱼粉特性的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08.
[4] 杨严鸥,张艳,潘宙,等.豆粕替代不同水平的鱼粉对黄颡鱼饲料利用、ATP酶活性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饲料广角,2006(15):39-41.
[5] 牛凤池,黄燕华,曹俊明,等.5种添加剂对黄颡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5,27(7):2 176-2 183.
[6] 农业部《渔药手册》编撰委员会.渔药手册[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7] 张耀武,郑建武,李文辉,等.复方中草药制剂对黄颡鱼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J].水产科学,2010,29(4):225-228.
[8] 朱浩,蔡永祥,刘文斌,等.两种免疫增强剂对黄颡鱼生长、消化及免疫性能的影响[J].淡水渔业,2008,38(5):35-38,34.
[9] 王吉桥,祁彩霞,程爱香,等.黄芪、熟地和山楂等中草药对黄颡鱼生长和消化的影响[J].水产学杂志,2008,21(1):34-41.
[10]杨文平,王爱民.饲料天然着色剂对黄颡鱼生产性能和生理机能的影响[J]. 饲料工业,2010,31(22):15-17.
[11]丁小峰,叶元土,蒋蓉,等.饲料色素对黄颡鱼生长和生理机能的影响[J]. 粮食与饲料工业,2008(9):39-41.
[12]陈学豪,李剑,姜才根,等.维生素A对黄颡鱼生长性能和体色的影响[J]. 饲料研究,2015(6):57-60.
[13]杨晴,杨锐,周歧存,等.褐藻糖胶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4,26(7):1 880-1 887.
[14]李丽鹃,龚全,权可艳,等.壳聚糖对黄颡鱼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机能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3,26(6):2 614-2 619.
[15] 徐黎明.复合酶制剂在黄颡鱼饲料中的应用研究[D].厦门:集美大学,2013.
[16] Bjerkeng B.Carotenoids in aquaculture:fish and crustaceans[J].Natural Functions,2008,4:237-254.
[17] Sugimoto M.Morphological color changes in fish:regulation of pigment cell density and morphology[J].Microscopy Research & Technique,2002,58(6):496-503.
[18]叶元土.养殖斑点叉尾体色变化生物学机制及其与饲料的关系分析[J]. 饲料工业,2009,30(6):52-55.
[19]冷向军,李小勤,韦友传,等.饲料中添加叶黄素对胡子鲶体色的影响[J]. 水产学报,2003,27(1):38-42.
[20] 韩学哲.饵料中不同添加物对观赏鱼着色的影响[D].保定:河北大学,2001.
[21] Morros E E,Damoko D,Cheryan M,et al.Analysis of xanthory llsin corn by HPLC[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2002,50(21):5 787-5 790.
[22]谢清若,黄永春,唐忠锋.新型食品添加剂双乙酸钠的合成研究[J].食品科技,2006(10):156-159.
[23] 朱磊,叶元土,蔡春芳,等.玉米蛋白粉对黄颡鱼体色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3,25(12):3 041-3 048.
[24]丁小峰,叶元土,蒋蓉,等.饲料色素对黄颡鱼皮肤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含量和酪氨酸酶活力的影响[J].水产学报,2010,34(11):1 728-1 735.
[25] 王斐,彭淇,吴彬,等.日粮中添加叶黄素与角黄素对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 Richardson)体色影响研究[J]. 海洋与湖沼,45(4):879-885.
[26]蔡中华,陈成勋,邢克智,等.四种中药对鲤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J]. 天津农学院学报,1998,5(2):31-34.
[27] 姜光丽.中草药提取物对黄颡鱼生产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饲料研究,2015(9):56-60.
[28]盛竹梅,黄文,张英杰,等.一种复方中草药制剂对黄颡鱼非特异性免疫机能和抗病力的增强作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2,31(2):243-246.
[29] 白东清,吴旋,郭永军,等.长期投喂黄芪多糖对黄颡鱼抗氧化及非特异性 免 疫 指 标 的 影 响[J].动 物 营 养 学 报, 2011, 23(9):1 622-1 630.
[30] 吴旋,白东清,杨广,等.灵芝多糖对黄颡鱼免疫细胞活性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1,26(3):195-198.
[31] Sealey W M.Dietary vitamin C and vitamin E interact to influence growth and tissue composition of juvenile hybrid striped bass(Morone chrysops(female)x M.saxatilis(male))but have limited effects on immune responses[J].Journal of Nutrition,2002,132(4):748-755.
[32] Palace V P,Brown S B,Baron C L,et al.An evalu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oxidative stress,antioxidant vitamins and early mortality syndrome(EMS)of lake trout(Salvelinus namaycush)from Lake Ontario[J].Aquatic Toxicology,1998,43(2-3):195-208.
[33] 陈骋,熊晶,左永松,等.饲料中不同维生素E添加量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水产科学,2010,17(3):521-526.
[34] 王文辉,王吉桥,程鑫,等.不同剂型维生素C对黄颡鱼生长和几种免疫指标的影响[J].中国水产科学,2016,13(6):951-958.
[35] 王吉桥,王文辉,李文宽,等.饲料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对黄颡鱼生长和免疫力的影响[J].水产学报,2005,29(4):512-518.
[36] 封福鲜,艾庆辉,徐玮,等.精氨酸和赖氨酸对瓦氏黄颡鱼幼鱼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J].水产学报,2011,35(7):1 072-1 080.
[37] 陈启明.精氨酸对黄颡鱼生长、免疫及肠道健康的影响[D].广州:华南农业大学,2016.
[38] 史春路.壳聚糖对黄颗鱼非特异性免疫机能和生长的影响[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8.
[39] 丁贤,李卓佳,陈永青,等.芽孢杆菌对凡纳对虾生长的消化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水产科学,2004,11(6):580-584.
[40] 王鹏,江晓路,江艳华,等.褐藻低糖对提高大菱鲆免疫机能的作用[J]. 海洋科学,2006,30(8):6-9.
[41] 张燕,乔洪金,李宝山,等.微藻粉替代鱼油对星斑川鲽幼鱼生长、体组成和生理指标的影响[J].中国水产科学,2017,24(6):1 223-1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