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要良 和媛媛 王劲松 刘 永 李淑兰
(1 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北京,100050; 2 北京右安门社区卫生服务站,北京,100054)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症状包括上腹痛、上腹灼热感、餐后饱胀和早饱之一种或多种,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约占消化门诊的50%,现代医学认为其主要病理生理机制包括胃肠运动障碍、内脏敏感性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胃肠激素、精神心理因素[1-3]。FD症状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邓贵成主任现为北京市名老中医工作室、国家级肠胃病辛开苦降法重点研究室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幼承家学,中医基础理论功底扎实,临床工作50余载,诊治FD方面临床经验丰富,我有幸侍诊邓贵成主任左右,总结了邓老诊治FD的部分经验。
中医治疗疾病的精髓为辨证论治,望闻问切资料的全面收集决定了辨证的准确性,也决定了中药治疗的疗效。邓老在FD患者首诊中要求,四诊结合,务必辨证精准。
1.1 望诊 中务必要注意望面色和望舌。就诊的FD患者面色表现不同,如面色白多为虚证,面色红略油腻多为湿热,面色略色黑多为水湿,面色青黄或口唇色深多为肝郁或血瘀。舌诊在诊治胃病中十分重要,邓老认为“舌为胃之镜”,舌像的变化与胃密切相关。舌体胖瘦颜色与疾病寒热虚实密切,当舌体和舌苔不符合的时候,要注意寒热真假。如FD患者病痛日久,舌多有瘀点、瘀斑,在治疗中要注意运用活血药物。若患者舌淡苔腻,考虑脾虚湿阻,应健脾化湿或先化湿后补虚。
1.2 闻诊 重视异常味道和听诊。部分患者病情描述中,可闻及口臭,考虑是否为幽门螺杆菌、胃热、湿热、胆热、食积等病理因素[4-5]。同时部分患者在就诊中可出现嗳气、呃逆、咳嗽等症状,通过辨别患者声音可以明确是否为虚实。
1.3 问诊 务必详细,思路清晰。正如《素问》说:“诊病不问其始,忧患饮食之失世,起居之过度,或伤于毒,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病能中”。在FD的问诊中,邓老要求掌握患者寒热温凉偏好、胃脘痞闷疼痛的部位、性质、诱发因素;对有助于诊断疾病性质的问题,要进行彻底全面的问诊;同时要提醒患者尽量避免顺着医生的语气进行叙述。比如胃脘不适,明确是否疼痛、疼痛性质、伴随症状、牵涉痛、诱发及加重因素等。
1.4 切诊 注意切脉和腹部触诊。脉诊中注意“举、按、循”手法的运用。腹部触诊应结合现代医学的知识,明确疾病诊断,防止贻误病情,同时明确疼痛的部位,选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如上腹胃脘部胀闷疼痛,多考虑为FD,胃气壅滞,选用陈皮、枳壳、香附、紫苏梗;胁肋部胀闷疼痛,考虑肝气,多选用醋延胡索、川楝子、片姜黄、郁金;下腹部胀闷疼痛,多选用乌药、小茴香、荔枝核、橘核等药物。
FD为功能性疾病,临床症状与器质性疾病多重叠。患者首诊中,邓老均要详细询问患者临床症状、是否消瘦、家族史,对于一些可疑患者,要求患者进行胃镜相关检查,明确诊断,防止胃癌、食管癌的漏诊,贻误病情。部分患者就诊过程中,病情反复发作,或疼痛性质改变明显者,或伴有贫血、便血者,均要求患者进行胃肠镜的检查。邓老常要求我们,在临床诊疗工作中,诊断决定了治疗,中医在诊疗过程,可以参考现代医学诊断,防止疾病延误,做到中西互参,不能有偏见,保证患者治疗疗效。
邓老认为FD的病因多为素体脾胃亏虚、饮食失调、情志失调所导致。患者脾胃亏虚,正如《素问·调经论》中:“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脾胃亏虚包括气虚运化无权,阴虚胃失濡养,阳虚则阴寒内生胃失温养多个方面。情志失调,肝失疏泄,横逆犯胃,或日久化火,均导致胃气壅滞;气郁日久导致血瘀,出现血络瘀阻。另外,FD患者肝、脾、胃脏腑功能失调,可以导致一系列的病理产物如气滞、湿阻、痰结等,这均可影响脾胃气机升降。FD涉及脏腑为肝、脾、胃,病理因素包括气滞、湿阻、痰结、火郁、食积、瘀血,这些均导致了胃气失降[6]。
邓老认为根据中医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和降法”更加符合FD患者的临床治疗实际。“和”即为调和,“降”即为降胃气。和降法即根据病理因素,以及脏腑气血的寒热虚实状况,通过调和的方法,降胃气,恢复胃的生理特性。邓老在临床治疗FD使用“和降法”的具体治法如下。
4.1 理气和胃 本型多为脾胃素虚或情志抑郁导致胃失和降。本证常见临床症状为胃脘胀满,情绪波动则加重,嗳气、得矢气则痛舒,胸闷嗳气,大便不畅,舌苔多薄白,脉弦。治以疏肝和胃,方选逍遥散或香砂六君加味,嗳气频作者,加用香苏饮、旋复代赭汤,疼痛明显者,可以加用金铃子散等;急躁易怒、口苦明显,加牡丹皮、栀子、竹茹、黄芩等;反酸烧心明显加左金丸或乌贝散等。
4.2 辛开苦降 脾为阴土,性喜燥而恶湿,赖阳以煦之,胃为阳土,其性喜润而恶燥,须阴以和之。脾胃生理特性决定了病理状态下,脾胃病常为虚实夹杂、寒热错杂。临床可见胃脘灼痛,口臭,大便稀溏,治疗当以寒热并调,辛开苦降,常用方为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舌苔腻者可以加用滑石,生薏苡仁;胃胀可加用枳壳,陈皮;大便稀溏较重者,可加用茯苓、扁豆、山药等药物治疗。
4.3 分消走泄 目前饮食习惯,患者湿热阻滞之证较多。临床常见症状为:脘腹痞满,口干口苦,身重困倦,口中粘腻,口气重,大便黏腻不爽,苔黄腻,脉滑。治疗以分消走泄,和中化浊。代表方为温胆汤、蒿芩清胆汤、三仁汤等。在治疗脾胃湿热疾病常遵循温病法,开上、畅中、渗下三焦同治。开上常用药物为藿香、佩兰、杏仁、紫苏叶、青蒿等;畅中常用药物法半夏、砂仁、苍术、白蔻仁、草果、厚朴、大腹皮、陈皮、薏米,黄连、黄芩、栀子等;渗下药物常用茯苓、泽泻、冬瓜皮、滑石、车前子、通草、竹叶。湿热之证兼有脾虚者,常用山药、白术、茯苓、冬瓜皮等健脾而不用参芪,脾被湿困而有化滞者用砂仁、白蔻仁、焦四仙、炒薏苡仁,兼有气滞者,常用大腹皮、厚朴、陈皮、郁金等[7-8]。
4.4 温中和胃 脾胃素虚或饮食贪凉导致脾胃虚寒,可见胃脘痞满疼痛,喜温喜按,大便偏稀,舌淡苔白,脉弱。治疗以温中和胃,方选用黄芪建中汤,理中丸和良附丸加味。泛吐清水者,加用姜半夏、茯苓,以温胃化饮;纳呆厌食者,加用砂仁、神曲、麦芽、鸡内金等理气开胃;脘腹冷痛者,也可用荜茇、荜澄茄药物。
4.5 养阴和胃 患者素体阴虚或热盛伤阴后,患者易出现胃痛隐隐,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律,脉细数。治以养阴益胃,以一贯煎加味。在养阴和胃的同时,要适当加用一些理气之品,使养阴之品具有流动之性,补而不滞,养阴而不碍胃,如选用香橼、佛手、陈皮、枳壳等药。若见胃脘灼痛,嘈杂泛酸者,仍可斟酌配用左金丸,疼痛明显者可以选用芍药、甘草之品。
4.6 调理兼夹病理因素 病情较轻FD患者,多为单一证型,采用一种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疗效。当FD患者病情较重,时间较久者,常常病机复杂,寒热虚实均见,兼夹病理因素较多。邓老在治疗FD中,认为治疗中应该抓住患者主要病机,同时也要考虑兼夹的病理因素,加快疾病的好转,如痰、湿、热、郁、瘀等。患者兼有痰阻时,常加用陈皮、法半夏、茯苓、姜厚朴、紫苏梗、丝瓜络、冬瓜子等;如兼有湿时,常用茯苓、生薏苡仁、砂仁、藿香、佩兰等;如兼有热时,常选用连翘、蒲公英、金银花、黄芩、黄连、牡丹皮、栀子等;兼有郁时,常选用郁金、合欢皮、柴胡、香橼、佛手等;兼有瘀时,常选用赤芍、牡丹皮、郁金、鸡血藤、生蒲黄、五灵脂、三七粉、丹参、丝瓜络等。FD患者常常兼有脾运不良,邓老常加用焦神曲、焦麦芽、鸡内金等运脾化滞。
现代医学认为,精神心理因素是FD的重要发病因素,中医学也认为情志因素也是重要的病因之一。邓老认为在治疗FD时,应该重视心理、心态调整。邓老在接诊FD患者,常常采用充分倾听、适当安慰、精神暗示的方法,告知患者本病不是器质性疾病,而是功能性疾病,预后良好,消除患者恐惧、进展心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患者放下心理负担,通过精妙的病情的讲解,使得患者情绪舒缓,心态平和,采用药物治疗,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某,女,34岁,于2015年7月10日就诊。主诉:间断胃脘胀痛3年。症见:胃脘胀痛,嗳气则舒,不思饮食,大便1次/d,略偏软,失眠,口干口苦,急躁,胸闷,高血压病2年,舌淡红苔白腻,脉细略数,末次月经2015年为6月19-23日。查体无明显异常。胃镜检查: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考虑西医为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胃脘痛,辨证为肝气郁滞,木郁克土,湿浊内生,上扰心神。治疗以疏肝解郁,健脾化湿安神为法。方选逍遥散加味,方药如下:
北柴胡10 g、当归10 g、酒白芍12 g、茯苓12 g、炒白术10 g、郁金12 g、陈皮10 g、炒枳壳12 g、姜厚朴10 g、紫苏梗10 g、砂仁6 g、焦神曲15 g、焦麦芽15 g、醋鸡内金15 g、制远志10 g、竹茹12 g、太子参15 g、山药15 g,7剂,水煎,日2服。
复诊(2015年7月17日):服上方7剂,胃胀痛、胸闷、口干口苦、急躁、食欲减轻,睡眠好转,仍觉嗳气,舌淡红苔白,脉细略数。分析:患者经治疗症状减轻,但考虑患者月经将至,治疗在前方基础上,减少影响月经药物。
北柴胡10 g、酒白芍12 g、茯苓12 g、炒白术10 g、陈皮10 g、紫苏梗10 g,砂仁6 g,焦神曲15 g、焦麦芽15 g、醋鸡内金15 g、制远志10 g、竹茹12 g、太子参15 g、山药15 g、合欢皮10 g,7剂,水煎,日2服。
三诊(2015年7月24日):服上方7剂,胃胀痛较轻,自诉月经血块较多,经后小腹冷痛,舌淡红苔白,脉细略数。分析:患者经治疗胃胀痛症状减轻,但考虑患者月经腹痛,治疗在前方基础上,加用温经调气和血药物,达到气血双调作用。
北柴胡10 g、当归15 g、酒白芍12 g、茯苓12 g、炒白术10 g、陈皮10 g、紫苏梗10 g、香附10 g、砂仁6 g、焦神曲15 g、焦麦芽15 g、醋鸡内金15 g、制远志10 g、乌药10 g、太子参15 g、合欢皮10 g,14剂,水煎,日2服。
【按语】邓老认为,FD以胃气不降为核心病机,病位在胃,与肝、脾有关,肝脾胃功能失调,导致机体水谷运化失调,化生气滞、湿阻、痰结、火郁、食积、瘀血,诸多病邪既是病理因素,也是致病因素,治疗应该抓住疏肝郁,和降脾胃,消除病理因素关键,已到达胃气和降的目的。
疏肝郁:胃为多气多血之腑,肝疏泄气机功能正常,则胃腑气血调和;肝喜调达而恶抑郁,疏泄胆汁,有助于脾胃运化水谷。肝气不舒,横逆犯胃,或土虚木乘,胃失和降而成痞满,日久影响胃腑气血失和。故治疗FD时可在逍遥散基础上加木香、香附、厚朴、苏梗以疏肝理气,调畅气机。
运脾土,降胃气:脾胃居中州,具有受纳饮食、运化水谷津液、化生气血和气机升降的作用,脾气不
升,胃气不降,脾胃运化正常,水谷精微才能输布全身,气血调和,以充养五脏。在治疗中根据实际情况,以神曲、麦芽、鸡内金、白术、茯苓健脾助运,必要时加用参芪之品增加健脾功效,选用紫苏梗、陈皮、枳壳、姜厚朴以降胃气。
兼顾代谢病理产物。肝、脾、胃为人体水谷代谢,气机升降的枢纽,肝脾胃功能失调可以导致一系列的病理产物如气滞、湿阻、痰结、火郁、食积、瘀血等这些均导致了胃气失降。在治疗中常选用一两味药物来消除病理因素。
邓老治疗FD时,在调理肝脾胃气机升降同时,同时调和气血,消除气郁、痰湿等病理因素,以达到和降胃气的目的,能取得较好疗效。
[1]陈旻湖,钟碧慧,李初俊,等.广东城镇居民消化不良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内科杂志,1998,37(5):312-314.
[2]仝甲钊,曲波,王蓓蓓,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3,21(9):785-790.
[3]李延青.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标准解读: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疾病[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6,18(05):261-262.
[4]孙红艳.口臭中医证治相应关系的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9(2):126-129.
[5]张羽,陈曦,冯希平.口臭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病例对照研究[J].口腔医学,2016,36(7):607-611.
[6]尹晓岚,唐旭东,王凤云,等.脾失健运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探讨[J].世界中医药,2017,12(1):207-210.
[7]刘景源.“分消走泄”法在湿热病治疗中的应用(一)[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6,4(8):32-35.
[8]刘景源.“分消走泄”法在湿热病治疗中的应用(二)[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6,4(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