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骨科医院关节二科,河南 郑州 450000)
髋关节置换术是骨科常见手术之一,常用于股骨头坏死患者,高龄者多发。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展,其发病率也呈逐年增长趋势。术后经康复锻炼及护理可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但对于老年患者术后康复效果不甚理想,生存质量降低。为此,本文对高龄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患者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以观察其效果,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1例需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排除合并恶性肿瘤及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60~83岁,平均(71.72±10.24)岁;病程7~21 d,平均(17.59±2.77)d;Harris髋关节评分:15~40分,平均(26.21±3.62)分;病因:股骨颈骨折25例,股骨头坏死15例。观察组:41例,男22例,女19例;年龄61~85岁,平均(72.36±10.48)岁;病程6~22 d,平均(16.46±2.61)d;Harris髋关节评分:15~38分,平均(25.68±3.56)分;病因:股骨颈骨折26例,股骨头坏死1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术后均接受常规用药、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具体如下:①术前护理:术前宣教、心理护理及肠道准备;②术中护理:术中保温、避免使用导尿管及个性化输液;③术后护理:个性化输液,尽早进食及进行专业功能锻炼,包括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踝泵训练及空气压力治疗,逐步进行直腿抬高及空蹬自行车等训练(注意动作温柔、屈髋屈膝不能超过90°),床旁坐位、下肢负重或辅助行走;④出院指导:继续功能锻炼,避免坐低凳子,髋部不能低于膝关节,不要交叉腿和踝。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
1.3疗效评价标准 并发症:观察术后深静脉血栓、感染及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髋关节功能改善效果: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包括疼痛、功能、下肢畸形及髋关节活动范围等四个评估项目,满分100分,≥90分为优,80~89分为较好,70~79分为良,<70分为差。
2.1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术后感染2例,并发症发生率4.88%(2/41);对照组:术后感染3例,深静脉血栓2例,坠积性肺炎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5%(10/4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6.4959,P=0.01)。
2.2髋关节功能改善效果 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观察组为(75.54±10.05)分,对照组为(69.41±9.95)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2.76,P=0.007)。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日益加重,老年人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等发病率逐年上升。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改善髋关节解剖结构,但由于高龄患者各个器官衰退、对疼痛的耐受力降低及手术本身的创伤导致术后患者治疗依从性差,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增加,髋关节及下肢功能恢复受限,临床疗效欠佳。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是结合多学科合作在现有的围手术期治疗措施的基础上优化处理,旨在减少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刺激,从而促进术后快速康复的目的[1]。术前心理疏导及宣教可舒缓患者的紧张心理,缩短禁食水时间可减少饥饿、低血糖及不良情绪的发生,避免术后呕吐[2-5]。术中保温及不使用插管可有效降低应激反应及感染的发生率[3]。术后尽早进食和康复锻炼一方面增加下肢肌力及关节活动范围,促进血液循环、消肿、止痛,促进髋关节功能及体能的恢复,另一方面通过锻炼减少深静脉血栓及肺部感染的发生[6]。出院后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加强髋关节的自我保护,增强髋关节功能,进而促进下肢功能全面康复。本研究结果表明,经3个月干预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髋关节 Harris评分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总之,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在高龄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髋关节及下肢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