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和DSA造影诊断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比较

2018-03-18 05:51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闭塞性螺旋造影

(浚县人民医院介入科,河南 浚县 456250)

近年来,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肢体血管病变急剧增加,突出表现为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1]。目前,临床常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诊断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但由于其属于侵入性诊断,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可导致血管损伤。随着螺旋CT技术不断的提升,为临床诊断疾病提供一种安全、无创、可靠的诊断方式。本文旨在对比CT和DSA造影诊断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到本院就诊的70例疑似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患者,其中女25例,男45例;年龄37~76岁,平均(55.87±4.65)岁。纳入标准:患者及其家属在了解研究内容后自愿加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无血管造影禁忌症。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合并严重心、肾、肝等重要脏器疾病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先行CT检查,24 h后再行DSA造影检查。具体方法如下:(1)CT检查:采用Sensation型64层螺旋CT机(德国Siemens公司提供),扫描参数设置:参考电流220 mAs,管电流120 kV,螺距0.85,准直器宽度为0.6 mm×64 mm,扫描层厚6.0 mm,重建层厚1.0 mm,重建间隔为0.7 mm,球管旋转速率为每圈0.5 s。扫描采用对比剂自动触发扫描模式,采用非离子型碘对比剂(碘帕醇注射液,上海博莱科信谊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3388,浓度为370 mg/mL),注射时勿混入其它药物,共约80~90 ml,静脉推注,速度为5 ml/s,并以相同速度推注30 ml生理盐水。第1次扫描范围从腰3椎体平面直至足底,第2次扫描范围为膝关节直至足底。采用Abdomen Routine 采集数据,并将其载入GE ADW4.3工作站处理,先采用容积重建获取带骨的血管图像,再采用去骨技术获得去骨后的完整下肢血管图,并利用最大密度下肢血管容积重建图(VR)观察血管全貌。(2)DSA造影:采用Advan-tax型血管造影机(美国GE公司提供),选取股动脉进行穿刺入路,于腰3椎体下缘水平置入5F多侧孔导管,用高压注射器将25 ml非离子型碘对比剂以15 ml/s速度注入,显示双侧髂总动脉、腹主动脉下段及髂外动脉;置换5F多功能导管,并将18 ml对比剂以3 ml/s速度注入,显示小支动脉及其他分支动脉造影。

1.3观察指标 以DSA造影诊断结果为金标准[2]。下肢动脉狭窄程度分级:Ⅰ级,无狭窄;Ⅱ级,狭窄程度为1%~49%,为轻度狭窄;Ⅲ级,狭窄程度为50%~74%,为中度狭窄;Ⅳ级,狭窄程度为75%~99%,为重度狭窄;Ⅴ级,狭窄程度为100%,为完全闭塞。观察CT诊断疾病准确率;观察两种方法检查后24 h内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果

2.1两种检查结果的对比 DSA造影:Ⅰ级8例,Ⅱ级21例,Ⅲ级21例,Ⅳ级14例,Ⅴ级6例;螺旋CT:Ⅰ级12例,Ⅱ级19例,Ⅲ级19例,Ⅳ级14例,Ⅴ级6例。两组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1.00,P=0.91)。CT检查诊断肢动脉狭窄闭塞准确率为94.29%(66/70)。

2.2并发症发生率 行CT检查者没有并发症发生;行DSA检查后4例患者出现局部血肿,6例发生血管损伤,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10/7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72,P=0.003)。

3 讨论

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行疾病是临床常见的、多发性疾病,发病因素较为复杂,多与高血压、吸烟、糖尿病等有密切关系,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是诱发疾病的首要因素[3]。由于脂质斑块沉淀堆积在血管壁上,进一步加重病变血管狭窄和僵硬。因此,早期准确诊断疾病并予以相应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所在。目前,临床主要通过影像学诊断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4],DSA造影能够准确地显示病变血管狭窄范围、部位、闭塞远端动脉主干及侧支情况,被视为诊断该病的金标准,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但由于DSA造影属于侵入性操作,具有一定的创伤性,检查过程中稍有不慎可引起血管损伤、局部水肿等并发症[5],且对血管壁斑块及血管腔周围组织情况难以观测,加之临床检查费用较高,进而增加患者家庭经济负担。因此,寻求一种高效、无创的诊断方式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螺旋CT的发展[6],逐渐应用于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诊断中,其具有较高的空间及时间分辨率,可直观显示病变的范围、狭窄程度及部位。本研究结果显示,CT检查诊断肢动脉狭窄闭塞准确率为94.29%,且检查后无并发症发生。由此可见,CT诊断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结果与DSA造影能力相当,且安全性较高。分析原因在于CT检查无需进行动脉穿刺,创伤性较小,仅需在体表注射对比剂,且扫描速度快,双肢动脉可一次成像;且重复性好,具有功能强大的处理软件。VR属于一种三维血管造影术[6],图像立体感强,无需去骨就可准确显示血管及周围组织结构关系,进一步确认病变血管狭窄情况,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螺旋CT诊断与DSA造影均可有效诊断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且螺旋CT诊断后无并发症,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闭塞性螺旋造影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旋风“螺旋丸”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芪黄疽愈方治疗糖尿病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观察※
CT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临床分析
奇妙的螺旋
超声造影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