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锦英,陈建章,辛阔林
对军人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是掌握其健康状况、预防疾病发生的有效措施[1]。随着健康概念的不断丰富,健康体检的内容也在不断完善,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逐渐得到重视。在官兵学习、任职、执行重大任务时,对官兵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试、分析和评估,对军人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可提供良好的健康保障。
把官兵心理健康检查融入健康查体是军队健康管理的第一步。官兵心理健康一直以来受到军队和社会的高度关度,许多身体疾病常伴随有心理失衡的表现,心理健康筛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心理疾病起到及早发现、有效预防的作用。同时,体检中临床医师不仅注意体检者临床心理评估,还可以提供后期的帮助和指导。心理体检纳入体检平台,未来可通过数据的积累,在科研中发挥作用[2]。如临床医师通过对心理疾病的认识,加深对躯体疾病的因果理解。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开展动态体检和健康管理可形成一个具有特色的健康体检信息采集、健康状况评价和预测、健康行为干预及咨询指导的服务链,充分保障官兵的身心健康。
2.1 团体检测 根据团体任务定制相应套餐,填写需要的信息卡。团体检测是依托连营或特殊团体单位组织进行,可在同一环境、同一时间、同一指导语下全体官兵一起实施机检终端测试或问卷调查。待体检结束后,将所有数据进行汇总,组织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并对体检中发现的影响官兵健康的因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建立健全健康档案,提供一份全体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综合分析报告,并根据报告内容订制心理健康讲座和各种心理健康干预活动。
2.2 个体检测 个体检测是以体检者个体为单位进行心理健康体检。可选择在无线WIFI全覆盖的公共区进行检测,体检者可扫二维码进入登录测试页面,在排队体检时方便答题。针对不能或不会上网操作的体检者,可在专门答题诊室进行,使用语音量表或文字量表专人指导现场答题。在各种场合答题时会有专人帮助登录和指导答题,答题结束后,将所有体检数据进行汇总,组织专家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制定个体的防治措施。
检测结束后,对无特殊问题和要求的,心理健康体检报告可常规出具;对有特殊要求的人员,可留下电话并告知报告领取的时间,专人打印并由医师审核交与本人。对心理健康体检出的预警人群(即在某些方面、某个维度出现了心理问题倾向者),则选派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直接或通知体检者到体检中心进行一对一面谈,以避免受检者因缺乏心理学常识,对报告中的敏感语句,如焦虑、抑郁易激惹状态、躯体化障碍或自杀、攻击倾向等字眼造成误读;对超出一般心理问题或可疑心理问题者则开设绿色通道,需治疗者建议去心理咨询机构或专科医院检查治疗[3]。
目前,把心理健康检查纳入军人年度健康查体中,还是一项新的服务内容,实施和接受都需要一个过程。笔者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部队健康查体标准、体检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体检流程不够规范;检查结果指导性针对性差;体检等待时间长、报告周期长;体检信息采集准确性、完整性差。同时也发现受检者对心理体检不了解甚至排斥[4],受检者常认为自己没有心理问题,只有出现了精神问题才进行心理体检;也有体检者认为自己答了题也不能解决问题,有时还担心会有负面效应等。
心理健康检查中还存在信息采集的内容差异性大的问题。信息采集内容应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生活环境、家庭史、军事环境、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认知特点、情绪稳定性、意志力、吸烟饮酒史、心理压力状况及历年体检情况等,采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人群特点和需求差异以提高其适用性。在采集基本信息方面,不同兵种、年龄、任务的受检官兵收集内容应有差别。研究表明,部队官兵的主要心理问题依次为情绪障碍、人际关系敏感、训练压力性心理问题、婚恋性心理问题、角色转换性心理问题和自我意识偏差等。士兵和士官训练压力问题多于军官,人际关系和角色转换问题少于军官,士官自我意识问题多于军官等。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依次为自我调节能力差、部队管理严格、训练压力大、公差勤务多、人际冲突多和家庭影响大等。官兵寻求心理服务中义务兵对自我成长需求最强,士官对婚恋教育需求最强,军官对复员、转业心理辅导需求最强[5]。
4.1 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硬件设施是开展心理体检的基础条件,主要包括咨询室和心理体检信息系统。一般健康体检中心设有男宾检查区、女宾检查区、公共检查区(内科、外科、五官科及相关科室和X线、心电图、B超等检查室)和餐饮区等。心理健康体检室一般设在公共检查区,为独立的心理咨询室和测评室,设有先进的心理体检信息系统。心理体检信息平台可连接互联网,将云计算技术、多媒体技术与心理学知识有机结合,整合心理健康评估、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指导、心理问题干预、积极心理开发、心理咨询等功能。平台建设要有一定延展性,可科学、实效地用于健康及亚健康人群的心理健康评估与干预。
4.2 制定适宜的心理健康检查套餐 心理健康包括良好的认知、稳定健全的人格、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行为举止以及稳定的情感和较强的意志品质六大核心要素,这是保障官兵充分发挥能力和保持良好社会功能的重要条件。研究证明,心理活动健康水平根据军种、兵种、性别、文化程度、地域环境、执行任务等有所不同。有的心理问题是个人发展问题多,有的是适应问题和性心理问题多,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管理问题,有的是环境问题和个性问题等。这使得心理健康查体的内容设计,需根据官兵的年龄、工作情况或执行任务情况,选择适宜的体检套餐。如普通官兵可选择SCL-90(90项症状自评量表)、压力自评量表、职业适应能力或倦怠情况量表;新入伍的官兵可选择SCL-90、艾森克人格量表;有心理问题者多选择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MMPI和认知功能检测量表等。
4.3 做好专业人员的岗位培训 将心理健康检查纳入体检工作后,对健康管理者提出了更高要求。查体医师不仅要有医学方面的知识,还要有心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各级医疗机构对临床医师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测评、心理咨询、心理训练、心理治疗等各方面的业务培训。
4.4 重视军人心理体检风险预测和健康管理 军人心理健康体检结束后,对体检指标超标者的指导极为重要。需要指定专人负责,建立健康档案,有针对性地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也可利用网络开展远程医学服务,在线解答问题,增强官兵的自我保健能力,规避伤病风险,提高部队官兵健康水平。
[1]徐金红,王瑜,郑万芳.基层部队干部健康管理的做法及启示[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5,22(7):603.
[2]刘静,阳盛洪,冯英凯,等.高原部队官兵健康体检策略现状与思考[J]. 重庆医学,2012,41(3):306.
[3]张晗谢,秋霞,何晓丽,等.心理健康体检服务模式探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6,18(9):84-86.
[4]李晓云,胡军,王东红,等.我军心理卫生服务研究现状与分析[J]. 解放军医药杂志,2014,26(4):104-106.
[5]黄津芳,汪荷,卢乐萍.边海防军人心理健康体检结果分析与健康管理对策[J]. 沈阳部队医药,2012(3):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