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秋明
(云南省西双版纳农垦医院,云南 西双版纳 666101)
急性脑梗死患者是由于对脑部供血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形成血栓,导致脑血管腔内狭窄,乃至闭塞,造成脑供血不足进而发病[1-2]。本文选取我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分析D-二聚体、FDP、AT3、CRP四项指标在临床中的诊断价值,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对我院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筛选,选取出32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一时间段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32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48-72岁,平均(56.4±5.4)岁。观察组男15例,女17例,年龄49-71岁,平均(57.1±5.5)岁。观察组纳入标准:患者经过CT或MRI检查,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在实验之前没有使用溶栓类、抗凝类药物。排除标准:精神障碍者;中途退出实验者。健康体检人员的心、肝、肾等各项功能及心肌酶均正常。两组人员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使用免疫比浊法进行检测,并使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患者早晨保持空腹状态,由护理人员对其抽取两管静脉血液[3]。一管加入0.2mL的枸橼酸钠抗凝剂,并按照9:1的比例采取血液1.8mL,将其摇匀,进行离心并分离血浆,用来测定患者D-二聚体、AT3、FDP三项指标。另外采血3-4mL加入4-5分离胶与促凝剂的采血试管中,离心并分离血浆,用来测定CRP。
记录并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D-二聚体、FDP、AT3、CRP指标,标准值设定为,D-二聚体:0-1μg/mL范围内,FDP:0-5μg/mL范围内,AT3:80%-132%范围内,CRP:0-5mg/L范围内。
使用SPSS19.0软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数据以(±s)表示,t检验,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AT3、CRP四项指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的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急性脑梗死的观察组患者D-二聚体、FDP、
表1 两组人员D-二聚体、FDP、AT3、CRP四项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人员D-二聚体、FDP、AT3、CRP四项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D-二聚体(μg/mL) FDP(μg/mL) AT3(%) CRP(mg/L)观察组 32 6.7±1.3 9.5±3.2 57.6±18.9 78.4±66.3对照组 32 0.4±0.3 2.1±1.3 97.5±11.2 1.6±1.2
脑梗死包括脑栓塞、脑血栓、腔隙型梗死等,在脑卒中中的比例高达70%,是由于脑部组织局部供应血液的动脉血流量减少,或者停止,导致相应的供血区中的脑部组织由于缺血、缺氧而受损,在临床中通常还伴有偏瘫、神经功能缺损、语言障碍等症状。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引发,由于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流成分改变、遗传因素、不良奢好等都可诱发。
本文研究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D-二聚体、FDP、AT3、CRP四项指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病情越严重时,四项指标更高。D-二聚体是由于纤溶酶作用,产生的交联纤维蛋白特异降解产物,若D-二聚体指标升高则代表患者体内的继发性纤溶也在升高,会增加凝血酶的生成,是纤溶过程中的分子标志物,正常人体中没有此种产物[4-5]。当患者体内D-二聚体指标升高时,代表纤溶、凝血系统分别被激活,血管内有血栓形成,而脑血栓又以脑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会增加血管壁厚度,而引发急性脑梗死。因此可以作为诊断患者凝血、纤溶系统的重要指标,能够对患者进行有效诊断,进而为下一步治疗提供基础[6]。纤维蛋白原产物(FDP)系统是人体重最为重要的抗凝系统,在人体血中的含量浓度较小,当机体出现凝血时,凝血酶使纤维蛋白转变为交联纤维蛋白,激活纤溶系统,形成多种FDP碎片,导致FDP指标升高[7-8]。抗凝血酶Ⅲ(AT3)能够抑制凝血酶、FLXa等的活性,凝血因子被激活导致凝血酶大量活化,使凝血功能比正常情况下亢进,消化大量的AT3,减少抗凝血因子的合成量,减少AT3活性。血小板大量聚集,形成血栓。在急性脑梗死期间,可能会激活凝血因子,激活体内凝血酶,使凝血功能亢进,导致AT3被大量消耗,从而减少活性。所以当患者体内的血浆AT3降低时,提示脑梗死患者可能会存在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害。C反应蛋白(CRP)在早期被认为是非特异的炎症标志物,在患者患有炎症时期,浓度会大量升高,炎性细胞生成的水解酶会使患者的血管粥样斑块不稳定。
综上所述,D-二聚体、FDP、AT3、CRP四项指标在临床中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作为判断病情的标志物,可及时对患者进行诊断,并治疗,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1] 施瑞洁,刘文康,李博,等.血浆D-D,FDP及血清hs-CRP检测对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意义[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5,30(6):75-77.
[2] 高冠民,江东彬,李艳敏,等.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检测在复发性多软骨炎中的临床意义[J].临床荟萃,2016,31(9):1011-1014.
[3] 张国昌.急性与陈旧性脑梗死临床诊断中D-二聚体/FDP比值的价值探讨[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3(1):73-74.
[4] 徐晓晶.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肺动脉栓塞患者D-二聚体、FIB、FDP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5):11-12.
[5] 木克代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浆D二聚体与FDP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J].血栓与止血学,2016,22(4):417-418.
[6] 周艺燕,王冰斌.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FDP、抗凝血酶Ⅲ活性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6,4(15):35-35.
[7] 迪丽努尔,木塔力甫.分娩前孕妇血浆D二聚体与FDP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J].血栓与止血学,2016,22(4):424-425.
[8] 王秋菊.FDP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心血管疾病诊治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25):4874-4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