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小琴 何晓芳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已走向以提升质量为目标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回归大学之道,切实改进和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已然成为创建一流大学的应有之义。以国内具有代表性的理工类985研究型大学为个案,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教师教学能力、外界客观环境和学校管理方式四方面,对影响学生课堂学习质量的因素进行全面、客观的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凝练出改善本科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本科生;课堂学习质量;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8)01-0014-06
0引言
从全球范围来看,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回归大学之道,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特别是切实改进本科教育教学,逐渐成为国际高等教育界的共识。从上个世纪开始,国外一些大学就开始反思高等教育“重科研轻教学”这一做法的弊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博耶本科教育委员会1998年的研究报告《重构本科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哈佛学院校长哈瑞·刘易斯的《失去灵魂的卓越——哈佛是如何忘记教育宗旨》以及哈佛大学前任校长德里克·博克的《回归大学之道:对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的反思和展望》,都把重视本科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高校发展重中之重的地位。由此,可以看出这些世界一流大学已将提升本科教学质量视为“创建一流大学”的应有之义[1]。此外,国外很多学者也早已注意到大学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開始对大学教学质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得出了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Elisa L P通过研究曾提出:“教学环境深刻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态度,而课堂教学普遍传递着学校教学理念”,认为教学环境的设计将在多个方面影响着学生课堂学习效果[2]。他通过对比“traditional classroom”和“active learningclassroom(ALC)”两种不同课堂设计之下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出ALC模式相比传统课堂,学生的学习经验、座次对学生不再有明显的影响,而在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分享信息和创造新思想方面上表现出更大的优越性[2]。此外,Alberto F C曾以“重新构建学生课堂学习质量评估标准”为宗旨,针对各专业(尤其是工科)开展了一个教学绩效评估项目。该研究调查了课堂实践与各专业学生学习收益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师生互动的教学实践、协作学习、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自我学习,以及团队技能深深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收益,旨在构建出更加准确、有效和符合实际的教学指标体系来改善学生课堂学习效果[3]。此外,还有学者在学生合作学习、学习动机与自我调节及设置指导性教学目标领域得出诸多有价值的结论。
近年来,我国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普遍下滑,就业率不容乐观,导致高等教育质量饱受人们诟病。教育部陆续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统筹推进世界“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2015]64号》等政策文件中都强调了“育人为本”和“质量为重”的思想。针对学生课堂注意力低、学习效果差及缺乏实践能力等消极现象,高等教育界诸多学者就影响本科生课堂学习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诸多研究取得一定客观的成果,如学者普遍研究得出学生学习过程类似衰减的马尔可夫链式过程,从大学第一学年到第四学年,呈现出相邻学习阶段相关性高、非相邻学习阶段相关性弱的规律性[4-6];将影响学生课堂学习注意力的因素普遍归结为教师、学生、课程和环境4个方面,认为教师的授课方式、学生对课程的感兴趣程度、课程的难度和学生的身心状态是影响学生课堂注意力的主要因素,在各环境因素中课堂秩序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7-9]。本研究有针对性地选择985重点研究型高校的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调查问卷实证研究法,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教师教学能力、外界客观环境和学校管理方式4个维度,来探究影响学生课堂学习质量的因素。但是,本文重点不在于探究表层影响因素是什么,而是在于探究这些主要影响因素背后深层的、内在的根源所在,并针对这些根源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这对提高我国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大学和现代大学制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问卷设计与发放
1.1问卷设计
此次施测问卷使用的是自编问卷。该问卷主要反映影响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因素(含内、外因),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尤其是认知结构现状而设计。此次调查从4个维度展开(调查问卷详见附件):(1)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从学生学习主动性、兴趣与是否独自思考等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共涉及6个问题(题号1~6);(2)教师教学因素,通过对教师教学能力、内容、方式和学生沟通情况,来反映教师教学对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影响情况,共涉及8个问题(题号7~14);(3)外界客观环境,包括班风、周围同学、作息时间、座位以及心情等,共涉及6个问题(题号15~20),探究其对学生课堂学习质量造成怎样的影响;(4)了解学校管理方式如何影响学生课堂表现,包括教师考核方式、学生考核方式和班级容量等,共涉及4个问题(题号21~24)。
1.2问卷发放及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面向大连理工大学所有全日制在校本科大学生,按性别、年级、类别进行分层抽样,分为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共4个层次,涉及理工类、经管类、文史类、艺体类4个门类。共发放问卷380份,收回374份,其中有效问卷354份,问卷有效率约为93%。调查形式以调查问卷为主,通过与学生访谈、深入学生课堂等方式对调查的深度和广度进行了扩展,并且对调查问卷进行了预填写过程。
1.3信效度及样本基本情况
运用spss(20.0)软件包对收集上来的数据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显示样本K值为0.890,且Bartletts 球形检验的x2值为2493.271,(自由度为300)达到0.05水平(p=0.000<0.05),效度较高,样本一致性较好。采用最常用的Alpha信度系数法来对李克特量表进行信度检验,结果显示Alpha值为0.830,结果稳定性及一致性甚佳,问卷所得的数据可靠。
样本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级及专业分类,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从统计结果来看,样本对象男女性别比例差异较大,符合典型理工类大学的特点;年级分布中,主要以一、二、三年级的学生为主,所占比例高达93.2% ,四年级学生仅占6.8%,在分析中可以忽略不计;专业类别中,由于所调查的大连理工大学是典型的理工类大学,样本中理工类专业的人数高达53.7%,占调查人数的1/2还多,艺体类学生只有5.1%对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2调查结果及分析
此次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表2为统计出的李克特量表百分比)。
2.1结果分析
1) 学生课堂学习效果明显受主观意识影响。如表2所示,约90%的同学认为课前预习会较大地影响自己的听课效果,几乎全部学生认为有明确学习目标或规划时,自己的听课效果最佳,也最能有效地学到东西。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当老师讲授的知识对自己有用或是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时,才会认真听讲。由问题5“学生是否会独自思考课堂所学知识”表明仅有不到一半的同学,会在课堂上对老师所讲内容进行独立思考,也仅仅约有52%的同学课堂上有疑问时会主动提出。调查结果显示,本科生课堂学习效果明显受到如主观意识、偏好、兴趣、思维方式及学习方式等等主观方面因素的影响。
2) 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本科生的学习状态。通过调查笔者惊奇的发现,超过半数的同学认为其现任教师所讲的知识较浅显,很少联系实际,专业素养不深厚;约80%左右的同学认为教师所讲内容较陈旧、不丰富,没有满足同学们学习需求,通常教师也很少采取启发式、案例式等有创意的教学手段,课堂活跃程度较低;超过一半的同学认为教师把自己定位于权威,师生交流少、关系比较淡漠;还有约90%的同学认为教师的文字规范、口齿发音会大大影响自己的听课效果。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包括专业素养、教学方式组织、教学手段运用及师生关系状况等都会严重影响本科生的学习状态。
3) 外界客观环境是课堂教学不能忽视的因素,它会通过影响学生的注意力来影响其学习效果。从题设15“学生上课效果是否会受到懒散班风较大影响”的调查结果来看,超过67%的同学认为自己会受到整个班级呈现出来的懒散风气所影响;大部分同学表示自己很容易受到周围同学如舍友、闺蜜等人不自觉的影响,即一有同学与自己说话几乎都会接话;约80%的同学赞同熬夜、心情好坏及座位安排对第二天的听课效果影响非常大。从上述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这些外界隐性的客观因素往往在某一时刻对学生的听课效果起着较大的影响作用。
4) 学校对教学宏观的管理方式也较大地影响着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我国现在很多学校尤其是985、211这些重点研究型大学,对教师的考核普遍采取重科研轻教学的方式,导致教师教学精力不足、教学投入较少。调查发现,约67%的同学反映教师对教学的投入精力过少,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学校主要以学生的期末成绩作为评估其优秀程度的指标,导致学生普遍追求高成绩,而非思维方式、知识创造及实践能力的提升,导致其听课效果偏于灌输式。约74%的同学认为这种考评方式不利于学生真正有效地学习知识。此外,约85%的同学认为小班教课的学习效果好于大班授课;当有硬性的督察人員监课时,学生普遍会集中注意力听讲。
为了度量4个维度“教师教学因素、学生独立学习意识、外界环境和学校管理方式”中哪方面因素影响较大一些,笔者又统计出了表3、图4。由此得知,教师的教学因素在最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次之,之后是外界客观环境因素、学校管理方式。本文认为,这是因为教师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理工类专业的课程计划相对其他专业而言较枯燥乏味,采取良好的教学方式可以活跃气氛,并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教学因素影响最大。
2.2结果探究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不可否认教师教学因素、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外界环境及学校管理方式这4个维度,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课堂的学习质量。但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外因作用于内因从而影响事物发展的观点来看,影响学生课堂学习质量的一切主客观因素都是通过影响学生这一主体内在行为实现的,这也是其背后深层次的因素。Krathwohl曾根据教学目标将学习效果分为知识的接收、反应、价值评价及性格化几个方面,见表5。
根据Krathwohl学习效果层次的分类可知,学生接受、参与、评价、内化及知识外显等一系列课堂学习行为及效果的表现,往往是由学生主体自我意识反映的结果。结合上述调查结果,本文选取学生主体自我的个性特质(性格、思维方式、被动依赖程度)、与教师保持的心理距离(视教师为权威、师生信任度、知识感受性)、自我保护(表达态度、敢于发问、反驳)和课堂行为(交头接耳、玩手机、睡觉)这4个方面,来分析学生这一主体课堂学习行为的种种表现,以从根本上采取合理措施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
1) 横向因素探究。从横向上来说,不同成长环境下形成的人格特质,如性格(外向或内向)、思维方式、被动依赖程度等等这些均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为表现。本文选取了性格活跃程度、独立思考能力、被动依赖程度3个维度。心理距离指的是学生在心理上与教师的距离感,比如是否经常把教师看作不可触犯的权威、对教师人品与能力的信任度及对教师所教授知识在心理上的接受程度;每个人都有自我保护的本能,即不愿意向外界吐露自己的那一部分空间,即自我保护价值,通过是否乐意表明自己态度、是否主动发问以及是否敢于反驳对方观点这3项来衡量;这4种不同类型的学生相应的会在课堂上有不同的表现行为,在此用是否交头接耳、玩手机和睡觉来描述。
2) 纵向因素探究。从纵向上来看,有以下4种情况:(1)零交流的学生。通常在性格上偏内向,独立思考能力较弱,总期待依赖别人来达到自己的听课效果,比较被动;通常认为教师是高高在上的权威,与教师的心理距离较远,信任度较弱,对知识的感受性偏于习惯灌输性;这种类型的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特别强,不会轻易表露自己的态度,课堂发言较少,对于不同意的观点普遍沉默而不反驳;对课堂上喜欢听的内容会很认真,对不喜欢的内容会选择睡觉或玩手机等沉默的方式。(2)仅与周围同学交流的学生。这类学生性格较活泼,独立思考能力较强,被动依赖程度相对于第一种而言较弱;也经常把老师视作权威,与老师心理距离较远,知识感受性较好。这类学生课上发问较少,但更乐于与同学交流意见,学习效果较好,课堂行为基本良好。(3)仅与老师交流的学生。这类学生性格较外向,喜欢挑战,独立思考能力较强,也不注重等级观念,与教师心理距离较近,敢于发问和反驳,知识感受性较好,课堂行为表现良好。(4)与老师、同学均有交流的学生。这类学生的性格非常活泼,与周围关系都比较亲密,独立思考能力很强,对老师有较高的信任度,知识感受性很好,乐意表露自己态度,喜欢提问,课堂行为表现良好。与第三类的最大区别就是个人意识较弱,乐于听取多方声音。
3启示及建议
课堂学习质量的好坏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根本保证。上述调查分析显示,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及效果,受到教师教学能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外界客观环境和学校管理方式这4个方面的影响,并且这些因素均是通过影响学生这一主体内在意识最终达到影响其行为及效果。因此,笔者从学校和教师这两方面,给出提升学生内在主体意识从而改善其课堂学习行为及效果的几项具体措施。
3.1学校
1) 完善学生考核方式。学校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对待该门课程的方式。目前,我国很多高校普遍采取“以一纸期末成绩来评定学生优秀与否”的做法,导致学生“唯成绩而上”,形成为了高成绩而学习这一消极现象。学校对课程设置的必修与选修、考试与考核方式的不同,也导致了学生针对不同的课程去投入相差较大的学习精力,从而获取较好的考试成绩。因此,学校应从根本上改革考核学生学习成果的方式,形成以课堂表现、课下实践、创新能力及师生互评等多方标准联合的方式考评学生。
2) 优化教师考评方式。学校应明确教师的首要责任是教学,教学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任何事务都不能居此之上,也不应给教师施加更多的科研、行政事务来分散教师的教学精力。应该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来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3) 设置合理的班级容量。班级人数的多少,以及班风好坏能够较大地影响整个课堂的听课效果,所以学校应根据课程性质与内容合理设置班级容量。
4)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高校要注意营造学生之间合作、讨论、互动的融洽外界环境。因此,高校要着重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包括学习的内在动机、良好的时间管理和积极主动的思考。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考虑到学生的感受与需要,給学生提供必要的辅导和一定的学习自由度等。
3.2教师
1) 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由上述分析可知,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对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影响最大,所以教师要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包括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善于使用启发式、案例式等与实际相联系的方式,多进行“互动式”教学,并注重规范语言文字的使用。
2) 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心理距离往往是阻碍学生主动与教师沟通的主要原因,所以教师要主动拉近与学生的亲密感,多多与学生沟通,让学生视自己为朋友甚至知己,而不是权威,增强学生对自己的信任度与认可度。这样学生才能乐于接收教师传授的知识,提高知识的感受性。
3) 引导学生减轻自我保护意识。这对教师的要求很高,需要教师打开学生的内心,善于以学生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教学,引导学生表露自己的态度,敢于质疑和反驳,形成一种轻松、无压力和无紧迫感的氛围。
4) 重视课堂管理。从上述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外界的客观因素对学生课堂学习质量影响较大。诸如说活、玩手机及睡觉等课堂不良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周围同学的学习状态。而在有督查监课时,课堂呈现出较好的学习状态,学生听课效果普遍较好。这就更要求教师重视对课堂行为的管理,对影响他人的行为如交头接耳、玩手机、睡觉等行为予以告诫,引导学生养成尊重老师、尊重他人和尊重自己学习成果的良好意识。
4结束语
高水平的本科教学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基础,而提升课堂学习质量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关键。上述调查研究证明,应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营造良好外界环境与改善学校管理方式为抓手,以转变学生主体意识为出发点与落脚点,从学校和教师这两方面从根本上改善本科生课堂学习质量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这对我国建立世界一流大学和培养一流人才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龚放,吕林海.中美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学习参与差异的研究——基于南京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问卷调查[J].高等教育研究,2012(9):90-100.
[2] Elisa L P.Transformation of classroom spaces:traditional versus active learning classroom in colleges[J].High Education,2014(68):749-71.
[3] Alberto F C,Carol L C,Patrick T T.Development performance indicators for assessing classroom teacheing,practices and student learning[J].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2001 (42) :342-51.
[4] 杨强,易娟,叶宝娟.我国普通高校本科生学习过程规律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2(2):100-103.
[5] 陈琼娥.我国大学生课堂体验和学习方式年级差异的实证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14.
[6] 史秋衡,林秀莲.中国大学本科生学习过程规律研究——以厦门大学为个案[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2):62-67.
[7] 姚利民.当代中国大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2):104-108.
[8] 王娟娟,李华.大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研究[J].高教论坛.2010(7),32-37.
[9] 田美,陆根书.学生感知的课堂学习环境、学习方式与对教学质量满意度的关系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6(1):38-44.
[10] 斯蒂芬·P·罗宾斯,蒂莫西·A·贾奇.组织行为学(第12版)[M].李原,孙健敏,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14-128.